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農大昆蟲系教授張龍:沙漠蝗災暴發期長 要長期防范

專訪中國農大昆蟲系教授張龍:沙漠蝗災暴發期長 要長期防范
2020年02月19日 07:35 澎湃新聞

  原標題:專訪中國農大昆蟲系教授張龍:沙漠蝗災暴發期長,要長期防范

  近日,數十年一遇的沙漠蝗災在非洲之角暴發,并向南亞進一步蔓延,已有10余個國家受到沙漠蝗侵擾,農田損失巨大。蝗災是否會波及我國也成為當下熱門話題。

  “雖然沙漠蝗災已經在巴基斯坦、印度暴發,但是主要在這兩個國的南部。而巴基斯坦和印度與我國接壤的區域為東北部,且是高海拔的山脈,氣候寒冷,是蝗蟲遷飛的天然屏障,難以逾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代次的沙漠蝗蟲直接從巴基斯坦和印度遷入我國的可能性小。

  張龍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蝗蟲防治專家,也是全國農區蝗蟲防治科研協作組組長。在他看來,雖然目前蝗災對我國影響不大,但由于沙漠蝗的災害暴發期很長,期間也不排除從其它途徑入侵我國的可能,因此必須做好長期的防范。

  目前,農業農村部已對肆虐全球的蝗災保持高度關注,提出將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境外沙漠蝗蟲遷入危害,全面做好蝗蟲防控應對準備。

  澎湃新聞:近日,源于非洲之角的沙漠蝗蟲越過紅海,蔓延至南亞地區,對多個國家造成嚴重危害。在您看來,此次蝗災為何會爆發并蔓延至亞歐地區?

  張龍:這次的沙漠蝗引起的蝗災主要發生在東非、西亞和南亞,尚未波及到北非,因此目前蔓延到歐洲的可能性小,但是自2018年就已經在西亞的伊朗、沙特阿拉伯、也門等國暴發,而且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大規模暴發。

  澎湃新聞:目前來看這種蝗蟲的為害能力有多強?

  張龍:沙漠蝗的為害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食量大,每天可以取食2克左右的食物,如果上億只蝗蟲,則每天的取食量就大的驚人;二是沙漠蝗為害植物譜廣,既可以為害小麥、玉米、水稻、高粱,也可以為害甘蔗、棉花、葡萄、香蕉、柑橘;三是沙漠蝗有聚集成團為害,集團作戰,所到之處植物就會遭到毀滅性破壞;四是遠距離遷飛為害,沙漠蝗每天可以遷飛150公里,而且遷飛路線不確定,給防治帶來嚴重困難。

  澎湃新聞:此次沙漠蝗災對于中國的威脅有多大,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張龍:雖然沙漠蝗災已經在我國的鄰國巴基斯坦、印度暴發,但是仍在這兩個國家南部,而與我國接壤的區域為東北部。巴基斯坦和印度與我國接壤的地區又是高海拔的山脈,氣候寒冷,是蝗蟲遷飛的天然屏障,難以逾越。因此,我認為這代次的沙漠蝗蟲直接從巴基斯坦和印度遷入我國的可能性小。但是,由于沙漠蝗的災害暴發期長,可達20年,這期間也不排除從其它途徑入侵我國的可能。因此要做長期的防范,如建立國際順暢的相關信息交流渠道,保障及時、準確的研判;在相關邊境地區建設監測點;對沙漠蝗防治的相關知識進行培訓;開展相關的科研,對沙漠蝗的防治進行科技支撐等。

  澎湃新聞:我國曾是世界上遭受蝗災最嚴重的國家,多年以來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技術手段,當前中國治蝗技術儲備如何,在此次蝗災中可能發揮什么作用?

  張龍:我國是長期遭受蝗災的國家,蝗災曾經與水災、旱災并稱為三大自然災害。歷史記載蝗災暴發時遮天蔽日、禾草一空、民不聊生。歷朝歷代對蝗災治理都十分重視,但是自1949年以來,特別是近30年來,我國沒有大規模蝗災的發生。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支持蝗災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了蝗蟲防治組織系統,研制開發了生態控制(改造發生基地)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有效、先進的監測技術等。整體上我國蝗災治理的水平處于國際前列。在此次蝗災發揮的作用,一是可以為鄰國提供參考、甚至直接的支援;二為積極應對此次蝗災對我國的影響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澎湃新聞:過去我們曾采用養雞養鴨等生物防治手段應對蝗災,最近因為養殖業發展也比較困難,央視紀錄片《牧雞治蝗》在網上受到熱議,您認為這種方式靠譜嗎?

  張龍:牧雞牧鴨治蝗是一個途徑,但是也有局限性,如蝗蟲處于成蟲期飛翔擴散能力強時,雞和鴨就無法捕食,無法起到良好的防效。再有,在大規模蝗蟲暴發時,此項措施實施復雜,難以及時有效實施防控。

責任編輯:陳修龍

澎湃新聞 巴基斯坦
相關專題: 千億只蝗蟲來襲專題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03 聚杰微纖 300819 15.07
  • 02-27 雪龍集團 603949 12.66
  • 02-26 瑞瑪工業 002976 --
  • 02-19 建業股份 603948 14.25
  • 02-17 紫晶存儲 688086 21.4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