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供給減少,瀝青淡季不弱? | 市場解讀
核心觀點
瀝青煉廠開工率處于低位,供給減少,使得瀝青雖在淡季并未大幅累庫。隨著貿易商情緒的轉暖,貿易商有望開啟冬儲,需求有望得到釋放。瀝青自身基本面良好,此外作為成本端的原油價格持續反彈。瀝青成本支撐上移,多因素疊加,瀝青有望偏強運行。策略上建議逢低做多,由于仍處于淡季,追高需謹慎。
詳細內容:
瀝青在12月底下跌趨緩,并在1月初反彈上行,雖在淡季但不弱勢。由于煉廠瀝青開工率處于相對低位,供給減少;南方剛性需求帶動出庫,隨著煉廠降價貿易商情緒轉暖,北方地區冬儲有望開啟帶動需求釋放。雖處于需求淡季,并未出現大幅累庫現象,當前瀝青自身基本面良好。此外,作為瀝青成本端的原油價格持續反彈,帶動支撐上移。雙重利多下瀝青有望繼續偏強運行。
冬儲有望開啟將帶動需求釋放
現貨方面,從十一月中旬以后,北方天氣轉寒,道路施工逐漸結束,煉廠不斷調低瀝青價格。由于南方地區溫度條件仍適宜道路施工,雖處于冬季南方的剛性需求仍持續釋放。華南瀝青現貨價格表現堅挺,自進入十二月后價格明顯高于此前價格相近的華東等地。近期原油價格有所反彈,而瀝青現貨價格仍持續下跌,貿易商觀望情緒有望出現消退。隨著煉廠優惠政策的出臺,有望帶動貿易商開啟冬儲,帶動需求的轉好和釋放。據資訊公司消息,北方部分煉廠已經與貿易商達成簽約意向。待需求釋放將帶動瀝青走出偏強行情。
開工率低位,庫存下降
當前瀝青煉廠開工率處于低位,一方面,是自11月以來,煉廠根據季節性規律自發調整生產計劃,防止淡季到來后出貨壓力過大。另一方面,近期原油價格持續反彈而瀝青現貨價格繼續下行,煉廠生產利潤變差,開工意愿降低。此外,煉廠檢修、原料供給等問題也使得部分時間段內瀝青煉廠開工率被動減少。據統計,瀝青裝置開工率自11月初的47%一路下跌至12月初的35%左右,且自此之后維持在相對低位。由于轉產停工檢修等原因,瀝青裝置開工率較低,雖需求端較弱,煉廠庫存未出現大幅累積并且自11月下旬后出現持續下降。
原油反彈,帶動能化商品上行,利多瀝青
進入2019年,原油開啟反彈行情,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首先,OPEC減產開啟,供給端壓力減小。OPEC+在12月初的第175屆OPEC會議上達成自2019年1月起從2018年10月的產量基礎上減產120萬桶/日的減產協議。按照協議規定,減產日前已經開始并逐漸落實。統計信息顯示,部分產油國減產積極,2018年12月沙特原油產量下降42萬桶至1065萬桶/日,歐佩克石油產出減少53萬桶至3260萬桶/日;沙特出口美國和中國的原油量也出現下滑。市場情報公司數據顯示,2018年12月發往美國的歐佩克原油船貨數量降至五年來的最低水平。出口至美國原油量的減少將使美原油庫存大幅累積的風險降低。另外,委內瑞拉由于惡性通脹和債務危機等原因,石油行業受到沖擊,產量出現持續性的減少。而伊朗由于美國制裁的原因,產量和出口也出現了大幅下滑。在OPEC積極執行減產預期下,全球原油供給過多的局面將得到緩解,油價有望得到提振。
其次,需求端擔憂暫緩。12月份美股的大幅下跌是原油下行的重要刺激因素。由于美聯儲的加息和縮表對市場流動性的抽離,美股出現大幅下跌。美國股市是國際化程度高的全球性市場,而且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其股市對全球股市有引領作用,股市的大幅下跌引發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引起原油需求端的擔憂。近期美聯儲的鷹派言論減少,態度明顯轉鴿。美國12月ADP和非農就業數據大幅好于預期,表現強勁,經濟基本面良好。此外,中美貿易戰有緩和跡象。11月底G20峰會上中美兩國領導人達成解決貿易爭端的共識。12月底兩國領導人電話確認,表示兩國工作團隊將積極推進落實工作,爭取盡早達成既互利雙贏又對世界有利的協議。1月7日美貿易代表到達中國,當前磋商進行中,有望達成實質性的和解協議。基于以上三點美股大幅下行的壓力減小。除此之外,雖然IMF等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全球經濟仍在復蘇之中,雖略有放緩但無衰退跡象。因此需求端相對樂觀。此外,美國頁巖油成本支撐和OPEC國家財政平衡點的需求也支持油價進一步上行。根據美國主要頁巖油公司財報數據,頁巖油的油價平衡點最低為45美元/桶,平均為52美元/桶,若油價維持低位,頁巖油生產企業積極性將受到打壓,若通過減少活躍井或開采量也將促使油價上行。對于沙特等OPEC產油國,當前油價大幅低于其財政平衡油價,據測算,OPEC國家財政平衡油價約為67美元/桶,而當前布油僅57美元/桶,與OPEC產油國的油價目標仍有較大差距。綜上所述,原油仍有繼續上行的空間。原油走強將帶動瀝青上行。
后市展望
綜合以上,瀝青煉廠開工率處于低位,供給減少,使得瀝青雖在淡季并未大幅累庫。隨著貿易商情緒的轉暖,貿易商有望開啟冬儲,需求有望得到釋放。瀝青自身基本面良好,此外作為成本端的原油價格持續反彈。瀝青成本支撐上移,多因素疊加,瀝青有望偏強運行。策略上建議逢低做多,由于仍處于淡季,追高需謹慎。
來源:大宗內參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