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姚景源:建議個稅起征點上調至1萬元,讓老百姓有錢消費
記者:張壽林
精彩觀點
◎ 當前大家面臨房價高、入學貴、看病貴,以及老了怎么辦的后顧之憂。
◎ 我們要認真研究如何能夠擴大居民消費。第一就是讓老百姓有錢:增加就業;其次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若提至1萬元,很多人就可以少交稅甚至不交稅了。
◎ 通過努力,比如,到2035年使中等收入群體翻一翻,從現在的4億變成8億,消費便可完全成為拉動我們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 我們在排查哪些領域被“卡脖子”,其實哪里被卡,哪里就有投資機遇。
預則立,不預則廢。2021年經濟,預計景氣度如何?2021年“兩會”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請他剖析2021年經濟形勢,展望未來5年發展趨勢。
業內對姚景源的評價是,其寬泛的知識面,源于扎實的經濟學基礎知識功底,以及多年基層工作實踐和諸多經濟領域的工作經歷。在擔任不同職務過程中,他熟悉了我國國民經濟中諸多領域的情況,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中國流通體制改革、中國金融改革,以及對外經濟貿易、“三農”問題等等,都有深刻研究和獨到見解。
姚景源指出,要擴大全面消費,第一就是讓大家有錢,但有了錢,還得敢于消費。當前大家面臨房價高、入學貴、看病貴,以及老了怎么辦的后顧之憂。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完善社會保障的辦法釋放消費潛力。
2021年 更重要的是高質量發展
姚景源歷任國家經委副處長,商業部政策研究室副處長、國際合作司處長、副司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商業行業分會副會長、常務副會長、國內貿易部商業發展中心主任,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秘書長,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安徽省阜陽市政府市長,安徽省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F為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
NBD:請問您如何評估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
姚景源:2021年中國經濟,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展開,即我們在2020年取得戰勝疫情和恢復經濟的決定性成果,以及邁入“十四五”開局之年。這是一個良好基礎。
就其增長速度而言,一些國際機構(如IMF)判斷在8%左右。我認為,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速度不是主要問題。
世界銀行對中國2021年經濟增速的預測值達到7.9%
我曾講過,實現6%以上增長即可,更重要的是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最終落實到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上來發展。
也就是說,2021年,我們最重要的布局,還是要為形成新發展格局良好開篇。具體地講,我們可以從幾大經濟指標來看:
經濟增速方面,應當說6%以上無憂,而且我也不主張追求更高速度,2021年還是要把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
物價也將保持基本穩定狀態,不管從貨幣政策還是從總供給需求關系來看,2021年,都不會產生嚴重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在2%~3%。
就業,我覺得是2021年面臨一定壓力。因為2021年,大學畢業生909萬人,而去年才873萬人,今年增加30多萬。但從去年的情況來看,在疫情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我們的就業預期目標是900萬人,實際達到1186萬。所以,我覺得今年在就業方面,應該會有進一步的成績。從指標來看,失業率有望穩定在5.5%左右。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宏觀經濟政策通常就兩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但是我們國家加了一項,叫優先的就業政策。
第四個指標就是國際收支平衡。去年進出口對中國經濟起到了較好的拉動作用,無論進出口總值還是利用外資規模都逆勢上揚。應當說今年我們國際收支也會基本趨于平衡。
重點關注方面第一是就業問題
NBD:在評估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基礎上,請問今年經濟運行還需要重點關注哪些問題?
姚景源:今年重點關注方面,我還是主張第一是努力擴大就業。
因為,經濟工作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民生之本是就業。包括我們現在提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提升消費,歸根結底需要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那么,第一措施還是就業。
2021年,就業壓力大于去年,盡管今年在疫情防控上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但是整個就業的數量供給更多。
近10年來,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穩定在1000萬以上
我們要重點關注兩大群體,一是909萬大學畢業生,他們充滿朝氣,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二是2億多農民工,在不斷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做出了巨大成績,我們要結合城鎮化研究如何穩定擴大農民工就業。
經濟運行第二關注點是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主體和中小企業。
可以肯定,我們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有一些變化。
財政政策方面,可能財政赤字率比去年有所回落。去年發行了抗疫特別國債,可能今年不發。
再看貨幣政策,去年貨幣政策力度很大,特別是對中小企業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比如允許延期償付貸款本息。顯然,貨幣政策也不會像去年那樣維持,而是回歸常態,當然,中央也明確了不急轉彎。
因此,面對市場主體,我們需要注意政策在回歸常態過程中把握好度,就是說應盡最大努力讓我們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保住市場主體。
因為,在經濟回升過程中,盡管大中型企業局面不錯,但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經濟主體的困難仍較為集中,2021年,我們還應扶持和穩住市場主體。保住了市場主體就穩住了就業,也就穩住了基本民生。
第三個關注重點是促進消費快速回升。
我們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其中擴大內需的動力就是投資和消費。
去年,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負的,這是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
一方面,說明消費受疫情影響非常大;另一方面,說明消費最具增長潛力。
因此,需在擴大消費上下功夫。2021年,我們的政策需要扎扎實實促進消費快速回升,并且讓消費這架馬車盡可能成為拉動我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
人民要有錢更要敢花錢
NBD:您剛才講到促進消費,按照當前政策布局,“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遠時期,都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請問國內消費潛力如何才能充分釋放?
