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常清:中國期貨市場發展回顧與展望

《中國金融》|常清:中國期貨市場發展回顧與展望
2024年10月28日 11:03 媒體滾動

轉自:中國金融雜志

編者按: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金融業始終堅持金融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系統砥礪前行、銳意進取,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本刊特別策劃“新中國的金融事業”專題,約請業內人士和專家從不同維度回顧金融業發展歷程、展現金融業發展成效、講述金融業發展故事,以期生動呈現新中國金融事業發展概貌。

作者|常清「中國農業大學MBA教育中心終身榮譽教授」

文章|《中國金融》2024年第19期

我國期貨市場的產生是為了完成當時價格改革的歷史任務,其使命是理順各類大宗商品的價格,使大宗商品價格的形成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合理反映供求關系,從而能夠為資源的配置提供正確的信號。在大宗商品價格形成合理的基礎上“雙軌”合一,從而形成整個商品合理的、有配置資源功能的市場價格體系。在完成了價格改革的歷史任務之后,我國的期貨市場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而快速成長,不斷上市新品種,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的影響力日益提高。生產經營者不僅僅接受期貨市場價格信號的信息引領,而且為自己的生產經營進行風險管理。大宗商品各個行業生產經營者的市場參與度不斷提高,有些行業基本上全產業鏈參與期貨市場交易。2016年起,我國的期貨市場開始國際化,其目標指向取得了一致共識,那就是要把我國的期貨市場建設成為亞太時區的定價中心。

完成價格改革的歷史使命:建設期貨市場

1984年,在取得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階段性的成功之后,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決定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以價格改革為核心、引入市場機制的改革方案。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從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走出了一條增量漸進式改革的路子。農產品的價格在“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是自己的”的利益分配格局下,實現了“雙軌”價格體制——交給國家的部分實行計劃價格、計劃收購,與過去保持不變;增量部分由農民自由支配,除了口糧之外可以到集貿市場進行自由交易。我國的工業品價格改革借鑒了農產品價格改革的經驗,實行了“雙軌”價格的體制,以鋼材為例,存量部分仍實行計劃價格,增量部分通過限價等過渡方式逐步放開,實行市場自由交換、價格隨行就市的辦法。

“雙軌制”是我國增量漸進式改革的過渡形態,但是,1985年之后,無論是農產品價格的“雙軌制”,還是工業品價格的“雙軌制”,都出現了一些令改革的研究者和決策者始料不及的問題:第一,由于供給短缺,市場價格畸高而且波動異常劇烈,計劃價格信號和市場價格信號都不能反映整體供求的真實情況;第二,價格改革的初衷是形成統一的市場價格,結果放開產品價格以后卻出現流通混亂;第三,“雙軌制”帶來的市場秩序混亂,引致社會搶購風潮;第四,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如1988年社會零售物價總水平上漲18.5%。

盡管有許多問題并不是價格改革造成的,但是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當時的理論界壓倒多數的呼聲是不能再繼續“價格改革闖關”,要進行清理整頓。我們這些承擔價格改革研究任務的人也正視現實,的確“雙軌制”改革探索中有許多問題是難以解決的,最關鍵的一點是,理論界大多認為放開價格不等于形成市場。究竟什么樣的價格才是真正的市場價格?通過研究,我們逐漸認識到了期貨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作用,農產品、工業品、能源產品等大宗基礎商品的價格是通過有秩序的期貨交易形成的。期貨市場具有形成貿易基準價格和發現時間序列價格的功能,其價格是在三公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有秩序的自由交易而形成的,理性地反映了供求關系。這種價格是經濟學教科書上所講的具有調節資源配置功能的市場價格。農產品的生鮮商品是分散生產的,其銷售渠道和價格形成是難點。日本也是小生產、大流通,日本的批發市場組織形式給了我們很好的借鑒。通過務實的研究,西方發達國家的商品市場形成問題逐漸清晰,大家都認識到核心是要解決大宗商品的價格形成問題,而大宗商品價格形成問題則是整個市場經濟商品價格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建立期貨市場解決大宗商品的市場價格形成問題,是價格改革的關鍵一步。

