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金融雜志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明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是新時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作為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中信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政策要求,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發力點,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建設金融強國貢獻力量。
頂層設計全面發力,貫徹落實國家戰略
中信銀行堅持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為首要任務,精心組織、認真部署、確保實效。在頂層設計上,將“五篇大文章”納入全行2024~2026年發展規劃,出臺“五篇大文章”總體實施方案以及各篇大文章專項行動方案,形成具有中信特色的“1+5”政策實施體系,為業務發展錨定方向。在組織保障上,成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導小組與五個專項工作小組,明確相關工作的牽頭部門和責任人,并建立定期溝通協調機制,深入研究解決業務開展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全力提升“五篇大文章”的業務發展質效。在工作推動上,強化績效考核引導,加大資源配置傾斜,積極培育專業化人才隊伍,并從健全體制機制、推廣典型案例、做好監測評價等方面強化過程管理,抓好各項舉措落地執行。
科技金融向新而行,助力科技自立自強
科技金融是推動技術創新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實現科技強國目標的有力支撐。中信銀行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持續探索服務科技企業的創新模式。
構建專業敏捷組織機制。制定《科技金融業務發展規劃》,在總行和12家重點分行成立科技金融中心,精選近200家科技金融先鋒軍支行,構建“1+12+200”科技金融專業化、敏捷型組織體系,推進建立適應科技企業的授信審批體系和盡職免責機制。比如,在業內首創投貸聯動“積分卡”審批模式,優化科技因素得分,從評估財務“三張報表”到評估創新要素“第四張報表”,為數千家科技企業提供資金“及時雨”。
創新特色專屬產品體系。中信銀行研發基于機器學習模型的“火炬貸”、全線上產品“科創e貸”、聚焦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貸”,服務科技人才的“科創個人信用貸”等科技金融創新產品,為各類科技主體提供特色金融服務。比如,基于科技部創新積分制,通過梯度提升決策樹模型(LightGBM)研發推出“火炬貸”,可實現對超過10萬科技企業的精準評價,并給予授信額度。借助多樣化專屬信貸產品,中信銀行有力推動了科技信貸投放。截至2024年11月末,全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達540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3%。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方案。借助中信集團“金融+實業”綜合優勢,中信銀行牽頭集團各子公司成立了中信股權投資聯盟,打造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股—貸—債—保”綜合服務方案,為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務,前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服務覆蓋率接近70%。比如,對種子期和初創期企業,提供科創e貸、創業投資;對成長期企業,提供投貸聯動、IPO保薦、股權激勵;對成熟期企業,提供包括并購融資、債券融資、跨境金融的綜合化服務。
綠色金融凸顯特色,助推綠色低碳轉型
綠色金融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推動社會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中信銀行將綠色金融作為全行發展“必選的賽道、必爭的陣地和必創的品牌”,為促進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完善綠色發展機制。通過制定《綠色金融發展規劃》,出臺綠色低碳投資負面清單,中信銀行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投資策略、資產配置、風控機制、考核激勵等經營管理流程,并持續打造綠色示范行、專營支行和碳中和支行,給予專項政策和資源進行支持,豐富綠色金融業務組織體系。2023年,中信銀行在湖州分行掛牌全行第一家“綠色金融示范行”,并計劃今后5年,建設8~10家綠色金融示范行、碳中和網點等綠色金融特色機構。
首創特色金融產品。中信銀行協同中信集團旗下各單位,加大綠色債券、綠色租賃、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綠色股權、綠色理財和碳金融等產品模式創新運用。比如,創新綠色財富管理產品,累計發行掛鉤綠色金融債券的結構性存款產品近200只,募集金額超千億元;推出國內首個銀行個人碳賬戶——“中信碳賬戶”,科學核算用戶日常生活的碳減排行為,鼓勵引導居民衣食住行更加節能環保。目前,該平臺注冊用戶已超2050萬戶,累計碳減排量超17萬噸,在同業中排名第一。
拓展綜合綠色金融服務。中信銀行積極擴大綠色金融生態圈,作為初創成員加入氣候投融資聯盟,與北京綠交所實現戰略合作,并深化與中信咨詢、信潤富聯、中匯信碳等中信集團旗下專業機構的合作,為客戶提供涵蓋“產、融、智”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比如,中信銀行聯合中信金租、中信建投證券等,向某新能源發電領域企業創新提供“融資租賃+固定資產貸款置換+集團電子委托貸款+發行綠色債”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極大滿足了客戶低碳轉型發展全生命周期中的資金需求。
