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昂立大健康布局受挫 業績頹靡或陷發展泥潭
黃波
在停牌近兩個月后,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大昂立”,600530.SH)重組折戟。
交大昂立早在2001年就已上市,是國內保健品行業的老牌企業,公司保健品業務近年來發展持續低迷。《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交大昂立最近5年年報發現,2012年時,公司保健品業務營業收入還同比增長9.70%,毛利率同比增長1.67%,從2013年開始,該項業務營業收入逐年下滑,而毛利率也不斷縮水。2013年~2016年,交大昂立保健品業務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14%、-14.17%、-24.52%、-11.01%;同期毛利率分別同比增長-2.52%、-0.02%、-3.49%、3.89%,在2016年才有所反彈。立足保健品主業,交大昂立在大健康領域的布局也進展不順,除去此次失敗的重組,目前只取得了中國泰凌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權,公司2016年發布的14.72億元定增計劃,目前尚無進展。
主營業務常年頹勢不減,交大昂立也被外部資本盯上。最新數據顯示,周傳有及其一致行動人已持有公司超過5%的股份,構成舉牌,舉牌者同時表示未來12個月內擬繼續增持不超過10%的股份。
1月17日,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交大昂立方面表示,舉牌方已來函表示,增持公司股份是出于對大健康產業及上市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的信心,此次增持不以謀求實際控制權為目的。
收購萬通藥業折戟
2017年11月13日,交大昂立拋出《關于重大事項停牌的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當日起停牌。2018年1月3日,交大昂立發布《關于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告》,公司股票于1月5日復牌。從停牌到復牌,前后尚不足兩個月。
公告顯示,交大昂立本次擬重組標的公司的資產為通化萬通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通藥業”)實際控制人潘首德家族所持股權。萬通藥業主營業務為藥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公司擬通過并購與公司戰略發展相契合的標的資產,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增強公司的品牌優勢和科技領先優勢、提高綜合競爭實力,有效提升資產規模和持續盈利能力,實現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在提及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背景和原因時,交大昂立方面如此表示。
不過,記者發現,交大昂立此次擬收購標的存在瑕疵。天眼查信息顯示,萬通藥業存在一定的司法風險,包括一定數量的合同糾紛,另外,其藥品也曾被食藥監局數次判定為不符合標準規定。
2014年底,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當年第三季度藥品抽檢結果。檢測發現,由萬通藥業生產的消炎利膽片被檢存在性狀不合格問題。而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抽檢不合格藥品結果中,萬通藥業生產的“六味地黃膠囊”位列其中,不合格項目為“水分”。
對此,交大昂立方面對記者表示,據公司了解,萬通藥業自身擁有內部控制機制,上述提及的合同糾紛等涉及的資金占萬通藥業的營業收入比例較小。不過其同時表示,萬通藥業雖然因該等產品抽檢不合格收到國家藥監部門通報,但該等處罰是否構成標的公司的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尚待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定。
記者注意到,交大昂立在資本市場的動作并不算順利,除此次收購萬通藥業折戟之外,公司曾于2016年4月拋出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募集資金總額高達14.72億元,如今兩年時間即將過去,該定增方案仍未落地。
“公司非公發項目相關工作正在保持與有關方面溝通,有關事項尚在協調過程中。”交大昂立方面回應稱。
陷入發展泥潭
交大昂立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的背后,是其頹靡的發展現狀。