隨著期貨研究關注度的提升,期貨也進入了國家領導層的視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承接了研究期貨市場的任務。湊巧的是,當時國家體改委正好也在做期貨研究,于是雙方一拍即合,聯合成立了一家機構,名稱定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體改委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以下簡稱“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筆者任秘書長,成員包括當時外貿部、國家體改委流通司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價格組的部分人員。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的任務主要是負責研究方案,設計試點方案。后來,原商業部的同志作為試點品種的主管單位,也參與了研究工作。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在制定期貨市場試點總體方案的同時,分別聯合幾個地方制定了交易所試點的方案,其中河南省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的方案最具有可行性,所以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就成為首個試點的交易所。以1990年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成立為標志,我國的期貨市場進入了試點階段。后來,深圳、上海、大連等地也紛紛加入了交易所試點的行列,到了1993年,正式的期貨交易推出,我國的期貨市場開始正式運行。后來,期貨交易不斷發展,完成了“雙軌”合一,形成了國內統一的商品市場體系,完成了價格改革的任務。

服務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充分發揮后發優勢

我國在建設期貨市場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后發優勢,在尊重一般性規律的同時,進行了一些結合中國國情的創新,取得了明顯的成就。我國期貨市場的迅猛發展,與我國在建立和發展期貨市場的過程中始終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密不可分。

第一,從設計總體方案到期貨交易所建立的整個過程都充分發揮了后發優勢。建立期貨市場首先是要建立期貨交易所。我國在建立期貨交易所過程中,從交易所的會員制組織形式到交易所的章程,都認真參考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會員制形式和章程。當時的資料顯示,國際上的交易所有兩種不同的組織方式,一種是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為代表的會員制,另一種是公司制。考慮到當時的實際情況,我們采用了會員制的方式,讓交易會員平均出資幾十萬元人民幣作為交易所的注冊資本金,這種方式既能很快籌措到資本金,又使會員和交易所保持了密切的聯系,可以調動各個會員積極性來開發市場,使交易所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定的交易量。

由于當時我們這些設計者既沒有交易所工作經驗,也沒有親身參與過期貨交易,所以制定交易和交割規則是一個難題。我們在學習借鑒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交割規則基礎上,結合我國當時貿易實踐的情況,并多次對時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副總裁威廉·格羅斯曼(William D. Grossman)結合具體規則進行了詳實的咨詢,才制定出了非常簡單易行的交易交割規則。這種簡便的規則雖然不完善,但是可以馬上進行試點交易,保證其成功運行。

第二,期貨交易試點在很短時期內取得成功是因為充分發揮了后發優勢。根據當時價格改革的需要,我們要選擇一大批大宗商品進行試點交易。在選擇上市品種的時候后發優勢明顯,因為我們可以直接借鑒發達國家一百多年來上市品種成敗的經驗,所以試點時期品種一上市交易就能保證成功。令筆者難忘的一件事情是,當時農副產品的價格波動非常引人注目,許多人建議利用期貨市場的功能來解決農副產品的價格劇烈波動問題,我們研究了國際上主要期貨交易所上市品種的基本規律后,認為由于農副產品具有生鮮特點,當時農副產品不宜進行期貨交易,可以借鑒日本生鮮食品批發市場的方式來解決其價格形成和流通順暢的問題,從而少走了彎路。

政府主導型的市場建設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可以由政府出面來進行期貨交易的培訓與推廣。我國期貨試點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市場推廣活動非常有效,要在短時間內培養期貨交易的人才,讓企業快速地將期貨交易作為生產經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有關部門出面組織推廣培訓活動將會事半功倍。我們當時認真研究了國際上的經驗教訓,認為要想迅速將期貨交易推廣至各個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利用政府的組織力量對相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當時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業部、外貿部、物資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等單位,以及地方政府合作進行了大量的集中培訓,正在籌建的期貨交易所也對準會員單位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培訓,短時間內培養了一大批能夠把握期貨交易的各類人才。

第三,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時期的經驗借鑒。我們在設計期貨交易所試點的時候,最早的交易規則是比較簡單的,隨著期貨合約上市交易,交易規則不完整性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此時,對于國際主要交易所的研究不斷深入,專業化程度也大大提升,借鑒國際成功交易所運行的規則,對我國交易所的規則加以完善,如漲跌停板的幅度、對于連續漲跌停板的處理、進入交割月之前會員和客戶的限倉規則以及大戶報告制度等。

交割規則的完善更是當時一項最緊迫的任務。交割規則不完善、不完整,甚至交割規則當中有很多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條文,如隨著期貨交易量的增加,限制交割的一些條款造成了交割月逼倉,以及交割的實物買方無力支付的問題。隨后,各個交易所紛紛研究國際上關于交割的規則,進行借鑒引進,并且有所創新,如“期轉現”等,使得交割規則在短時間內完善起來。在這個時期,交割規則的建設是問題導向的,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品種的交割問題,對此有目的地研究國際期貨交易所的交割規則,對交割規則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提升,基本上解決了期貨交割和現貨貿易的銜接問題。自此以后,我國期貨市場的運行中,鮮有交割問題發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蘋果期貨上市成功交易,交割規則的完善功不可沒。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品種需要理順價格。我國借鑒國際成功的經驗,上市了許多新的品種,基本上所有品種都能夠成功運行。

