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驚爆775億爛攤子 手上的錢究竟放哪里能安心?

銀行驚爆775億爛攤子 手上的錢究竟放哪里能安心?
2018年01月23日 10:48 新浪綜合

  來源:菜鳥理財

      我們常常調侃把央行稱作央媽,既然有媽就有兒,銀行就被稱為央媽的熊孩子。

  這幫熊孩子整天就想著央媽天天撒錢,自己什么都不用干,躺著賺錢就好了。

  但是,子女不成器毀掉的是整個家庭,到了這個時候央媽也就會變成虎媽。

  一旦央媽變虎媽,銀行這幫熊孩子的好日子都到頭了,俗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以前造的孽現在就到了遭報應的時候。

  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最近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授信775億震驚全國,成為2018開年銀行業第一大案。

  而誰又能想到,制造這起驚天大案的銀行,之前竟然一直是“零不良”的典范,也就是不存在任何不良貸款,現在卻爆出可能大幾百億的不良貸款。

  這樣的反差,確實讓人目瞪口呆。

  問題是,銀行怎么整出775億的爛攤子呢?搞清楚里面的劇情,其實對我們每個人的錢袋子都很重要。

  - 01 -

  借新還舊的775億

提到借新還舊,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提到借新還舊,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曾經有個叫龐茲的人把這一套玩到極致,最近有個叫張曉雷的人玩到最后跑去自首。

  其實,借新還舊是全世界金融都會玩的危險游戲,銀行其實也不例外。

  說起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這次775億的驚天大案,劇情的關鍵詞就是借新還舊。

  簡單來說,這個銀行早年發家靠的是大膽給煤炭、鋼鐵這些行業放貸,后來趕上央媽4萬億放水救市,賺了不少錢,還創造了“零不良”的神話。

  賺了錢就容易產生依賴,此后這家銀行越發激進給這些行業放貸,可惜市場變天了,借貸的這些企業都還不上錢了。

  還不上錢就會變成不良貸款,不良貸款再還不上就變成壞賬,銀行出現大規模壞賬那可是要命的事。

  怎么辦?這時候借新還舊的套路就上場了。

  這些還不上錢的企業紛紛成立殼公司,比如A公司還不上銀行的錢,就成立了殼公司B。

  然后B公司用很少的錢,比如1塊錢把A公司給收購了,這時候B公司再去找銀行借錢。

  是不是很會玩?A公司還不上錢銀行不可能再借錢,那就搞個B公司出來,以B公司的名義去借錢。

  你說銀行心里清不清楚這些套路呢?反正銀行最關心的是,不能讓貸款變成不良甚至壞賬。

  好了,B公司從銀行借到了錢,就把這些錢給了A公司,A公司拿著這些錢就屁顛屁顛去還了銀行的貸款。

  當然,可能并沒有全部還清了,只是還了定期利息而已。

  劇情演到這里,A、B、銀行都是皆大歡喜,表面上看A的貸款還上了,銀行不用擔心不良貸款了,B的作用也發揮了。

  但是,大家一定注意到一個問題:B從銀行借來的錢,又該怎么還呢?

  B就是A的一個殼公司,A都還不上錢,你覺得B能有什么辦法還錢嗎?

  不過呢,對于銀行來說沒關系,只要保證目前不要出現不良和壞賬,至于以后的事,再來一次借新還舊唄。

  看上去,只要資金鏈不斷,這么玩下去也是666。但是這次不一樣了,因為規模太大太恐怖了。

  據報道,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也就是說,上面提到的B公司有1493家,大家想想還不上貸款的A公司有多少家?

  再就是775億的規模,浦發銀行一年盈利不過也才700億。照這種不良規模的速度發展下去,多少銀行其實已經實質性破產了。

  所以,此案一出全國震驚,借新還舊并不稀奇,但能把借新還舊這個老把戲玩到這個地步,也算是銀行界的標志性事件了。

  - 02 -

  錢從哪里來

針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這事,銀監會重罰4.62億,200人被問責。針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這事,銀監會重罰4.62億,200人被問責。

  監管主動曝光確實值得點贊,很多報道也都集中關注這事的后續發展。

  但是,我就有一個小小的疑問: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借給A、B公司的錢從哪來的?

