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23基金行業年終大盤點:最高漲超58%!7只北交所基金上榜(附紅黑榜)
虎見系列之十二: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變,不可強成!2024,出清之年!
斗轉星移3000點,乾坤未扭轉,歲末話A股,盡是悲涼。朋友圈看到一組數據,滬深300自2005年上市以來,一共出現了5次連續下跌4個月的記錄,而這次,假若月底收月陰線,那么很無奈,大家在歲末這么一個特殊的節點,又一次在A股見證新的歷史。
盛衰本是回環,萬般皆有轉因。2023年足夠壞,那么即將步入的2024是2023的延長線,還是轉折點?在此談一談我們的看法。對于2024,我們尚且定義為出清之年,出清后構筑底部,陣痛后迎接轉機。
一
宏觀:以進促穩,先立后破
先講講政策面的基本情況。年末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繼召開,來年的政策基本可以管中窺豹。與7月政治局相同的措辭,穩增長的基本方向沒有改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的“五個必須”其中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這兩個必須是重中之中,對應八個大字就是“以進促穩,先立后破”。
以進促穩,進的是方向,穩的是節奏。整體政策定調中有強調“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財政政策強調“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貨幣政策強調“靈活適度、精準有效”,都有提到“適度”兩字。也就意味著明年的政策層面方向上是積極的,但是除非出現特殊的系統性風險,否則大概率保持住類似2023的“戰略定力”,政策出臺依然是被動式打補丁,小步慢走,徐徐圖之。眾人期待的全面開花,大水漫灌式的猛藥,不要報以太大的希冀,畢竟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先立后破,立的是新經濟,是轉型再升級;破的是舊經濟,是托底防風險。一方面繼續發力支持新經濟,尤其是核心技術、核心資源領域,另一方面托底舊經濟,尤其是企業債務問題、風險問題。
二
中觀:2024,出清之年
從2015年資本市場去杠桿到2016年的“三去一降一補”上游資源去杠桿,2018年肅清P2P,2019年打擊金融寡頭的金融去杠桿,2021年地產行業的3道紅線,國內一直行進在主動刺穿泡沫和去杠桿的進程之中。那些“不合時宜”的泡沫、杠桿、產能、風險,是每個時代和產業革命周期留下的頑疾,是我們大步流星發展的代價,也是時代必須為之買單的錯誤。2024年,中觀行業的出清大概率集中在如下幾個領域
1、地產滑鐵盧
上篇虎見我們說,過去四十幾年,我們習慣了“房地產+土地財政+基建+低端外貿”發展模式,而即將到來的2024年,刮骨療毒,我們可能真正進入到“去地產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的系統性風險開始進入真正的深度出清序列。
2023年,注定是中國房地產業的“滑鐵盧年”。3月還是民營開發商典范的碧桂園,8月爆雷;作為房地產企業的精神坐標的萬科,被外資毫不留情的做空;負債2.44萬億的恒大,扯下了民營房企蒙眼狂奔的最后一塊遮羞布。據“房財經”統計,2020年百強房企榜單中,截至2023年8月14日,已經發生爆雷的房企有42家,占比超過40%,包括恒大、融創、綠地、世茂、旭輝、金科、中南置地、陽光城、中梁控股等。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至10月15日,2023年全國已經有超過220家房地產相關企業發布了破產公告。盛極一時的房企相繼塌房,而殘余沒有出現在爆雷名單的多半奄奄一息,多方奔走,為求自保。
放眼整個2023,政策一直在救市。地產在擠牙膏式的政策救市下出現了兩次過山車行情,二、三月預期打滿,準備迎接壓抑需求的集中爆發,恢復往日一片紅火的光景,奈何一個半月行情熄火,此后房價風向標的一線城市被寄予厚望,認房不認貸卻也沒有在這個沉寂市場激起太多的浪花,二手房掛牌量爆增,開始了內卷的甩樓行情。時間來到11月,大家終于發現底層需求不是被壓抑了而是消失了,大家口袋真的沒錢了,想要銷售回款來救樓市,難!于是乎金融機構重提50房企白名單,甚至允許銀行向房企提供無抵押的流動資金貸款,真金白銀救市開啟,這回銀行扛起了樓市救世主的重擔。
效果如何?銀行并非救世主也非掃地僧,作為一個市場主體,銀行是根據風險定價的,資金出借首先需要考慮安全性和回收成本,有去無回這檔子事料哪個銀行也不會貿然參與。根據財新的報道,四大行之一的大行行長說過一句話,指望金融端救房企是不現實的,應該指望的加快銷售回款!
