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李湛
一、如何解讀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重磅政策?對我國經濟預計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
上周五人大常委會政策主要提出三項舉措推進化債。第一,2024年至2028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第二,增加6萬億債務限額,分三年實施,平均每年2萬億。這兩項舉措合計化債資金規模高達10萬億。第三,到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仍按原合同償還。整體來看,這次債務置換政策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基本符合市場此前預期。
此次化債政策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加快地方債務化解。2023年末地方隱債規模為14.3萬億,推出本輪大規模化債資金,預計截至2028年,地方隱債總額大幅降至2.3萬億元,平均每年債務化解規模從2.86萬億元減為4600億元,降至原先的16%這一水平。第二,減輕地方化債利息支出,進而改善地方財力,本次債務置換的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于隱性債務利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財政部估算5年累計節約6000億元左右。第三,本次債務置換思路表明由“側重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展”并重轉變。有助于地方暢通資金鏈條,增強發展動能。一方面,節省的化債資源投入到民生消費、投資等重大領域,實現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另一方面,化債有助于改善金融資產質量,增強信貸投放能力,整體利好實體經濟。
二、此次政策中,哪些領域比較受到您的關注?
這次政策中比較關注的是化債政策中債務限額的力度以及后續化債的具體節奏。10月國新辦發布會曾強調“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緩解地方化債壓力,此次政策公布以每年2萬億的規模,分三年共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與22年以來土地收入缺口的規模相當,這次的債務限額增加有望解決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等問題。加上連續五年安排8000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置換債務,總計規模達10萬億元,相當于往后三年,每年以2.8萬億元的化債資金規模推進化債過程。這種比較穩建的節奏能夠使地方政府依靠自身努力完成化債,對于部分地方政府甚至比較輕松。
三、落實到資本市場,對股市產生怎樣的利好?后市行情將如何演繹?
歷史上的化債政策對股市影響均偏積極,包括在2014年9月確認大規模地方債務置換后、2019年-2022年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兩次股市再度走強。本次推出大規模化債資金,一方面,使得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得到了有效緩解,同時釋放出更多資源用于改善投資、促進消費,兜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這使得相關企業的應收賬款回收速度加快,進而促進資產負債表修復。長期來看,隨著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以及市場信心的增強,基本面和情緒面的大幅回暖有望帶動股市進一步上漲。
展望后市,權益市場有望繼續震蕩上行,未來銀行、基建、環保等板塊有較大可能因化債而受益,或成為上漲空間最大的行業,表現為銀行的不良貸款壓力減小,基建與環保領域也能承接更多的項目、提升業績。
四、相關舉措對哪些行業形成提振?哪些細分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化債政策明確后,城投相關行業、如環保、基建等行業將因此受益,一方面,之前政府應收賬款占比較高的企業、在化債力度加大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回收周期有望縮短,資產流動性有望得以改善,另一方面,化債背景下,政府加大對基建環保等的投入,這些行業的訂單提升也有助于業績提升。化債力度加大同時意味著化債業務的增加,金融板塊中的銀行與AMC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業務發展機會,提升業績與盈利能力。此外,地方政府通過化債可以騰出更大的資金空間與政策空間刺激消費、科技創新等領域,利好消費等行業。后續可以關注基建板塊中的建筑工程、消費建材;金融板塊中的農商行;消費板塊中的文旅消費、家電、食品飲料;科技板塊中的半導體、計算機等細分投資領域。
來源: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本文作者介紹: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曹睿潼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