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國壽等引領中國保險出海40年,慧擇水滴等接力“走出去”,雙向開放就是必由之路

人保國壽等引領中國保險出海40年,慧擇水滴等接力“走出去”,雙向開放就是必由之路
2024年11月21日 23:45 市場資訊

  來源:慧保天下

  《國內保險中介龍頭集體出海:布局香港劍指東南亞,科技輸出成首選》一文中,“慧保天下”曾詳述保險業出海的最新近況,這一波,中介巨頭成為領路人。

  近年來,國內產業競爭加劇,各行各業都把出海作為逃離內卷、開辟藍海的重要路徑。實體經濟諸如基建、制造業和新能源產業,虛擬經濟如網購、視頻平臺等、都將業務向一帶一路國家甚至全世界拓展,融入了全球化進程,也分享了全球化帶來的收益。

  產業經濟的出海,迫切需要我國保險機構“走出去”,既能為出海的中資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又能打破保險業內卷的窘境,通過充分參與國際競爭,持續擴大中國金融業的全球影響力。

  國家和監管部門也關注并支持保險業的“雙向開放”。2023年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建立,率先從再保險這個國際合作的前沿領域,加快了雙向開放的腳步。今年6月的陸家嘴論壇,李云澤局長提出,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指導金融機構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國十條”更進一步提出,鼓勵中資保險機構穩步拓展海外業務,持續提升經營管理和風險防范能力,穩慎推進全球資產配置等。

  01

  國內保險機構出海40年,從機構、業務,再到投資、服務

  說到保險業的出海歷程,其實并不是最近才開始,不過早期均以大型國企為主,后來逐漸擴展至大型民營企業,而近來的主角才進一步演變為保險中介巨頭。梳理其發展歷程,大致或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機構出海,以央企為主導

  我國保險業最早的海外機構可追溯至“聯絡處”時代。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人保的前身即在倫敦和紐約設立了聯絡處,負責水險等跨國險種的海外服務和國際交流。在機構重組后,聯絡處被劃入中再。

  此后,我國保險業逐步發展和成熟,各大保險公司也紛紛開始設立境外機構。1994年,太平洋保險(香港)成立,主要經營財險業務;2002年,人保香港成立,主要經營財險業務;2007年,中國人壽(海外)在香港成立。起源于香港的太平保險,更是將分支機構拓展至香港、澳門、新加坡、印尼、英國等,并于2024年設立了盧森堡子公司,是歐盟境內首家中資保險公司。中再除了設立香港、英國子公司外,還于2018年全資收購了英國橋社保險,及其愛爾蘭和澳大利亞的三家主體,成為中國國有保險公司最大的跨境主業收購。

  業務出海,中國信保、國壽海外最具代表性

  除上述大型保險機構外,更多險企主要通過境外展業的方式實現出海。

  財險業主要圍繞中企“一帶一路”項目的業務需求。截至2023年末,中國信保通過海外投資險產品承保10個海外倉項目,最高保險金額超過3100萬美元;平安產險累計為1573個“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超1.28萬億元的風險保障;2023年前8個月,中銀保險為百余個“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超700億元的保險保障支持。

  為了促進“一帶一路”金融服務水平的提升,2020年,原銀保監會推動成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成員已擴展至23家。截至2023年6月末,共承保“一帶一路”項目74個,保障境外總資產57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中石化俄羅斯阿穆爾項目、中巴經濟走廊首個水電投資項目等重大項目。

  壽險業最具代表性的即為國壽海外,其總部位于香港,下設香港、澳門、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多家分支機構。在近些年港險火爆熱銷的浪潮下,國壽海外也以較為出色的業績吸引了眾多境內外投保人,實現了業務的迅猛發展,成為港澳市場最大的中資保險公司。2023年實現保費收入440.59億港元。此外,國壽還承保了“一帶一路”97個國家人身險業務,累計為570余家中資海外企業提供境外安全保障,覆蓋人數超1.5萬人次。

  投資出海,以酒店和房地產項目為主

  我國險企投資端的出海,經歷了從鼓勵、放開,到限制、從嚴,再到即將穩慎推進的過程。

  2012年以前,我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比較謹慎,主要集中在香港市場的H股和紅籌股,且配置比例較低。