但是行至2024,地產化風險箭在弦上,出清不得不發。如何告別房地產,日本用了三十年,美國用了十五年,中國需要多長時間?有個段子很應景:我們既然能用30年走完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發展,也能用3-5年走完西方二十年的衰退,所以大家還是要樂觀一點。
2、中小金融出清
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相互關聯,號稱“風險三角”。地產行業交織了太多泡沫,首先是房地產蒙眼狂奔所形成的嚴重過剩,又有房地產金融化帶動的大量的資金投向了房地產,誠如大量的城投、信托;如果房地產泡沫崩塌,資產價格大幅度下滑,中小金融機構首先要面臨資產負債表上的爆雷。中小金融機構其本身就有資本金規模小、內控制度不完善,經營范圍與地域有限、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等因素,疊加與地產深度綁定,為地方平臺、城投公司和關聯企業提供了大量融資,業務發展盲目激進,不良資產認定不充分,地產風險的外溢,可能加速中小金融機構的出清。
3、明星賽道出清
2022年,同樣是新能源賽道的滑鐵盧之年。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作為過去幾年的明星賽道,是智能制造的先驅代表,無論是光伏、海上風能、電池、電動車、電解氫、電解槽、熱泵、長途輸電、特高壓直流輸電、以及需求側響應,我們的產能和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占比都是屬于領先地位。這些在全球范圍內具備相當的競爭優勢的戰略新興產業,伴隨著資本涌入,水漲船高的同時,產能過剩和內部競爭過度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誠如光伏領域的光伏組件價格跌破1元/W大關,迫近企業盈虧線;2023年動力電池產能1600GWh,而市場需求則為700GWh,利用率僅為43.75%。
2022, 我們在見證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品牌分化、技術創新、出海擴張等多重變化的同時,也見證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供應鏈危機、資本退潮、政策調整等多重挑戰。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數據,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達到了1000萬輛,而實際產量只有600萬輛,產能利用率只有60%。這意味著有近400萬輛的產能閑置,從供給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已經出現了過剩的跡象。
2023, 新能源領域已經從過去少電、缺電、貴電,迅速轉換為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帶來的內卷,增收不增利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寧王的隕落和整個行業指數的估值回歸,跌跌不休。
2024, 龍頭勝出,穿越周期。行業供需關系的結構性矛盾將在2024年進入高潮,行業將開始進入深度洗牌期。頭部企業吃肉,二線企業喝湯,三線企業躺倒,各自為戰、無序投資,無規模無品牌無技術無口碑無份額的這部分新能源產業鏈的混戰者將逐漸出清。
12月22日,新聞出版署《網絡游戲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導致游戲行業巨震,以及市值暴跌,半個小時之內,騰訊跌了15%,網易跌了25%…也是反映出清之時的陣痛。
總結來看,短期的悲觀不影響長期的樂觀,出清時陣痛,陣痛后重生,出清才能構筑底部,杠桿不出清,市場不見底!
三
微觀:變局在中期
2023年開年的預期打的很高,最后敗興而歸,根本原因之一是我們還在去杠桿和去風險的進程之中。
正因為期望總是落空,所以對于即將到來的2024,我們要學會做最壞的打算。
回看2023年,消費難得一見地充當了拉動GDP的主力軍,增長貢獻接近80%。而出口的拖累最大,對GDP增長的拖累達到-10%左右。地產基建這些泡沫資產,再也不能如以前成為拉動經濟的夜壺,反而成為隨時可能爆炸的拖油瓶。
如果房地產和地方債繼續處于去風險階段,宏觀層面需求不振的格局就會一直延續下去,而泡沫資產雖然還沒有完全崩掉,但是微觀的杠桿已經先行崩塌,因為居民在收入減少,前景不定的大環境下,個人及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已經不想再勤奮了,指望2024年消費發力拯救經濟,有點心有余而力不足。
