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再造 中郵基金能否撥云見日
來源:北京商報
曾因重倉踩雷樂視網、爾康制藥等個股,投資收益大幅下滑、深陷多事之秋的中郵基金,最近有了新的調整。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中郵基金連發公告顯示,變更旗下多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一系列的變動映射出中郵基金投研層似乎正面臨著一次不小的換血。就在不久前,中郵基金投研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在新任總經理和投研負責人的帶動下,已開啟了投研體系和投資理念的改革,摒棄過往激進的風格,以追求絕對收益為主。然而,在A股市場低迷、內部又面臨多方重整再造的背景下,中郵基金未來能否撥云見日也備受市場關注。
多基金經理調崗
10月13日,中郵基金一連發布了8則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引起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公告中涉及中郵貨幣、中郵核心成長混合、中郵核心主題混合等旗下8只基金,以及張騰、張萌、吳昊、劉田等8位基金經理的變動,其中既有管理基金產品的調崗,也有基金經理助理升任基金經理的提拔。
基金經理調崗方面,公告顯示,原中郵樂享收益靈活配置基金經理吳昊、中郵核心成長混合基金經理劉田、中郵低碳經濟基金經理張騰和中郵增力債券基金經理張萌,都因業務發展需要離任,之后將繼續擔任中郵基金旗下其他產品的基金經理,這4位基金經理的累計任職時間也都在兩年以上。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基金經理的人員變動中,也不乏任職僅一年左右的基金投資新人被提拔。如中郵趨勢精選靈活配置混合的增聘基金經理尚杰累計任職時間更是57天。據了解,尚杰曾任2家公司權益投資部投資經理,并擔任中郵雙動力混合基金、中郵增力債券基金經理助理一職。
此外,證監會公告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中郵基金旗下有18只基金(份額合并計算,下同)的基金經理出現過變更。明星基金經理任澤松也在其中,公告顯示,任澤松因個人原因于6月25日離職。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任澤松在中郵任職五年又187天,在其任職期間獲得最佳回報的基金為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回報高達208.97%。
事實上,除基金經理外,今年以來,中郵基金高層管理人員也出現重大變動。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中郵基金原總經理周克突然離世后,在中郵基金任職八年的孔軍于9月接手總經理一職。此外,中郵基金還啟用原負責專戶投資的鄭玲作為公司公募投研的負責人。
啟動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人員變動的同時,中郵基金權益類持倉的比例也出現下調,取而代之的是持倉股票數量大增,分散投資。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股票持倉前十大共占總凈值比例為14.73%,而到了二季度末,這一數據下降至8.69%。前十大持股市值也由一季度末的59.66億元下調至二季度末的35.64億元,下調比例為40.26%。而中郵基金的持股數量則在同期由145只大幅上漲至593只。
其實,在人員和權益類持倉等方面的變更與今年3月以來中郵基金開啟投研體系和投資策略的改革不無關系。近日,鄭玲曾對媒體表示,今年3月以來,中郵基金提出了以絕對收益理念為核心的投研體系改革方案。鄭玲表示,改革的核心就是以絕對收益理念來打造全新的考核激勵制度,淡化基金的相對排名,突出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戰略決策機制,加速研究、投研一體化進程,強化風險控制體系。
鄭玲坦言,“市場對我們有比較固化的印象,中郵很激進、很狼性,大開大合,推崇明星效應。中郵曾經有過這樣的風格,但是現在的中郵更追求投資的持續性” 。對于中郵基金具體的投研層和激勵機制的改革措施,北京商報記者也致電中郵基金,但截至記者發稿尚未得到正面回復。
仍存挑戰
正如鄭玲所講,中郵基金可以說是北京地區基金公司中非常有投研個性化的一家,過去以持股集中、重倉押寶個股著稱的激進風格,既成就了中郵基金成為業績榜中的佼佼者,但風險引爆市場走弱時,也致使中郵基金及其明星基金經理跌下神壇。
Wind數據顯示,成立于2006年5月的中郵基金在成立當年末僅有21.48億元的規模。然而,在基金經理許煒和彭旭的出色管理下,成立一年半后的中郵基金即迎來了第一次規模巔峰769.13億元。2007年末,許煒管理的中郵核心優選混合規模已達到287.39億元,而被喻為當時最具“狼性”的基金經理彭旭也將另一只基金中郵核心成長混合在當年三到四季度中,規模擴張近3倍至481.74億元。但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郵基金也受到沖擊,規模跌至257.95億元,對比峰值縮水了66.46%。
2015年末,中郵基金規模再創新高至789.3億元,這一次的規模攀升除了牛市的助推,也與2013年起中郵基金成功抓住并重倉創業板的決策不無關系。2013年,中郵基金曾經憑借重倉樂視網、爾康制藥等創業板股票實現收益大漲,據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混合的累計收益率一直領先同類平均,而2015年6月3日當天,該只基金的累計收益率更是高達665.4%,為當時同類平均的近6倍,任澤松也拿下了2013年度偏股基金業績冠軍。
但2015年股災后,伴隨著權益類市場震蕩調整,投資者風險偏好持續下降,加之產品踩雷規模縮水,二度曝出老鼠倉事件,一時間中郵基金也被推上風口浪尖。
2017年對于中郵基金來說是不平靜的一年,中郵系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等7只基金因重倉樂視網,最終以凈值和規模雙大跌的踩雷結局收場。同年8月,爾康制藥表示,公司恐存在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已被證監會立案稽查,而17只踩雷的基金中,中郵貢獻了6只。此外,公司基金經理鄧立新也因涉嫌老鼠倉交易被證監局帶走調查。
今年以來,W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中郵基金規模為420.77億元。事實上,這已是中郵基金規模連續下降的第三年,自2015年末,中郵基金達到789.3億元的規模巔峰后,2016年和2017年規模分別縮水166.16億元和182.04億元。而如今420.77億元的規模更是較巔峰時縮水46.69%。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郵基金旗下27只混合型產品(份額合并計算)近一年僅有3只收益為正,最高的是中郵樂享收益靈活配置混合,近一年凈值增長2.61%,而收益為負的則有22只,其中虧損幅度超過10%的就有17只,為首的是中郵核心競爭力靈活配置混合,虧損幅度達到34.43%。
有分析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指出,落眼當下,中郵基金的規模和業績都并不好看,再加上一系列的人員動蕩和負面事件影響,中郵基金確實需要進行內部的調整和改革,但在A股市場趨勢性行情尚難啟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競爭加劇的環境下,能否在短時間內推動改革并取得成效,對中郵基金來說也將面臨不小的考驗。
北京商報記者 崔啟斌 實習記者 劉宇陽/文 CFP/圖 高蕾/制表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