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11月8日至9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的“北大賽瑟(CCISSR)論壇·2024(第二十一屆)”在北京大學舉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孫祁祥應邀出席論壇,并發表開幕致辭。會議由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偉主持。以下是孫祁祥教授的致辭。
尊敬的曉義會長、文輝理事長、梁濤主席,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老師、同學、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在第二十一屆北大賽瑟論壇上再次與各位新老朋友見面。
一所大學里的一個研究中心連續二十多年召開同一個論壇,不敢說絕無僅有,但一定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北大賽瑟論壇之所以能夠從2004年舉辦的第一屆穩步堅實地走到今天,是因為主辦方的長期主義理念,是因為論壇始終關注時代主題,是因為北大校方和經濟學院的大力支持,更是因為身處保險與社會保障領域的同仁們對主辦方的抬愛,對論壇的鐘愛和對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領域的摯愛。在此,請允許我代表研究中心向長期以來扶持、幫助論壇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想根據今天論壇的主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與路徑”,就如何辯證看待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歷程,認清保險業當下發展的客觀環境,把握保險業發展的未來趨勢這個問題,談一點我的認識。
回顧中國保險業的歷史,可以說走過了200多年,這是從1805年算起的;也可以說走過了75年,這是從1949年算起的。但真正進入全面發展階段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在過去的40多年里,保險業發展連續邁上新臺階,整體實力不斷增強,風險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日漸擴大。
然而,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保險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粗放型、外延式的低水平競爭模式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保險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仍然不高,整體國際競爭力與西方相比,還有許多差距。
作為最古老的風險管理手段,保險與人類社會文明進步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前,伴隨著以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高新技術發展和各類“系統”構筑的人類社會進步,風險類型、特別是以網絡風險為代表的新型風險不斷增多,風險結構日趨復雜,導致風險事故發生頻率越來越高,蔓延速度越來越快,涉及的主體越來越多,交互影響越來越深,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全社會的風險總量持續性擴大,任何一隅的問題都會很快地演變為全局性甚至全球性的問題,這一切無疑都會對宏觀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也由此對保險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國際秩序重構更要求保險業堅守“政治性、人民性”的核心屬性;第二,“大國崛起”要求保險業高度聚焦服務國家戰略的發展方向;第三,人口結構變化趨勢要求保險業夯實保障民生的業務定位;第四,科技迅速迭代要求保險業加快升級風險管理前置的商業模式;第五,社會治理創新要求保險業動態調整、豐富可保風險范圍。
基于時代特征演變對保險業的客觀要求,我認為中國保險業的未來發展將呈現以下六大趨勢:
第一,行業發展空間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大有可期。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既是國家所處的時代機遇,也是各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期環境和歷史機遇。現代保險發展歷史證明,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往往保險市場也越發達。自2010年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保險業也從2017年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延續至今。
在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階段,科教興國戰略、制造強國戰略、生態文明戰略、健康中國建設、國家安全體系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都將給中國保險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保險業憑借其獨特的風險保障和風險管理功能,有著其他金融機構難以比擬的天然優勢,服務社會建設、社會治理、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空間巨大。
第二,行業在國際保險市場上的話語權將不斷提升。
當前,世界經濟金融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日益發展的新興市場國家要求擁有與之相匹配的金融話語權。對于中國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受到各國越來越多的關注,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開展以及包括亞投行、再保險“國際板”等一系列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強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由此也為中國保險業參與世界經濟治理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第三,商業模式將更加凸顯金融屬性、風險管理屬性與服務屬性的深度融合。
作為現代服務業,保險具有金融屬性、風險管理屬性和服務屬性。保險業要很好地構建以資金融通為始點、以風險管控為圓點,以民生保障、經濟發展、社會管理為終點的商業模式,充分發揮保險與國民經濟大系統內各環節的前向聯系與后向聯系,努力為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
第四,風險管理前置在科技賦能下將進一步凸顯。
當前,整個世界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時代,在經歷了系列技術沖擊后,更為前沿的保險科技應用已經成為全球保險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新興科技的應用將緊緊圍繞提高客戶風險水平、提升服務便捷性、增強客戶體驗友好度等進行投入。借助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科技來獲取客戶的實時數據,是為了更積極、更實時、更友好地介入客戶的風險管理全過程,通過降低客戶風險水平、減少負沖擊,達到與客戶共生共贏的目的。
第五,在普惠價值觀導向下保險創新將進一步加速。
在以數字化為本質特征的信息社會,保險業的創新將會進一步加速。這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理念的創新。商業保險自然要遵守對價相當的市場化運營規律,但“普惠”的價值導向會愈加明顯,保險這種源于互助共濟的現代治理工具將要更傾向于缺少風險管理工具的民眾,讓他們能以可負擔的成本,機會均等地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其次,運營流程及規則的創新。新技術的應用將會大幅度地細化風險等級,“千人千面”的承保將逐漸成為現實。再次,風險單位劃分將進一步考量整體風險變化以及個體間的風險共濟。最后,保障對象范圍將進一步擴充。例如,在人身險領域,現階段邊緣性的“非標準體”、老齡人群未來將成為商業健康保險的正式商業目標;在財產險領域,針對生態環境損害風險的綠色保險、針對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新能源的清潔能源保險、針對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研發應用的科技保險、針對網絡中斷和黑客攻擊等網絡安全風險的網絡安全保險、針對自動駕駛系統安全的智能網聯汽車保險等,將成為發展的新高地。
第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將出現根本性提升。
近期,麥肯錫針對中國消費者的一份調研結果顯示,社會公眾在保險消費方面呈現出以下幾個共性特征:一是保險消費意識整體顯著增強;二是保險消費更為理性;三是保險消費滿意度整體偏低。33%的潛在購買者認為找不到一款適合他們的產品,22%的潛在購買者認為保險提供的風險保障不值那么高的保費。這在說明未來的保險消費者會更注重產品對自身的保障價值,而不僅僅是價格的同時,還表明,保險業的產品和服務在范圍的擴大、規模的增加、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有著巨大空間。
無疑,新形勢對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行業從業者應該是“風險理念的傳播者、風險危害的預警者、風險資訊的整合者和風險管理的規劃者”四位一體的專業風險管理者。只有擁有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才能保證保險行業的穩健發展;而保險業的穩健發展,必將對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謝謝!預祝今年的賽瑟論壇圓滿成功!
來源: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