2024年最慘的可能還是制造業,訂單不足,需求疲軟,出口不景氣,同時還需面對各種產能出清的尾聲,民營經濟投資的增長速度是經濟的先行指標,所以說,2024年GDP增長率要實現4%以上的增長,需要更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支持,家庭、企業、市場都在期待活水。
而從年末的兩大會議來看,如前所述,明年兩會之前的政策基調基本定了,除非發生特殊的系統性的風險,穩步推進,徐徐圖之,小步慢走的戰略定力依舊,源頭有活水,但閘口不大,流速不快。2023年四季度在房地產失速和資產負債表收縮的種種壓力下經濟基本面重現向下,24年一季度的年報季報也不會太好,疊加春節效應,市場處于流動性收縮的當口。
所以市場真正的拐點預期到2024年中期,系統性做多的機會來自于美聯儲真正進入降息通道,中美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寬松共振。美元周期轉換有利于打開國內貨幣政策空間,中美利差難進一步拉大,方能擼起袖子大膽放水,疊加外資流動性的改善,A股迎來轉機。2024年的國內的經濟復蘇不會是一片坦途,資本市場不會比2023年更差但也充滿波折,從中線反轉的角度來看,大概率可以收一個年度的陽線。
對于美股而言,同樣需要警惕中期的風險,我們的建議是階段性做多。12月美聯儲繼續暫停加息,連續三個月按下加息暫停鍵,并且此次的官方表態已經從“政策放松仍舊為時尚早”轉為“降息已經開始進入視野”,鮑威爾由鷹轉鴿,倒不是因為美國經濟數據出現了什么重大的變化,而是因為盡管有“拜登經濟學”的奇跡,最新的民意調查數據顯示拜登在與特朗普的競爭中處于最大的劣勢,為了迎合明年的大選之年,為了選票,白宮授意美聯儲,硬生生將降息從非選舉年的2025拉到了選舉年的2024。釋放降息的政策預期,于白宮當局,于市場,都是振奮人心的消息。
美股在年末的節節攀升中已經建立了明年二季度降息的預期,所有的樂觀已經在風險資產計價。但是經濟能否軟著陸,通脹能否真正回到目標區間,高利率下的信用體系能否繼續保持穩定,還是一個未知的概念,如果到二季度美聯儲的降息低于市場預期,調整在所難免。上篇我們說美股是高出不勝寒,怕頂不是頂,階段做多,警惕中期預期反轉的風險。
四
變中求勝:
創新+出海,平替+國替
可能很多人會說,變局在中期,似乎是個不太樂觀的結論。A股運行這么多年,你需要逐漸習慣,系統性的機會和內生的牛市,就像當年的茅臺一樣,都是歷史留下的美好,錯過再難尋覓。時至今日,你必須習慣結構性機會大于系統,只要沒有系統性風險,那就是機會。
我們一直說對于A股而言,油門要給足,向上的方向要給對,需要更多的玩家入局,更新鮮的玩法入市和更多的真金白銀入場。
宏觀政策層面,誠如允許國企央企回購,進一步健全回購約束機制,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回購作為市場運行內生穩定器的作用;誠如社保基金從分散化管理到統一管理,當前我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管理存在著管理主體不明、投資渠道單一、效率低下等問題,從分散到統一,實現效率和效益最大化;誠如允許保險類資產提高權益類投資比例,刺激更多的流動性入市;誠如平準基金的入場,真金白銀下場買股票。
微觀操作層面,當下炒股有兩種獲勝的法子,精耕細作的阿爾法和改變中國的貝塔,我們總結下來就是八個字創新+出海;平替+國替。
創新和出海屬于精耕細作的阿爾法,資本市場而言,唯有創新才有估值溢價,而在中國這樣一個內卷如斯的市場,走出去才能擁有市占率和集中度的提高,資本才能高看你一眼,這個范疇內創新藥和穿越周期龍頭勝出的出海制造業都可以保持關注。
平替(平價替代)理論上來說,也屬于精耕細作的范疇,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之下,性價比逐漸取代品牌效應開始爭奪消費者的心智,類似電動車,新零售咖啡此類犧牲品牌不犧牲品質的可選消費。
國替當屬于改變中國的貝塔,自主可控的科技當仁不讓。還是那句話,宏觀下行看科技;科技方向看國產替代;國產替代看華為產業鏈。宏觀敏感性行業風險因子依然在逐漸出清的過程當中,首選能提升競爭力的科技行業,尤其是AI產業變革。
寫在最后:讓我們重溫經典【陶朱公商訓】
物以稀為貴,人棄我取,人取我棄;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變,不可強成;把握時機,聚散適宜。與君共勉!
余定恒
于2023年12月24日平安夜
風險提示:
本公眾號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翼虎認為可靠,但翼虎對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隨著市場變化,或產生與信息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內容。文中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操作建議,不構成任何銷售要約,翼虎投資對此不提供任何擔保。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