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融”發展路線圖來了!

“養老金融”發展路線圖來了!
2024年12月16日 21:31 媒體滾動

專題:《金融新篇章》丨養老金融篇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李丹琳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支持不同人群養老金融需求、拓寬銀發經濟融資渠道、健全金融保障體系、夯實金融服務基礎、構建長效機制等五方面提出16項重點舉措,并明確了2028年和2035年養老金融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業內人士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年來,保險業在養老金融領域持續發力,積極打造多層次“保險+養老”服務模式,成效顯著。隨著《指導意見》出臺,保險業在中國式養老事業中的定位和作用進一步明確,這也為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了方向和政策支持,將更好助力保險業為構建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貢獻力量。

  搶抓銀發經濟新機遇

  《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了養老金融的內涵和外延。具體而言,養老金融是綜合運用信貸、保險、債券、股權、理財等金融工具,滿足社會成員的多樣化養老需求,服務銀發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動總和,包括養老金管理、銀發經濟融資與風險管理、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及老年群體金融權益保障等。

  《指導意見》強調,發展養老金融是促進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良性循環的關鍵著力點,并提出了養老金融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即到2028年,養老金融體系基本建立,養老金融產品和業態逐步豐富,養老金融意識普遍形成,養老金融供給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福祉得到有效增進。到2035年,各類養老金融政策效果充分顯現,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加精準高效、養老資金投資管理更加成熟穩健,基本實現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這是首個關于養老金融發展的‘規劃圖’。在此之前,個人養老金制度剛剛宣布全國推行,這凸顯出我國布局養老事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謝遠濤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積極應對老齡社會的壓力已刻不容緩。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比已達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1億人,占13.5%;另一方面,養老金面臨的壓力也亟須紓解。從2023年養老金調劑情況來看,收不抵支的省份已有14個,包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等。

  “《指導意見》的出臺亦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對外經貿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當前傳統養老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積極布局銀發經濟有助于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經濟增長。《指導意見》試圖從宏觀視角去構建養老金融體系,五個方面16條重點舉措全面概括了當前我國養老金融發展的重點方向,包括產品創新、服務優化、風險管理等,進一步明確了保險行業在養老事業中的定位和作用,這為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了方向和政策支持。

  養老內涵更加多維化

  “積極應對養老基金緊張、養老形勢嚴峻的現狀,需要不斷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政府保基本,鼓勵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這也是中國式養老事業的最大特色。”人民健康運營總監孔迎紅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指導意見》中有關要求和保險業近年來在養老事業中的探索實踐,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比如,針對其中的“支持金融機構研發符合參加人養老需求、具有長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個人養老金專屬產品”。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保險公司不斷豐富養老保障產品供給,今年中國人壽升級開發“國壽鑫享寶專屬商業養老保險(2024版)”,讓養老年金領取年齡與法定退休年齡接軌,更好匹配各年齡段人群的養老保障需求;泰康人壽推出“泰康惠贏人生(優選版)年金保險(分紅型)”,將資金安全性、流動性、增值性結合,同時對接養老社區入住函,提供保險保障、財富管理、養老籌資三重保障。記者進一步查詢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發現,截至2024年12月12日,個人養老金產品數量合計941只,其中,保險產品數量為165只,數量已經較為可觀。

  再比如,《指導意見》提到“支持保險公司在堅守職能定位、依法依規、風險可控、財務可持續的前提下,科學布局、合理規劃,參與養老社區和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據統計,截至目前,保險機構針對我國“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已作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差異化探索。以“重資產”典型代表“泰康之家”為例,該項目是泰康保險養老、護理、康復實體建設運營和創新服務的主要載體,旗下項目均為自建自營,可為老年人提供獨立生活、協助生活、專業護理、記憶照護等一站式養老服務。數據顯示,泰康養老社區已在全國35個重點城市布局,可提供超5.6萬個養老單元,醫療床位近4300張,20個養老社區已投入運營,在住居民超過1.3萬人。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指導意見》明確透露出了一個觀念轉變,即養老的概念更加多維化,內涵更為廣泛。發展養老事業不再僅僅是豐富養老產品,更將相關服務如健康、居家醫療、康復護理等均納入了保障體系范圍之內,從制度的轉變來說,更為科學、全面。”孔迎紅表示,比如,《指導意見》第九條,進一步推進商業保險年金產品創新。其中明確提到,鼓勵保險機構統籌保險產品與健康、養老服務,將老年人預防保健、健康管理、醫療巡診、家庭病床、居家醫療、康復、護理等納入保障范圍,扎實推進人壽保險與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探索提供“醫、護、康、養、居”一體化的養老金融綜合解決方案。

  “這實際上也為健康險公司參與養老事業提供了一個政策依據,有助于全面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應對養老變局。”孔迎紅說。

  完善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當務之急,是要解決全國居民養老的基本保障問題。換言之,先要做大蛋糕,滿足需求,這就需要完善一二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院長王緒瑾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來看,我國養老“第三支柱”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

  從當前三支柱覆蓋范圍來看,第一支柱即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超10億人;第二支柱即職業養老金覆蓋人數已超7000萬人;第三支柱即個人養老金制度和其他個人商業金融養老服務。與第一、第二支柱相比,第三支柱仍處于起步階段,人社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數超6000萬。

  12月1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將從36個城市試點推廣到全國。“要運用好此次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推行帶來的新機遇,降低基本養老的壓力。”王緒瑾如是說。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快、規模大、程度深”的現實,保險行業還面臨著一些共性問題。中國保險學會智庫專家庫專家呂偉認為,除了保險業服務養老第三支柱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發展動力趨緩外,還包括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制度和人才配套設施不足,養老社區盈利難,養老產品資產配置難度較大、收益率不穩定等問題。

  “保險業應積極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在負債端、資產端和服務端融合發力,打造‘產品—投資—服務’生態閉環。”中國太保總裁趙永剛談及服務銀發經濟,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時表示,一是豐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供給,助力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保險機構應發揮風險管理與精算專業優勢,提供更科學合理的全生命周期養老資金統籌和規劃,產品設計兼具終身領取、保證領取等形態以及身故、失能賠付等其他保障,進一步提供集風險保障、財富管理、保值增值、長壽領取、代際傳承等為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

  二是發揮跨周期資產配置專業能力,持續為養老資金管理貢獻力量。保險公司在大類資產配置能力、絕對收益獲取能力、另類產品創設能力上都具有比較優勢,長期資金的管理理念和均衡的產品風險收益特征也契合養老資金的管理需求,應持續為一二三支柱養老保險資金的投資管理積極貢獻力量。

  三是發揮長期資金優勢,積極布局養老服務。保險機構進入養老產業、提供高品質養老服務,有利于幫客戶提前鎖定優質康養資源,探索從養老金給付向養老服務給付轉變,也有利于險企資產負債管理,將養老產業的長周期與保險資金投資的長期性有效匹配。

  “康養是一個需要秉持長期主義的產業,需要沉下心,在客群定位、運營能力、人才建設三方面構建核心能力。”趙永剛說。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
  • 12-19 國貨航 001391 --
  • 12-17 方正閥門 920082 3.51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20.32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