“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銀行理財子公司強勢登場
信托的好日子還有多久
■本報記者 劉陳希婷 北京報道
12月2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意味著目前22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正式進入獨立子公司運作時代。
然而,作為銀行理財委外投資非標的重要通道,在銀行理財子公司獲得獨立法人地位后,信托業受到的影響不可低估。信托專家、西南財經大學教授陳赤表示,理財子公司的建立對信托業、信托公司而言有競爭、有合作,但目前看來競爭更多一些。
牌照優勢被削弱
目前,中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銀行只能干銀行的事情,保險只能做保險業務,證券只能做證券業務。只有信托公司是我國金融機構中唯一能夠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投資領域進行經營的金融機構,其獨特的制度設計賦予了信托功能的多樣性和運用的靈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信托牌照又最為稀缺,且監管層明確表態不再新發信托牌照,所以這些年來都有新的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成立,但信托公司始終只有68家。
據了解,信托公司一直是銀行理財委外投資非標資產的重要通道。在監管合規的約束之下,商業銀行常借用信托通道完成某些業務,信托公司則依賴銀信合作帶來的資金拓展資產規模。
《辦法》內容顯示,在前期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進一步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且《辦法》中沒有設置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非標債權投資方面,《辦法》僅要求非標債權類資產投資余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
在眾多資管行業人士眼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政策優勢非常明顯。從理財子公司的經營范圍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經營范圍既包括公募理財,又包括私募理財,同時還包括咨詢和顧問業務。實際上不僅涵蓋了信托公司全部的經營范圍,而且在公募理財業務方面,已經大大超越了信托公司所謂傳統的優勢,進而大大地拓展了理財子公司的市場空間和競爭能力。
市場人士認為,長期以來,作為銀行理財委外投資非標資產的重要通道,信托公司承接了大量的銀行理財資金,并依賴通道業務不斷拓展受托資產規模。而理財子公司可在一定限額內投資非標債權資產,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將在理財資金配置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
事實上,隨著《辦法》的落地,業內充斥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同于“信托+公募”的解讀,也讓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張獲得了巨大政策紅利的“萬能牌照”,將會給信托行業帶來沖擊。接近監管的人士表示,理財子公司不是“超級牌照”,其業務與信托業務存在本質區別。至于銀行理財產品依據信托法律關系設立,目前各類私募資管產品也是依據信托法律關系設立,并不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有信托業務牌照。
銀信合作受影響較大
2018年以來,受到“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桿”等監管政策的影響,作為占據通道業務相當比重的銀信合作業務,已經呈現出規模大幅下降的趨勢。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在監管政策影響下,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繼續下滑,其中下降最為明顯的是以單一、事務管理信托為主的通道類業務。以備受業界矚目的事務管理信托為例,該類信托的規模從今年一季度的15.14萬億元下降到二季度末的14.30萬億元,共計減少8414億元。而在今年一季度,統計顯示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為15.14萬億元,較2017年四季度末減少5044億元。
普益標準分析,信托業已經開始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這不僅是信托業去通道、壓規模、告別粗放式增長的必然結果,也反映了宏觀經濟增速穩中有降、資本市場波動加大對整個信托行業收入水平的影響。
“既然銀行可以通過理財子公司來開展混業經營,今后所謂銀信合作、銀證合作、銀保合作都會大大地弱化。”某上市信托公司高管表示,信托公司傳統主流業務模式受到顛覆性沖擊,傳統意義上的銀信合作必然會大大削弱,減少乃至退出市場。
該高管認為,未來,信托業要迎接挑戰并破解困局,就要立足實體經濟,發揮實業投行功能;注重業務種類多樣化,向細分領域發展;不斷豐富產品體系,滿足客戶需求,繼續承擔支持供給側改革、促進經濟穩健增長的重任。
差異化競爭才是出路
實際上,在居民財富快速積累的大背景下,財富管理對于信托公司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機遇。
根據《2017中國私人銀行報告》,過去10年,中國個人和高凈值人士財富以約20%的年化增長率迅速積累,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的規模達126萬億,位居世界第二。2016年中國高凈值家庭數量超過210萬,擁有的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量占中國總體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量的43%。到2021年,中國高凈值家庭數量將達到400萬,高凈值家庭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額達到111萬億,財富管理市場空間巨大。
長安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成程認為,此前,信托公司主要做的是資產管理,經過近十年在資產管理市場上的打拼,信托公司在資產端、客戶端、渠道、人才團隊及品牌等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優勢,具備了向高端財富管理升級的基礎。
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相比,信托公司可以開展的財富管理包括財產權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業務,而這些業務并不在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展業范圍內。此外,在自有資金的運用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無法直接投資信貸資產,也不能開展租賃等業務。“這些都是理財子公司的局限所在。”上述高管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信托特色創新業務也漸成常態。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信托公司發行特色產品初始募集金額占產品登記總規模的42%,在總體業務規模中逐步確立上升態勢。其中,資產證券化領域前三季度整體規模保持一定程度增長,與一季度相比三季度增幅12.22%;慈善信托在三季度呈現較快增長態勢,漲幅在20倍左右;此外,2月以來QDII信托、消費信托的登記數量均明顯提升。
高成程表示,未來信托公司實現業務成功轉型的關鍵在于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以提升資產管理能力為核心,在促進資本形成、降低融資成本及提高資金配置效率等方面發揮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信托制度的優勢,拓展財富管理、資產證券化以及受托服務業務,打造特色信托業務,延伸自身的能力圈,拓寬業務領域,真正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以此支持行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獨立發展。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