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共建新型全球化
張輝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 。2017年5月14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高屋建瓴地指出:“古代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2018年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面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最令人矚目的成就之一就是跨越了貧困的陷阱,使一個有八億多貧困人口的國家成功脫貧,這對世界脫貧工作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貢獻。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以往確保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因素和條件也都開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系列新的矛盾開始逐漸浮現。從生產的角度來看,以往生產要素低成本的優勢開始衰減,而依靠創新和技術驅動的新行業尚未完全建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趨嚴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劉易斯拐點”正在到來。中國貿易比較優勢也呈邊際遞減:一方面,歐美國家的再工業化戰略使得高端制造業不斷回流,另一方面中國要素市場價格上升,中低端制造業的成本比較優勢在逐漸喪失,這些產業逐步向周邊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從全球經貿歷史演進來看,一方面,隨著20世紀80年代新自由主義勢頭的衰減,當前全球貿易結構已經逐漸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根據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早期全球化的資本積累逐步演化出了兩個對立面:財富在資產階級一方積累,貧困在無產階級一方積累,最終形成嚴重的貧富分化,全球經濟的兩極分化不斷加強。從全球價值鏈的角度來看,發達國家貿易陷入停滯,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在世界貿易的發展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全球價值鏈的表現形式與以往相比,也展現出了新的特點,世界經濟結構逐漸由以發達國家為核心的“中心——外圍”這一單循環模式轉變為更為復雜的雙環流。一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國家與歐美發達國家保持著傳統的經濟往來關系,形成了價值鏈的上環流;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逐漸成為新興工業化地區和全球制造中心,與資源豐富、工業化程度相對較低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開展經濟合作,通過直接投資帶動各國工業化發展,以貿易擴展當地市場,形成價值鏈的下環流。中國是全球貿易大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處于全球價值雙環流體系的中間環節,成為連接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的橋梁
堅持全面開放讓中國的發展收益匪淺,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中國1990-2015年的發展模式很大程度上經歷了粗放發展-貿易學習-成果轉化3個階段。在3個階段中,中國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增加,貿易國際化程度總體升級,民營企業貿易參與程度不斷增大,并伴隨著產品生產技術水平、企業管理經驗及產業結構的全面升級。
其中,1990年-2000年為第一階段,中國仍為以資源導向為主的低端供給國,市場開放程度較低,貿易國際化程度較弱,國有企業廣泛參與貿易進程,各大類產品生產技術水平普遍落后,企業管理經驗不足,國際競爭實力較差;農林牧漁第一產業出口及低端制造業出口仍占出口產品的較大比重,進口能力較弱。這一階段,中國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從上游供給端向中游轉移,貿易參與水平不斷提升。
2000年-2010年為第二階段,中國資源導向型產業發揮的程度明顯降低,隨著2001年加入WTO及一系列貿易協議的簽署,市場開放程度明顯提升,貿易國際化程度明顯增強,民營企業在全球貿易進程中的參與程度加速;另外,隨著對國外貿易產品及生產技術的不斷引進,中國各產業產品生產及運營能力均獲得了快速學習進步,各大類產品生產技術水平有明顯增強,企業管理經驗及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實力不斷增強,涌現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本土企業;農林牧漁第一產業出口及低端制造業出口已日趨勢微,消費能力逐漸增強,進口能力及進口意愿逐步提升。這一階段,中國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保持在中游水平,貿易參與水平仍然處于提升期。
2010年-2015年為第三階段,學習型貿易逐漸得到紅利釋放,技術水平的提升帶來了高端產品出口額增長,中高端最終消費品生產能力增強。中國高端制造業生產漸成規模,在個人筆記本電腦、通訊器件等部分細分行業已逐漸構筑起全球競爭優勢,市場開放程度已保持在較高水平,貿易國際化程度較強,民營企業價值創造能力不斷釋放,通過前期國際貿易間的學習發展,各大類產品生產技術水平得到普遍提升,企業管理經驗及管理能力保持在較高水平,國際競爭實力較強;此階段產業結構逐步從資源消耗型及人力資源依賴型產業轉型為高端制造業,消費意愿及進口能力進一步提升。
展望未來,從2018年到2021年,我們將經歷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4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而今后5年,中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不僅既定的各項規劃要圓滿收官,更要為十九大提出的更長遠目標打牢基礎、開創新局。中國目前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但我們相信,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全面的開放格局將進一步打開,伴隨著陸路、海陸基礎設施的拓展和建設,進而引領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加入到全球價值鏈中,我們將有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共贏,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新型全球化格局。
一言以蔽之,“一帶一路”倡議的橫空出世,正是中國基于自身的實踐經驗,力圖將自身的所得所獲反饋至全世界,通過構建一個公正、合理、包容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打通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從而為發展中國家帶來更加公平與可持續的發展機會。中國作為連接“一帶一路”各類國家的重要節點,有望快速適應不同貿易類型國家的貿易需求,在貿易過程中形成循環串聯,突出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發揮的獨特作用。今天,中國已然躍居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央。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全面推動對外開放格局的貿易合作空間,使中國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法律、制度、教育、文化、思想等多個層面上開始更進一步加入到世界秩序當中,進而彰顯自身的時代意義和價值體系。
附:作者簡介
張輝(1975--):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商務部第二屆經貿政策咨詢委員會專家工作組“全球價值鏈專家”,《經濟科學》雜志編委。
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產業經濟和經濟地理等方面,獨立著作六部,參編參著十多部;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七十多篇。
2010年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論文);2013年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合著);2016年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合著)。
責任編輯:李彥麗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