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技術決定論的時代,技術本身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也令人類陷入巨大的焦慮之中:人和人可以即時連接,但我們卻感受到了 “ 擁擠的孤獨 ”,各行各業的認知不斷被顛覆,我們卻總是顧此失彼、無從下手……
在 “ 速度 ” 似乎成為 “ 效率 ” 的唯一同義語之時,生活呈現的種種形式正發生著本質性的轉變。
正是如此,我們需要時刻具備一種思維,不斷地回望、不斷地梳理,回到理性化的思考狀態,才不會為短暫的熱潮、烏合之眾的觀點所困惑,真正成為 “ 清醒的現代人 ”。
赫胥黎說:“ 大多數人僅僅使用了人類心智能力中的一部分,而其余的部分則徹底被封閉住了。” 這種封閉急需被擊碎。
本周六(2 月 26 日)早 9:00,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老師將傾囊相授,從哲學、美學、歷史等學科的思維模型出發,解析了商業、社會與人類文化的底層邏輯。
為什么是 “ 無用的 ” 人文思維?
《無用之物的有用性宣言》的作者說,我們需要無用之物,就像我們需要讓基本的生命官能活下來一樣。
王強老師認為,所謂 “ 無用 ” 的人文思維,一定可以引向對于未來 “ 有用 ” 的思考。簡言之,“ 無用 ” 之學最終會通向一個終點,那就是一個人真正創造力的構建和真實的運用。
那么,為什么人文思維要高于科學、技術、商業思維,且對它們具有重要意義?最終人文的這門課要達到什么目的?請期待王強老師的精彩論述。
Keep Asking,學會 “ 發問 ” 的 “ 操練 ”
哲學即是 “ 發問 ” 的 “ 操練 ”。哲學本質上是一種對事物因果關系深度詰問的思考方式,是一種不停地追究事物終極本質的思考方式。
哲學的思想軌跡是由一個個 “ 為什么 ” 連接而成的。哲學關乎的其實是 “ 為什么 ” 思想之鏈中最后那一根 “ 為什么 ” 的鏈條。
真正的發現、真正的顛覆、真正的創造只來自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不是尋找到的 “ 答案 ”,而是開始發問的 “ 問題 ”。
那么你真的會提問嗎?我們如何像哲人一樣思考、發問,從而帶來的真正的解決方案?
對歷史無感,就和動物沒有區別
史學家海登 · 懷特說,對過去有意識,對一個可能的未來有覺知,這似乎將人類同他們的動物同類區分了開來。
歷史,是區別人和動物的重要標準。
過去是開啟現在的鑰匙,從過去出發,來回望現在,指引未來,這就是歷史全部的含義。
那么如何像歷史學家一樣思考?
如何在浩瀚的歷史中去發現:
哪些東西真正有意思,
哪些東西真正有價值,
哪些東西看似很重要其實不重要,
哪些東西看似不重要其實很重要?
學會了恰當的審美觀,你就學會了真正的頂天立地
《舊約》上說,“ 太陽底下,沒有任何東西是新的 ”。
創新,只是我們怎么樣去發現大家不屑去看的東西,或者大家已經看了,卻忽略的東西,然后重新呈現出來,讓大家突然覺得驚訝。
彼得 · 蒂爾談創業時,說了一句話,競爭是為失敗者準備的。
當你整天研究競爭對手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只是跟隨他。只有在認知架構更高的地方,才能玩出與別人不同的東西,這不僅是你生命維持的標準,也是你的創造性誕生的方式。
王強老師認為,當你以一個藝術家的姿態經營企業,才能讓企業活得更久更長。
那么,我們究竟如何從審美體驗中獲得品味、sense 的奧義?如何擁有恰當的審美觀?王強老師將帶來深刻且成體系的解讀。
最后,分享一下王強老師曾給混沌同學的寄語:
希望有著非凡之志的年輕人,
親近、擁抱一些所謂的 “ 無用之學 ”,
有效地養成耐心和專注,
在多元、跨際 、深入的思考過程中,
構建健全扎實的思考框架,
面對變化不定的現實和未來,
施展你獨特的理解力、判斷力和創造力。
本次課程結構:
第一部分 人文社會學導論
第二部分 哲學的凝視
第三部分 歷史的凝視
第四部分 美學的凝視
在這門課程中你將收獲:
1)真正學會如何從 “ 問題 ” 出發,去分析拆解復雜變化的世界;
2)用獨特敏銳的創造力 “ 構建 ” 不同的 “ 現實 ”;
3)在 “ 焦慮 ” 的時代氛圍里,淡定、自如、專注地開辟屬于你自己的不一樣的人生。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