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2月24日,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的“2022年兩會前經濟形勢和政策展望分析會”線上線下同步舉行,6位光華教授發表主題演講,前瞻兩會熱點。
他們分析了2022年及中長期中國經濟走勢,解讀了國內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并重點關注了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中小微企業生存境況、推動共同富裕等當下熱點議題。
(按照發言順序排列)
顏色:2022年中國經濟與政策展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表示,去年下半年來由于很多產業政策密集出臺,同向共振,對經濟造成了較大沖擊,因此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釋放了穩增長的信號。
“財政政策是穩增長的主要抓手,我認為,今年專項債在發行規模上與去年大體相當。”顏色分析,“在貨幣政策方面,則明顯存在寬松空間,現在就是實行貨幣寬松的好時機。”在他看來,有“四張牌”對穩增長至關重要。一是地產是否會進一步寬松;二是疫情防控政策是否會調整;三是是否會放松對資本和行業的監管,四是中美關系是否會顯著改善。
顏色表示,除了房地產和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方面,怎么樣穩定制造業的預期,從而穩定制造業的生產和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點,如果政策能夠協調發力,今年有望實現5.5%以上的增長。
唐遙:美國經濟形勢與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分析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唐遙在會上表示,在經歷了動蕩的2021年之后,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在2022年呈現明顯的產出反彈局面,但主要經濟變量趨勢各異,經濟的恢復路徑和政策寬松的退出過程有較高的不確定性。由于供給沒有完全恢復,發達國家的經濟強刺激帶來了通貨膨脹的快速增長。
在通貨膨脹回落時間不確定的情況下,發達國家都面臨如何收緊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的挑戰。需要指出的是,美國金融市場對美聯儲的加息預期有過于情緒化的嫌疑,如有機構認為美聯儲今年要加息2.25%。由于通貨膨脹很大程度由供給推動,過快加息并不利于供給的恢復。勞動力市場的走勢是理解發達國家經濟走勢的主要線索。在需求強勁、供給恢復滯后的局面下,勞動供給的恢復將決定供需的再平衡,物價的走勢,以及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退出過程。
張崢: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重要性和關鍵點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崢教授指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至少具有以下三點重要意義,一是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解決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難問題的有效途徑;二是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相匹配的產業結構需要大力發展租賃住房,特別是保障性住房;三是城鎮化率的進一步提升需要租賃住房市場作為堅定支撐。
但發展集中式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面臨著土地、資金、運營、覆蓋面、稅費政策等五個方面的多重挑戰。他認為,租賃住房REITs是租賃住房領域高質量發展所必需的金融工具,“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落地,首先,應制定明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資產認定標準及流程;其次,應本著稅收中性的原則,系統性完善保障性租賃住房配套稅收政策;再次,應構建合理穩定補貼機制及租金調整機制等,形成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的長效機制;最后,應鼓勵多主體參與,培育具有資產管理能力的租賃住房REITs 管理人。”
張崢建議,盡快推出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試點產品。
陳玉宇:重振市場活力,實施結構性改革與促進共同富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表示,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經濟活力正在削弱,盡管我們采取了多樣的改革措施,但收效并不明顯:一方面表現在“年輕企業”的增速下降,配置效率也在下降;另一方面表現在國有企業的資本回報率長期低于民營企業。
陳玉宇認為,在長期政策方面,必須從過去以借鑒模仿為主的趕超型經濟,轉變成以創新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
在陳玉宇看來,當前中國發展模式轉型面臨著中美技術脫鉤、“雙碳”目標、勞動力減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等諸多挑戰。在此背景下,要進一步鼓勵創新與競爭,處理好技術創新帶來的破壞,激發“年輕企業”,重振市場活力。要建設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保障型社會,從而使市場活力得以進一步釋放,還要逐漸形成全社會共識,發揮市場的力量,在未來30年里妥善應對轉型帶來的挑戰。
張曉波:中小微企業信心指數與勞動力市場展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曉波教授表示:“小微經營者帶動了80%以上就業,對于紓困和共同富裕發揮重要作用,去年四季度小微經營者營收下降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反復影響,市場需求不足亦是普遍問題。同時,經營成本是困擾小微經營者的主要壓力來源之一,特別是房租、原材料和雇工三項成本壓力較大。”
張曉波表示,經調查,盡管面臨諸多困難,小微經營者仍保持韌性,相信成功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努力,并通過調整定價營銷、個人靈活就業、雇工及經營等方式積極應對挑戰。只要環境有所改善,小微經營者或能迅速東山再起。
從政策角度看,張曉波建議支持小微經營者應以“保需求”為主要突破口,直接為收入較低的脆弱群體、疫情地區困難人口輸血(比如發放困難補助、增加失業保險覆蓋范圍等),維持小微經營的“造血”機制,另外保持宏觀和產業政策的穩定,可幫助降低規模較大的經營者較為困擾的政策不確定成本。
劉俏:我們為什么需要更為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表示,穩增長是今年經濟政策制定的核心目標;著眼更長時間維度,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深刻理解中國經濟增長的底層邏輯,確定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體系,果斷投資有助于形成國家長期核心競爭力的節點領域和節點產業。
劉俏認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增加對節點行業和節點領域的投資,這對我國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意義重大。在內生增長理論中,干中學效應推動經濟增長,離不開投資和生產規模擴大。此外,新技術通常附著在新資本中。基于投資對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速的強大推動作用,為了保持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大力增加對基礎產業和核心產業的投資。
他表示,我國宏觀政策目標體系不應局限于當期的GDP或是當前GDP增速,而應該轉向幾個“有利于”:有利于新動能的出現,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有利于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速,有利于1.5億個大中小微和個體工商戶保持活力;長遠講,有利于國家整體價值的提升,有利于形成強大的國家核心競爭力……這種轉向,可以帶來全新的政策構想和思路。
(本文作者介紹:作為北大工商管理教育的主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亞太地區最優秀的商學院之一。)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