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11月8日至9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的“北大賽瑟(CCISSR)論壇·2024(第二十一屆)”在北京大學舉行。遼寧大學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甘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偉應邀出席論壇,并在“大會主題演講”環節發表演講。會議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新立主持。以下是演講內容摘要。
鄭秉文以“醫保制度:梯次道德風險及其逆向選擇”為主題發表演講。
他指出,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的在職參保人數差距呈現逐年擴大的現象。理論上兩者的覆蓋人群基本一致,但實際數據顯示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明顯增加,而職工醫保參保人數增長相對緩慢。這一差異反映了制度中的“逆城鎮化”現象,即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后,他們傾向選擇居民醫保,以獲得更多財政補貼。
不同制度在費率與邊際效用方面的差異引發了道德風險。職工醫保與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存在顯著差異,居民醫保的“性價比”更高,吸引了更多參保人。這一制度套利空間不僅增加了居民醫保的財政壓力,還為醫保體系帶來了隱形的道德風險。盡管存在套利空間,但自2019年以來,居民醫保的參保人數仍逐年下降。這主要是由于居民醫保保費水平隨時間上漲,對于一些低收入家庭而言構成負擔。由此可見,參保人存在邊際效用最大化的可利用空間,這就意味著有梯次風險。
此外,我國醫保制度的設計也存在一定的逆向選擇空間。例如,一些參保人僅在需要醫療保障時才參保。這進一步削弱了醫保體系的財務穩定性,加劇了職工醫保的“支持比”壓力,增加了居民醫保制度的財政轉移支付需求,不利于兩個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從多方面進行改革,包括:整合兩個制度、強化強制性參保要求、按就業狀態參保,以及對低收入家庭提供補貼等。但這些方案在執行中面臨識別成本高、道德風險等難題,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補貼或許是目前最具可行性的舉措。
吳薩以“發揮好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他回顧了我國通過“五年規劃”逐步實現“三步走”戰略,從解決溫飽問題到邁向全面小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的偉大歷程。當前是中國發展具有關鍵性的一年,我們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為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需要進行發展模式的調整與改革——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當前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開端,人工智能等技術方興未艾,為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文件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了強勁動力。中央決心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現代化進程提供制度保障,而保險業的改革也深度融入其中。保險業作為經濟的“減震器”和社會的“穩定器”,能夠在應對市場波動和管理風險中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這一背景下,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六個重要方向如下:一是提升制造業的保險支持水平,聚焦高端制造,為傳統產業改造提供風險保障,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二是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和戰略性產業的保險服務,助力構建由科技創新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保障水平,構建自主可控、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四是創新推廣綠色保險產品,支持產業綠色升級,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五是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為民生保障提供支撐。六是全力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不斷增強跨境風險保障能力。
甘戈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主題,從深化醫改的方針和路徑兩個角度展開演講。
深化醫改的方針將延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里沿用了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表述,這既說明十五年來我國的醫改路線是正確的,需要進一步加強落實,也說明當前我國仍處于深化醫改的初級階段,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深化醫改的路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治理體系改革,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公立醫療體系,同時選擇社會保險作為基本醫保的組織形式,因此,通過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僅是中國特色的重要體現,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二是運行機制改革,這也是深化醫改的核心。具體包括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建立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完善薪酬制度,以及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三是體系建設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與黨的二十大報告相比,二十屆三中全會在“擴容”的基礎上增加了“下沉”的表述,這意味著我國下一步醫療資源配置改革的目標不僅是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更重要的是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切實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鄭偉以“延遲退休改革芻議”為題發表演講。
首先,他回顧了延遲退休改革政策的醞釀與出臺歷程。第一個階段是研究制定階段,《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最早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第二個階段是謀劃實施階段,包括“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第三個階段是出臺落地階段,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為標志。
其次,他闡述了對延遲退休改革十六字原則的理解。第一句“小步調整”,強調延遲退休改革不會“一步到位”,而是小步漸進、逐步調整到位。第二句“彈性實施”強調延遲退休改革不搞“一刀切”,而是留出一定的彈性靈活空間。第三句“分類推進”強調延遲退休改革不是“齊步走”,而是區分不同群體差異化實施。第四句“統籌兼顧”強調延遲退休改革不是“單兵突進”,而是要與相關配套舉措協調推進。
最后,他分析了延遲退休對養老金水平的影響。“長繳多得、多繳多得、晚退多得”的激勵機制通過增加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延遲退休對養老金水平有多大的正向效應,都應當堅持“自愿彈性”,賦予職工自主選擇權。總的來說,延遲退休改革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延遲退休改革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需要長期跟蹤研究。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