姚景源:我們國內消費潛力巨大,我們已經消滅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此外,14億人中有4億是中等收入群體,這是消費的最主要力量。
我們的消費潛力巨大,但為何消費又是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
我覺得,一個就是我們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多年來,大量的人去國外購買商品,說明我們的供給未能讓消費者滿意,特別是我們的經濟工作新階段已經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所以,近年來,我們加大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就是要提供能夠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供給。在這方面,我覺得仍有差距。
另外,從需求角度,我們還要認真研究如何能夠擴大居民消費。
第一,就是讓老百姓有錢。
首先就是我剛才講的增加就業,老百姓有了就業就有了收入,所以一定要把就業和消費連在一起。
其次,要研究從分配角度,通過改革的辦法,能夠讓在初次分配當中的勞動收入比重提高。其中有很多點,比如我主張能夠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若提至1萬元,很多人就可以少交稅甚至不交稅了,這部分就可轉而供他們消費。
第二,有了錢還得敢于消費。
為什么?因為大家面臨房價高、入學貴、看病貴,以及老了怎么辦的后顧之憂。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完善社會保障的辦法來解決這一點。
實際上,消費受到多方面掣肘,我們需要把減少大家的后顧之憂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來面對,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當然,除了改革,我們也可以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進一步增加大家的收入,但改革是立竿見影的,回顧40年來我們的很多重大改革便可看到。
如果我們通過努力,比如說到2035年,使中等收入群體翻一翻,從現在的4億變成8億,我覺得屆時消費便可完全成為拉動我們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十四五”科技創新步伐將大大邁開
NBD:請您幫我們展望,到“十四五”收官,中國經濟將會展現一幅怎樣的畫面。
姚景源:十四五期間,中國宏觀經濟層面,我們會非常清晰地看到,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我們經濟可以持續保持在6%左右,物價、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狀況都會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
當然還會有一些比較突出的變化,我們現在講的“卡脖子”領域,會有比較好的解決,不過,“十四五”也很難說全面解決,但至少會有明顯的進步,就是說科技創新步伐會大大邁開。
更概括地講,“十四五”最終將初步形成新發展格局,亦即初步實現經濟發展邁入新階段,“創新、綠色、協調、共享”新發展理念深入到方方面面,形成以國內大循環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這是我們“十四五”一個很重要的成果。
NBD:城鎮化已有較長時間,比例大幅提升,您認為未來城鎮化可從當下的實踐中吸取哪些經驗和教訓?
姚景源:城鎮化,應當說在我們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中,取得了重大成果,1978年城鎮化率為18%,現在按常住人口算是60%。就是說我們14億人口中已有8億在城里工作生活。
我國城鎮化率從2010的49.95%上升至2020年末超過60%,“十四五”將達65%
常住人口就是在城里居住超過6個月的人口。但是我們還有一個統計方式,是按照戶籍人口算,這一比例現在達到44%左右。也就是說,二者相差十幾個百分點。
這說明什么?就是現在還有1億多人,雖在城市工作但未完全融入城市,戶口在農村,未同樣享受城市市民所享有的一些公共服務,可以用“飄著”來形容。我覺得這一問題需要解決。
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出,城市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美好體現在哪?就是人們在城里能夠平等享受城市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但是我們還有相當數量起碼上億農民工的孩子,仍難以在城市享受城里孩子一樣的教育,甚至醫療、住房待遇等等。
黨中央國務院已明確提出,大城市要放開落戶限制,為農民進城落戶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他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讓他們的孩子能夠同樣享受城市的公共產品和服務。
我一直主張,在總結城鎮化進程當中,應當要將這兩個指標的數字并軌;也主張,我們城市的廉租房、保障房應當面向農民工,城市建設應當充分考慮常住人口,這也完全符合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作方向。
所以,未來,我們首先應當瞄準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二者之間十幾個百分點的差額,也就是這1億多人口的問題,在未來5年先解決了。
再往遠看,到2035年,我覺得城市化率應達到75~80%,也就是每年增加約一個百分點,這也是我們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潛力和空間。
當然,另一方面,鄉村振興也很重要,要讓我們的農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向著綠色、生態、富裕、文明的方向發展。
所以,未來城鎮化建設是兩大塊,一要抓好大中城市的建設,取消戶口限制對人口流入的限制,在加快城市化建設中,形成大都市圈。二要扎實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
中長期投資機遇至少有三大方向
NBD:您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有非常清晰深刻的觀察,在您看來,未來中長期內投資的爆發點會在哪里?
姚景源:未來我們的投資空間仍然十分廣闊。我曾經提出一個通俗的理念,我們在排查哪些領域被“卡脖子”,其實哪里被卡,哪里就有投資機遇。
對“卡脖子”領域進行投資,這不就有增長空間嗎?因為我們要把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所以,第一,凡是科技創新的領域,都值得去投資。
第二,回到我們的綠色發展理念上來。中央已經明確,我們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不是小事,大家一定要看到未來屬于綠色發展,圍繞這個目標去投資。所以,新能源等綠色生產、環境保護的投資空間大。
第三,凡是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相關聯的領域,勢必大有投資機會。比如醫藥健康產業、養老產業,就符合美好生活的需要;又比如綠色農業,從種植業到養殖業,都是如此。
我們國家進口牛肉數量已占整個牛肉消費量大概30%,而且還在增加。上海進博會連續兩三屆簽約排前的都是食品,為什么?就是人們在食品方面追求綠色、健康,而我們供給恰恰不足。又比如大米,我們現在一斤售價大概在2元~20元,日本的大米可賣到200元。
所以,就是要研究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需要什么,就可以往哪投。
過去一講投資往往說鐵公基,現在中國鐵路已排到世界第一,當然還有投資空間,但更大的投資機遇,還是體現在科技創新、綠色經濟,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方面。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