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債骨牌中中國如何再避危機(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14:17 《商務周刊》雜志
中國不要過于樂觀 范劍平(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 次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另外次債危機以后中國應該吸取什么教訓呢? 如果按陳先生剛才講的,流動性的危機會逐步發展到償付危機,那么,會不會最后造成整個金融體系崩潰呢?現在誰也不敢下最終的結論。關于美國次債危機要持續多長時間,最后會在什么時候結束,美國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要看今年二季度的情況,也有的說可能要到下半年。也有很多人認為,結構性產品后面的后續風險還會源源不斷的出現。現在,無論美國金融市場還是美國實體經濟,還是世界經濟,當然包括中國經濟,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時間不確定因素會不斷增大。目前,次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各種各樣的估計,有一些是高估了,比如國內證券市場最近幾個月來發生的變化。實際上每次大的下跌,誘因主要還是來自于外圍市場的下跌造成的。如果說美國的次級債對美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通過美國經濟的影響再傳導到中國,特別是傳導到中國上市公司,那中國的證券市場完全沒有必要做出這么大的反應。 現在國際上流行著一種脫鉤理論,很多人覺得“金磚四國”,特別是亞洲新興國家,受美國次級債危機影響很小。比如中國,金融開放比較晚,國民理財觀念比較保守。中國的銀行在整個資產配置中,次級債占的比重很小,所以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另外,很多人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內需還是主要的,所以,次級債雖然可能會對中國的出口有一點影響,但中國自身內需的強勁增長可以彌補這方面的影響。 但對于國內企業來說,還是不能忽視次債危機給我們造成的風險。過去5年,世界經濟確實經歷了一個非常強勁的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5.2%,大大超過了過去30年年均增長3.5%的水平。中國經濟過去5年的增長更達到10.6%,也超過過去30年平均9.7%的水平。但是,經濟是有周期性的,所以我們搞經濟預測的人就喜歡在大家非常樂觀的時候潑點冷水,現在從各方面的跡象看,這一輪世界經濟周期的峰值已經過去。中國經濟過去5年的這一輪強勁擴張,可能2007年也是本輪經濟周期的峰頂。2008年開始進入減速,減速不一定會像美國經濟那么猛烈,但畢竟擴張期即將過去,現在可能處于一個周期的轉折點。所以,此時我們看次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需要寧可往更壞的程度認識。我們估計2008年次債危機所造成的降溫,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最嚴重的程度可能會影響經濟增長速度1.5個百分點,最輕可能影響到0.5個百分點。最近三個月好像是越來越朝著壞的方向在發展,去年年底我們認為可能就是在0.5到1個百分點,現在還在觀察整個過程,還不能下結論。 誰將是次債危機的最大受害者? 李稻葵(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我特別贊同陳興動的觀點,這次次債危機的本質就是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信用鏈條拉得過長,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監管的缺失。所以,這個教訓非常值得中國汲取。 那么,誰是次債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呢?我想美國恐怕不是一個最大的受害者,是一部分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因為,這次次債危機一個重大后果是使美國重新審視評估金融風險,是不是以前投資的金融資產風險過高了?那么,在風險重新定價的過程中,必然要撥備,拿一部分錢出來重新充實資本。在這個過程中,受害者將是一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因為這些國家過去幾年吸收了很多來自發達國家的資金。這部分資金在一部分國家看來風險是很高的,而這些風險沒有被金融機構所認真分析過。那么,哪些新興市場國家最容易受害呢?我覺得,第一類國家是波羅的海三國,即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三國過去幾年吸引了大量外資,與此同時宏觀經濟的數字很難看,外貿赤字高達GDP的20%以上,實際匯率又在升值,同時通貨膨脹率還很高,而且還實行了實際上的聯系匯率制度,這些國家可能成為第一輪被發達國家金融機構撤資的國家;第二類國家可能是中歐的三個國家,即匈牙利、波蘭、捷克。這三國也大量吸引了外資,本國實際匯率升值,出口出現了逆差,股市價格高漲,存在很大的泡沫經濟;第三類,我覺得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長期財政赤字,外貿也是赤字,貿易是逆差,股票市場50%以上的資金來自海外,同時實際匯率升值。一旦撤資的話,對印度經濟的影響可能會超出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