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迎寧:實現保險與康養、醫養結合,協同發展

魏迎寧:實現保險與康養、醫養結合,協同發展
2024年11月18日 09:25 市場資訊

專題:第十七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

  2024年11月13日,以“靜水流深”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暨第七屆中國保險康養產業創新論壇在江蘇無錫隆重舉行。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為論壇致辭。

  魏迎寧指出,保險公司具備長期資金優勢,同時保險產品可以和醫康養服務相對接、相匹配,近年來部分保險公司大膽創新,結合自身條件設立養老社區、醫療機構、康復中心等,實現保險與康養、醫養結合,協同發展。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 魏迎寧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 魏迎寧

  以下是魏迎寧的致辭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賓,保險業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本屆論壇,感謝邀請,使我來到美麗的太湖之濱,又見到了好多老朋友。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能堅持17 年之久,我想是很不容易的,從中我們看到了張迎賓先生的執著。借此機會,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對保險業發展的一些想法。

  就在不久前,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共有十條措施,被稱為新版“國十條”,對我國保險業未來5到10年左右的發展進行了系統部署。之所以稱為新版,是因為以前已有過兩個“國十條”:一個是2006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另一個是2014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距今剛好十年。毫無疑問,前兩個“國十條”的發布都很好地促進了保險業的發展,這一次新版“國十條”的發布也將會促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與之前的相比,新版“國十條”提出了“堅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

  為什么要強調防風險?最近三四年來,多家險企的風險處置相繼落定,不過也為此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那么,我們能不能老是付出這些代價呢?恐怕不能,這些都是教訓。所以,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關于怎樣強監管,新版“國十條”提出了很多明確要求,比如嚴把保險市場準入關、嚴格保險機構持續監管、嚴肅整治保險違法違規行為等。對于高質量發展,行業要做好服務民生保障、服務實體經濟、深化改革開放、可持續發展。比如說為“一帶一路”服務,為新科技、新產業、農業基礎設施服務等,這些工作都需要我們持續加強,這也是保險業的應有之義、應盡之責。

  本次也一同舉行第七屆中國保險康養產業創新論壇,我借此也講一下康養產業創新。當前,我國人口結構呈現出老齡化、少子化的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國人口出生的高峰期,如今的人口出生率不及當時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人均期望壽命延長,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人均期望壽命延長了10歲多。因此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增大。我國于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2023年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我國老齡化還呈現出未富先老的特點,就是很多發達國家是先富裕了才進入老齡化,但是我們老齡化進度太快,還沒有富裕就老齡化了。在這種狀況下,養老儲備相對不足。所以,把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起來就顯得愈發重要。新版“國十條”也提出“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

  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將有助于我國進一步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眾所周知,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由三支柱組成: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的人群很廣,有十多億人,但待遇較低;第二支柱主要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待遇還可以,但參加的人數比較少;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和各類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等,目前來說,發展得不夠充分。今年10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商業保險年金是對保險公司開發的第三支柱養老產品的統稱,包括年金保險、兩全保險,商業養老金以及金融監管總局認定的其他產品。有了這個統一的口徑,以后就可以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發展進行統計和公布數據了,保險業也能更好地參與其中。

  康養康養,一為養老,二為健康。在健康方面,目前我國衛生費用總支出由三部分構成:政府支出、社會支出(主要是醫保)、個人支出。其中社會支出比重最高,個人支出和政府支出所占比重差不多。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近5年個人支出的占比基本維持在27%上下,不過,由于衛生費用總支出上升較快,個人負擔還是加重了。那么,要怎樣去降低個人的負擔呢?這需要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如果商業健康保險在衛生總費用的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得到提升,個人支出就能有效降低。然而,商業健康保險雖然曾是發展最快的保險業務,但是近年來的發展并不如預期。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鼓勵開發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健康保障需求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相信會為健康險的轉型發展帶來新機遇。

  保險公司具備長期資金優勢,同時保險產品可以和醫康養服務相對接、相匹配,近年來部分保險公司大膽創新,結合自身條件設立養老社區、醫療機構、康復中心等,實現保險與康養結合、醫養結合,協同發展。目前在這方面,不少保險公司已經做得很不錯。

  我參加過好幾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在此也想談談什么是保險文化。我認為,保險文件就是保險業在其長期發展中所形成、所積累的,被保險從業人員所廣泛認同和堅守的規則、理念。這將成為保險業運行的基本方式和生存方式,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長期穩定性,不因環境短期的改變而改變,就跟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樣。

  那保險文化的內涵包括什么?按照我的理解,至少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誠實信用,如實事求是地介紹保險條款,保險事故發生后兌現理賠。第二,審慎穩健,以大數法則為依據,用精算技術對保險產品定價、評估風險,采用分保分散風險,加強償付能力監管。第三,持續創新,不斷擴展保險服務領域,不斷運用新技術,比如財產保險最開始是海上保險,就是船舶保險和貨物運輸保險,后來到火災保險,汽車保險,再到責任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核電站保險、衛星發射保險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承保的范圍不斷擴大,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第四,服務制勝,保險是現代服務業,應當以客戶的利益為導向,盡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那保險文化如何表現出來?絕大多數客戶只能接觸到保險銷售人員,繼而感受保險的文化。所以說,績優隊伍建設是相當重要的。新版“國十條”就指出,“積極培育中國特色保險文化,塑造可信賴、能托付、有溫度的保險業良好形象。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為中心轉變。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目前泰康人壽推出了健康財富規劃師,新華保險推出了全生命周期規劃師,太平洋壽險推出了Cπ康養財富規劃師,太平人壽推出了醫康養經理人等代理人培養計劃,賦予了銷售人員更多元的職業定位,不再僅僅是給客戶銷售產品,還能做好就醫、養老等規劃,讓客戶能有更好的體驗,享受更多元的服務。

  本次論壇,張迎賓先生以“靜水流深”作為主題,我覺得很符合當下的保險業。希望大家坦然地直面挑戰,深入學習新版“國十條”以及監管政策,并不斷創新,抓住新機遇,推動全行業來一次酣暢淋漓的深化轉型,塑造長期主義、可持續發展的保險文化。

  最后,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祝論壇越辦越好,保險業越來越好!謝謝!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1-25 佳馳科技 688708 --
  • 11-22 英思特 301622 --
  • 11-18 聯蕓科技 688449 11.25
  • 11-18 勝業電氣 920128 9.12
  • 11-15 紅四方 603395 7.98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