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幾年高通脹考驗政策智慧 (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14:26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未來三到五年中國面臨的通脹形勢最嚴峻 雖然年初以來雪災因素和翹尾因素對物價上漲的影響比較大,隨著這些因素的消失,物價的急劇上漲勢頭會減弱,但是在長期因素作用下,物價水平仍不可能回落到5%以下,特別是在未來3~5年,物價的年均水平可能會在10%上下,作出這個判斷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以上所講的四個因素在新世紀以來都在趨于加強,但為什么近一、兩年才開始嚴重起來,我認為導致前些年通脹不太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體制改革所釋放的城市經濟效率對物價上漲構成強有力的“對沖”。 改革效率的釋放在農村改革時期我們就曾經看到過,1978~1984年,在國家基本上沒有對農業采取大量投入的背景下,農業產出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增長,就是體制效率的釋放。1984年以后城市體制改革開始啟動,人們也在期待著改革效率的釋放,但卻遲遲沒有出現,主因是改革沒有觸動到產權這個核心。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中國的改革開始向產權制度深入,到本輪經濟增長中產權構成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例如在本輪經濟高潮的投資結構中,非國有單位的投資已經占到70%以上,在工業生產和出口中則超過了80%。 效率的提高集中表現在勞動生產率的快速提升,2003~2007年,總體勞動生產率(實際GDP/勞動者總數)年均提升率高達9.6%,而1979~2002年年均為7.6%。效率的提升使企業在面臨上游產品漲價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應對空間,即可以通過降低成本來消化漲價因素,而不至于向消費物價傳導,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自2003年以來,雖然能源和原材料等漲價比較嚴重,但從PPI的結構看,加工產品價格的上漲幅度,顯著低于上游漲價幅度。例如2003~2006年,PPI累計上漲了173%,而加工產業PPI僅上漲了8.5%,是總體工業品價格指數的49%。 此外,產權制度改革導致財富分配關系也起了變化,收入向少數人集中,從而提升了企業利潤,同時壓低了工資水平,使消費在總產出中的比重下降,這一方面是壓低下游加工產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也是企業消化上游產品漲價能力提升的因素。 但是效率的釋放總有盡頭,勞動者的工資也不能長期不提升,去年以來工業下游產品也出現了隨同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趨勢,表現為加工產業的PPI與平均PPI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到今年2月份已經相當于總體PPI水平的62%,可能就預示著改革效率已經基本釋放完了,因此接下來的通脹形勢,可能就是上下游產品同時上漲了,對這個前景我們必須看到,也必須重視。 第二個因素是目前美國的金融危機正在演變成一場空前的世界性金融危機,隨著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泡沫的破滅,會有更多的資金沖入期貨市場。有人說世界金融導致的世界性經濟衰退,會因為消費需求減速而導致大宗產品物價下跌,我看可能并非如此,因為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危機越嚴重,從金融市場轉入期貨市場的資金可能就會更多,前面已經說過,期貨市場容納的國際資本與金融市場相比不是一個數量級,因此只要從金融市場轉移小部分資金,就會導致期貨市場價格水平的顯著上揚,所以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危機越嚴重,期貨市場的價格水平反而會上沖得越劇烈,這就會導致未來三年甚至五年內,中國的輸入型通脹更明顯。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