普惠金融長效發展,精準惠及社會大眾
普惠金融是助力實現共同富裕、讓金融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必由之路。中信銀行以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為奮斗目標,構建“價值普惠”的長效機制,探索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
打造專業化經營模式。中信銀行創新打造“總行六統一+分行四集中”的普惠金融特色經營模式。在總行端,按照“制度、流程、產品、風險、系統、品牌”六統一原則,推動普惠金融專業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在分行端,搭建“審查、審批、放款及貸后”四集中的運營管理平臺,設置風險管理專門科室,配置專職客戶經理、專業審批人等專業隊伍,持續提升一線人員專業性。
構筑標準化高效產品體系。按照“流水化作業、模塊化組裝、開放式對接”模式,中信銀行建成涵蓋20多項產品的“中信易貸”標準化產品體系,推出“科創e貸”“政采e貸”等線上化產品,并基于核心企業供應鏈推出“訂單e貸”以及“經銷e貸”,大大減少小微企業融資時間成本。例如,2023年,中信銀行就利用“訂單e貸”“經銷e貸”為350家核心企業上下游2500余戶小微企業客戶提供普惠融資115億元,有效緩解了客戶資金緊缺的問題。
推廣智能化風控平臺。通過打造億級客戶數據工廠、投產數據分析云平臺,中信銀行搭建覆蓋貸前、貸中、貸后的普惠金融智能風控平臺,實現客戶精準畫像、授信精準匹配和貸后精準跟蹤,讓風險管理從“人防”向“智控”轉變,提升服務精準度。目前,中信銀行普惠金融智能風險預警精確度超過80%,自動化定檢率超過90%,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僅為0.8%左右,處于自身歷史較低水平,也好于行業整體情況。
養老金融統籌發力,支持養老事業發展
養老金融是支持我國養老事業、滿足居民養老需求的重要方式。中信銀行貫徹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養老需求為己任,加快打造養老金融的“中信名片”。
建設養老金融生態圈。借助中信集團養老金全牌照優勢,中信銀行與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人壽等金融同業緊密聯動,并整合中信興業、中信醫療等實業公司在康養、醫療等方面的專長,牽頭成立中信養老金融工作室、年金工作室,還與中國老齡協會、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建立獨家戰略合作,以養老金融生態圈為業務開展提供敏捷高效的組織保障。
擴大“養老金、養老服務”金融傳統優勢。在養老金金融方面,中信銀行具備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業務多項資質,擁有獨特的發展優勢和基礎。截至2024年11月末,全行養老金托管規模達502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9%,規模居于行業頭部水平;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約196萬戶,戶均繳存金額位于同業前列。在養老服務金融方面,中信銀行持續搭建“幸福+”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在同業中首創“幸福+養老賬本”一站式養老規劃平臺,累計用戶已達420萬戶,市場影響力加快提升。
發力“養老產業”金融新興領域。圍繞養老產業鏈中的設備器械、食品藥品、養老機構、養老地產、老年用品等領域,中信銀行主動對接政府普惠養老產業項目,并針對養老產業經營和現金流特點,創新信貸、股權、REITs等業務模式,加大對養老產業的資金支持,積極助力養老產業迭代升級。
數字金融科技驅動,激活內外發展動能
數字金融是加快數字化轉型、激活金融機構自身與相關產業發展動能的強大推力。中信銀行貫徹國家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政策要求,以全面建設“數字中信”為目標,不斷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深入應用,以數字化手段提升全行和客戶的發展成效。
健全數字化轉型架構。中信銀行成立數字化轉型委員會,統籌推進數字金融工作,并圍繞信息技術管理部、軟件開發中心、大數據中心、科技運營中心構建“一部三中心”組織架構,聚焦業務板塊統籌、板塊間協作和業技數融合三大重點領域,健全協作組織模式。同時,還大力開展與外界合作,與華為、雄安新區合作成立三方金融數字化聯合創新實驗室,聚焦金融科技應用前沿,加快深化產學研融合。
驅動“AI+BI”賦能業務。早在2017年,中信銀行就全面啟動、自主研發了人工智能平臺“中信大腦”,目前已經形成AI技術生態體系,可提供智能對話、智能客服、智能影像、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六大人工智能服務,替代大量高頻、簡單的手工操作,落地場景超1000多個,日均調用量達千萬級。同時,對標業界一流數字化工具,打造核心智能BI數字化裝備,為業務智能流程再造、減負提質增效等提供先進的平臺及工具能力支撐,以數據資產的“隨需共享、敏捷自助”極大提升業務成效。
支持數字金融產業發展。中信銀行聚焦數字金融產業鏈,利用自身金融場景優勢,發揮中信股權投資聯盟作用,通過聯合創新、場景開拓、產業賦能等服務,積極滿足人工智能、大數據、新一代通信技術和網絡安全等領域優質企業的融資需求,為新技術新模式提供精準金融支持,助力數字金融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信銀行將繼續堅定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向社會提供具有中信特色的多元化綜合化金融服務,為金融強國建設奉獻更多的中信銀行力量。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