  2012以后,境外投資的限制逐漸放寬,2013年平安以26億英鎊購入勞合社大廈,掀開我國保險機構投資海外不動產市場的新篇章。

  2014到2015年,保險機構境外投資的步伐加快,陽光、國壽、泰康等紛紛開展境外資產配置。

  2017年以后,政策逐漸趨嚴,險資境外投資趨勢逐漸減弱。

  截至目前,險企境外投資仍以酒店和房地產項目為主。如平安人壽購入倫敦地標建筑Tower Place,陽光集團收購悉尼公園酒店、曼哈頓巴卡拉酒店,國壽收購倫敦金絲雀碼頭大樓90%股權、與平安共同開發波士頓地產項目等。

  服務出海,中介龍頭領銜

  近些年,保險中介公司和保險科技公司的出海頗為“亮眼”。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向世界充分輸出了中國保險業的服務能力。

  一是以江泰等為代表,專注交通、基建、能源、制造等財險業務的中介機構。基于為大型企業提供保險服務的多年經驗,匯集單一險企所不具備的專業優勢,江泰成立了專業服務海外業務的國際合作聯盟,擁有近600名合作伙伴,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了近200家中國企業的大中型對外承包工程。

  二是以慧擇、泛華、水滴為代表,專注人身險業務的大型中介機構。這些機構普遍先布局香港,再以香港為基礎拓展至越南、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希望能從這些類似“二十年前的中國”的新興市場,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如泛華與新加坡華德集團合作,在新加坡、越南、歐洲、美國和中國香港成立辦事處;慧擇通過收購越南保險科技公司,正式進軍越南市場;水滴也在香港設立了金融服務公司。

  三是以眾安科技為代表的保險科技公司,其特點是針對不同保司客戶的需求,輸出數字化解決方案,而非直接開展保險業務。眾安科技成立伊始,即將眼光瞄準國際市場,六年來不僅將客戶拓展至東南亞市場,也布局了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未來還將進一步在中東和非洲地區開展業務。

  02

  準備出發,從單向開放到雙向開放是必由之路

  保險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一環。40余年來,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保險業不斷提升自身的開放水平,已成為金融業開放程度最高、開放步伐最快的領域,全球主要保險集團都已在我國設立了經營機構。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雖然已是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但多年來保險業一直以單向開放為主,全球化參與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

  “人保香港國際化工作小組”根據發達國家和我國的發展歷程,將險企出海歸納為三個階段:

  一是起步階段,以國內企業的海外擴張為前提,為維系客戶、提高服務水平,而被動開拓海外市場。

  二是成長階段,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和對國際市場的適應,客戶雖以本國企業為主,但不再局限于本國企業,而是充分滿足多元的業務需求。

  三是成熟階段,具有明確的全球化目標和路徑,實現全球機構布局、業務布局和資源配置,逐漸形成世界范圍的影響力。

  若以上標準與我國險企出海情況相對照,科技出海獨樹一幟,可視為步入成長階段。而機構和業務出海,毋庸置疑仍處于起步階段。投資出海則處于更早期的階段。

  《202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保險業對外直接投資87.4億美元,僅占金融類的2.7%;中國保險業共在境外設立保險機構22家,與之對比的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已在51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101家分行、96家附屬機構。保險業出海雖然已取得長足發展,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對于具備條件的各類市場主體而言,是時候思考出海的問題了。

  這是政治經濟的需要。伴隨“一帶一路”的發展、更多企業的出海,國內保險業需要主動出擊,補充風險保障這關鍵一環。

  國家和監管部門也關注并支持保險業的“雙向開放”。2023年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建立,率先從再保險這個國際合作的前沿領域,加快了雙向開放的腳步。今年6月的陸家嘴論壇,李云澤局長提出,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指導金融機構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國十條”更進一步提出,鼓勵中資保險機構穩步拓展海外業務,持續提升經營管理和風險防范能力,穩慎推進全球資產配置等。

  近期舉辦的金融街論壇上,再次提及了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成就。與外資紛紛布局國內市場相匹配的,必然是中資險企出海發展,從而彰顯我國對海外投資的保護能力,以及體現我國綜合國力和全球影響力。這將是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保險業力爭實現的目標。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2-02 先鋒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5 佳馳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11-18 聯蕓科技 688449 11.2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