資料顯示,交大昂立的主要業務是保健食品、食品、益生菌等的研發、生產、銷售,其中,益生菌是公司的核心品種,公司2016年年報顯示,保健品業務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達2/3左右。過去五年,交大昂立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6.93%、-2.21%、5.84%、-30.92%、0.17%,陷入發展泥潭。
另據市場調研機構BCCResearch報告指出,今后5年,全球整個益生菌市場的規模將會增長到160億美元,今后10年達到50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8%。中國益生菌市場發展前景同樣巨大,預計到2020年益生菌產品規模接近850億元。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告訴記者,國內益生菌市場目前年增幅大概在16%左右。
國內益生菌市場規模較大且年均增速較快,但相應行業紅利并未充分體現在交大昂立的業績上。在交大昂立財報中,公司并未單獨披露益生菌相關產品的銷售情況,不過,益生菌所在的保健品板塊營業收入逐年下滑,而毛利率也呈整體下滑態勢,公司業績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在朱丹蓬看來,交大昂立益生菌相關產品沒有精耕快消品市場,主要走的是保健品的渠道、特渠以及團購渠道。交大昂立目前市場曝光率不高,在其受眾中有一定的品牌美譽度,但是在大眾市場,其知名度和美譽度相對而言比較弱。“七八年前昂立還是一個比較高大上的品牌,這幾年基本上都沒有聲音了。”
盡管如此,交大昂立近年來還是在不斷壓縮銷售費用。記者梳理發現,自2012年交大昂立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0.73%之后,銷售費用呈整體下滑態勢,2013~2016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同比增長-5.96%、-13.02%、8.17%、-36.76%。
交大昂立銷售費用的持續減少是否有其商業合理性,如何保證公司產品的正常營銷,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趨于停滯,是否與壓縮銷售費用有關?對此,交大昂立方面僅表示,由于近年來公司產品結構和銷售渠道出現調整,導致銷售費用結構發生變化。
朱丹蓬告訴記者,壓縮銷售費用肯定會對交大昂立品牌的美譽度和產品銷售產生影響。“交大昂立產品本身問題不大,但現在的問題是消費者買不買賬,通過什么渠道去認知和消費昂立的品牌,這才是最重要的。交大昂立以前也大力推廣過,但投入產出不成比例后,不斷收縮銷售費用,不斷變換營銷推廣模式,不過,通過電視購物、電商、微商去營銷,消費者并不一定會接受。”
新進場者破局難
記者了解到,發展頹勢下,交大昂立近年來也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豐富產品體系,并寄希望于通過加強在益生菌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破局,與此同時,外部力量也在試圖改變這家校辦企業。
2015年6月,葛劍秋通過旗下的衡鋒投資買入交大昂立股份,并通過增持、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等方式,進入交大昂立。隨后,交大昂立聘請葛劍秋為公司常務副總裁。葛劍秋曾任上藥副總裁,有著豐富的大健康產業資本運作經驗和資源,曾促成原上海醫藥、上實醫藥、中西藥業三方合并,并幫助上藥實現H股上市。
安信證券在當時的研報中曾對葛劍秋的加盟寄予厚望,認為葛劍秋此次入主主要負責交大昂立大健康業務未來規劃及發展,未來或將在保健品領域的產品研發及線上平臺搭建、醫藥領域的供應鏈整合等方面有所突破,公司轉型進程或將提速。然而,曾被寄予厚望的葛劍秋于2017年4月辭去了公司副總裁兼董事的職務,交大昂立的業務也依然沒有明顯起色。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即便是葛劍秋的加盟也改變不了交大昂立的現狀,因為企業高層有些東西是根深蒂固的,“交大昂立不算是很開放型的企業,優秀人才進去后并不能快速扭轉公司經營現狀。”
如今,新進場者浮出水面。2018年1月8日,交大昂立公告表示,近來獲中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恒石投資、匯中怡富一致人舉牌,舉牌者同時表示未來12個月內擬繼續增持不超過10%的股份。其中,中金投資集團與恒石投資的實際控制人均為周傳有,而匯中怡福的實控人為周傳有老婆的哥哥胡承業。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新的投資方進場會對交大昂立的發展產生影響,但從產業的角度來說未必會起到實質性效果,“因為新的投資方進場后如果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需要去改變甚至是顛覆一些東西,肯定會觸動原有利益方。校辦企業通常有兩條線,一條是經營線,一條是科研線,往往是科研線占主導,經營線上不來。”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