  如今監管出手,顯然借新還舊是玩不下去了,企業得想辦法還錢。

  可是,要是這些企業有錢早就還了,還用這么曲折地借新還舊嗎?

  事到如今,企業也就剩下變賣資產或者破產等不多的選擇。可即使如此,錢還是不夠還怎么辦呢?

  那就變成銀行的壞賬了,銀行有壞賬也不奇怪,關鍵是這些壞賬會影響到誰?

  回到上面那個疑問,銀行的錢來源無非央媽、企業和個人,央媽的放水,企業和個人的存款和投資理財。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這大幾百億的貸款里面有你的存款或者你買的銀行理財,接下來該怎么辦?

  這才是這一起驚天大案的恐怖之處:誰也不知道這些不良貸款涉及多少企業、家庭和個人。

  - 03 -

  你的錢還安全嗎?

銀行是怎么賺錢的,一般人多少都知道,就是吃利差。銀行是怎么賺錢的,一般人多少都知道,就是吃利差。

  通過低息吸儲把錢圈進來,再以較高利息把錢放貸出去,兩者之間的利差就是銀行的盈利。

  再簡單點說,銀行放貸出去的錢,很可能就是你的存款。如果你的存款被放貸出去,剛好又變成了壞賬收不回來呢?

  大家都知道銀行有央媽撐腰,信用可靠,兜底能力也比較強。

  但是,兜底并不是長久之計,特別是在如今信貸收縮的大環境下。而且,兜底也要看攤子有多大,實在太大誰也兜不住啊。

  如果真的兜不住了呢?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去年銀監會銀監會起草銀行破產風險處置條例的新聞,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一旦銀行出現危機,保險機構將對存款人提供最高50萬元的賠付額。

  再就是這些貸款里面很可能涉及理財產品。這一點我之前在很多文章里面說過,很多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很可能就是企業貸款。

  碰到這種企業違約,你也只能認栽,如果銀行愿意兜底還好說,但如今監管要求打破剛兌,銀行也越來越缺錢,兜底的意愿和能力也就越來越小。

  所以,大家也都看到,年初以來,曝出好幾起銀行理財違約的新聞,而且還都是大銀行的理財產品。

  坦白說,這么多年來,銀行理財能夠保本保息靠的還是兜底能力,這背后離不開以前賺錢的好日子,也離不開央媽在背后輸血。

  但是今非昔比,銀行資產規模超過240萬億元的銀行業,占金融業資產總量的80%以上;銀行理財30萬億,占據理財市場的頭把交椅。

  規模上升必然對兜底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兜底能力也不是憑空而來的,依靠的還是自身賺錢的能力。

  問題是,存款搬家如今愈演愈烈,銀行理財存續規模五年內出現首度下滑。

  銀行賺錢越來越難,央媽放水越來越緊的時候,打破兜底也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在這種趨勢下,展望2018年,銀行理財必然會越來越多轉向凈值化理財,也就是類基金產品,保本理財會越來越少甚至滅絕。

  希望大家能夠看清楚這一點,很多菜友會問哪家銀行理財好,建議還是選擇大銀行的理財。

  因為銀行生意都差不多,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也都差不多,但是大銀行在風控上會更嚴格,小銀行在追求利潤上會更沖動。

  所以,大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更安全。這里還要說一句,既然都是買銀行理財了,就不要在意收益高低了,或高或低絕大部分都跑不過實際通脹水平。

  話說回來,不知道銀行里面還隱藏著多少類似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的事故,但愿當風暴過后,你我的錢都還安全地躺在賬戶里面。

  這個時代,無處安放的不只是青春,還有我們手上的那點錢。

責任編輯:謝海平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