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銀行家雜志
由《銀行家》雜志社組織的“2024銀行家金融創新論壇暨銀行家金融創新成果發布會”,于 2024年11月23日在北京成功舉辦。為全面審視當前中國金融業以金融創新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所取得的創新成果,研討未來轉型與創新的方向和路徑,2024銀行家金融創新論壇以“金融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為主題,邀請金融行業學者專家、金融機構同仁齊聚一堂,圍繞金融創新如何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助力中國金融機構揚帆遠行。以下內容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邢煒在本次論壇發表的重要觀點。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是金融機構在新時代新征程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應有之義。
深刻認識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
重要意義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舉措。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金融推動資源在科技企業與創新項目之間實現精準流動,暢通“資金—資本—資產”三資循環,助力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通過對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制度作出系統性、創新性、前瞻性的安排,優化金融產品體系、機構體系、市場體系,實現資源跨期配置、結構配置和跨域配置,可以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特征相適配的金融支持體系,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形勢,高效的科技投入是支撐科技強國建設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物質基礎。縱觀歷史,每一次產業革命都始于科技創新,成于金融創新,興于產業創新。金融作為實體經濟血脈,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由之路。“金融強國”的提出,不僅強化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也對金融保障國家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金融體系必須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要、階段特征和結構特點,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支持科技創新作為優化融資結構的重要方向。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是引領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傳統行業融資需求起伏變化及利率市場化后息差收窄等諸多變動,銀行業的資金投向和資產布放需要與時俱進調整優化。開拓科技金融業務成為銀行獲取盈利增長點和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有利于銀行形成穿越周期、贏得未來的市場競爭力。科技型企業代表著新的經濟模式、新的質態躍升、新的資產類型,必將深刻重塑銀行業服務模式,加速推升銀行價值創造能力。
準確把握科技金融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科技金融宏觀發展環境持續向好。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科技金融體系,持續夯實科技金融“四梁八柱”:一是以財政支持、政府引導基金、人民銀行再貸款工具、監管考核、銀稅合作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技金融政策體系不斷健全。二是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凸顯,引領科技金融不斷先行先試,加快探索完善。三是涵蓋銀行信貸、風險投資、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保險保障等領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完善,服務質效不斷提升。
發展科技金融需要統籌好兩方面關系。一是統籌好“新”與“舊”的關系。要充分認識到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是一個漸進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金融既要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也要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二是統籌好“風險”和“收益”的關系。盈利性是金融機構的經營原則之一。在發展科技金融過程中,金融機構需要合理風險定價、創新業務模式,以獲取正常經營利潤,增強商業可持續性。
科技金融發展也面臨一些風險挑戰,表現在:一是信息共享機制尚不健全。跨行業和跨部門的數據尚未被充分利用,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所謂的數據孤島效應明顯。二是科技金融適配程度尚需提升。金融機構傳統抵押授信思維無法適應科技型企業的輕資產屬性,金融機構受短期盈利驅動,忽視長期價值和穩健回報的重要性,耐心資本不足。三是金融機構投研能力有待加強。科技行業專業知識精深、技術路線多元、更新迭代迅速,金融機構無法精準評估企業未來發展前景。
銀行業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
對策建議
我國銀行業集中了近九成的金融資產,在支持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中要發揮好主力軍作用。
強化支持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一是抓好科技金融的戰略引領,錨定科技創新戰略定位,從客戶營銷、產品創新、機制建設等方面制定具體的戰略舉措,推動自身業務發展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緊密融合。二是健全科技金融的專營組織,在科創資源聚集、科技型企業集中的區域深入推進銀行機構的專營化,配備專業的經營團隊,精準對接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
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一是優化科技與信貸的體制機制,拓展科技型企業的抵質押物的范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完善科技金融的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機制,提升科技金融主動性和服務能力。探索建立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的容錯機制,激發一線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切實做到“善貸”“愿貸”“敢貸”。二是拓展多元化企業的評價維度。打破銀行傳統信貸的評價模式,突出價值發現,整合內外數據,從知識產權、研發投入、人才團隊等多維度定量評價企業的專利價值、創新能力和成長潛力,實現“精準畫像”。三是打造專業化人才隊伍,加強科技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培養一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復合型人才。探索建立外部專家庫,加強與政府部門、外部專業機構和行業協會合作,借助“外腦”提高研究判斷能力。
豐富支持科技創新的產品體系。一是持續推進產品服務的迭代優化。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掛鉤貸款、供應鏈金融、科創票據、并購貸款等業務,深化投貸聯動服務、提供覆蓋科技型企業的全生命周期、科技產業全鏈條的金融服務。二是融合“政、銀、投、保、擔”生態圈資源。開展內外聯動,打造綜合金融產品服務體系,推動形成有效對接、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推進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的試點業務,探索銀行業的支持科創投資的新渠道,這也是銀行業耐心資本的一個主要體現。
面向未來,中國銀行業協會將堅持“助力監管、服務行業”兩個并重,繼往開來、開拓創新,服務推動銀行業持續探索科技服務的新路徑,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