在發展期貨市場的過程中,我們也借鑒了國際成熟的經驗,不斷推出一些期權交易品種。這些期權交易運行平穩,上市后流動性逐漸擴大,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了成功運行。

在建立期貨交易所、成立期貨公司、上市期貨品種,包括如何進行監管以及制定法規上,都有成功的經驗和范例供我們學習借鑒。我們在建立期貨市場的時候,充分發揮了后發優勢,用幾十年的時間建成了一個市場功能顯著、交易品種齊全、市場運行井然有序的期貨市場。中國期貨業協會統計資料表明,截至2024年6月,我國共上市期貨期權品種合計133個(含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9個期權品種),這些品種覆蓋了工業、農業、金融等多個領域,其中,農產品期貨涵蓋了油脂壓榨產業鏈、生豬與飼料產業鏈以及白糖、棉花等期貨品種;工業品期貨包含了黑色金屬產業鏈、石油與煤化工產業鏈、有色金屬、貴金屬等期貨品種;金融期貨包含股指期貨與國債期貨兩個大類組成。除期貨外,近年來我國期權市場發展迅猛,截至2024年6月,已有55個各類期權品種上市交易。

中國期貨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時,我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為1.2億手,成交金額為3萬億元。而截至2023年,我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已經增至85億手,成交手數增長了近70倍;成交金額在2023年已達到了567.9萬億元,增長了188倍。這一數據充分說明我國期貨市場20多年來的迅猛發展。

金融強國的客觀要求是建成定價中心

定價中心是指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期貨品種價格成為貿易定價基準,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定價通常采用期貨價格加升貼水的方式。一種商品的定價中心通常是基于某一個特定的期貨交易所,其他交易所的同種商品價格往往跟隨定價中心價格變化。

根據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迅猛勢頭,以及對我國經濟迅速國際化發展趨勢的判斷,在1996年前后,筆者提出了我國期貨市場下一階段的目標定位是成為亞太時區定價中心的設想。這是基于對期貨市場在完成了國內商品市場價格體系改革之后如何發展的思考,參考了國際成功期貨市場發揮作用的經驗而得出的結論。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的崛起正在改變著自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世界經濟格局。我國作為一個進口大國,鮮有在國際市場上進行買入保值者,可以說在新的經濟增長周期里我國的經濟界集體吃了一次大虧,許多外貿工作者總結出一個歷史現象,那就是中國進口什么商品,這種商品必大漲;中國出口什么商品,這種商品必大跌。許多理論工作者由于遠離定價中心或不了解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定價機制,在對我國經濟迅猛崛起這一經濟事實認識不足的前提下認為“中國因素”被炒作了,從而提出“陰謀論”“狙擊論”“市場操縱論”等觀點。事實上,是由于我們對于期貨市場定價功能的認識不充分,對期貨市場的“治理整頓”僅僅考慮了治理交易所之間的惡性競爭,而沒有考慮到如何使規范發展的交易所脫穎而出,在國際定價體系中發揮作用,逐漸發揮其國際定價功能。我國期貨市場的總體發展滯后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使我們吃了大虧。

總結經驗教訓,筆者對定價中心的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提出了時區分工和品種分工的理論。品種分工,是指世界上的定價中心各有自己的市場輻射半徑,有其自己的市場環境優勢和產品基礎,當某些生產大量消費商品的市場基礎與該定價中心的市場基礎相重合時,該市場就會具有形成這種大宗商品價格的定價話語權的權威性,其他的市場可能會成為它的影子市場。時區分工,就是幾個重點時區的期貨市場有所劃分,都有一個形成價格的中心為商品定價服務,這可以滿足不同時區交易連續進行的要求,使得期貨市場為經濟發展服務,隨時為套期保值者提供規避風險的手段。

通過品種分工與時區分工的理論,筆者分析了我國發展期貨市場的條件和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先國內后亞洲的“兩步走”戰略安排與相關措施,以促使我國成為世界大宗商品定價中心。

在國際定價中心的形成過程中,市場參與者的結構和質量非常重要,市場參與者有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支撐定價中心形成的是在產業資本或者是金融資本中產生的趨勢發現者和價格引領者,他們通過對于商品供求關系的分析預測,調節生產經營,使得該期貨市場發揮價格發現的功能。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當歐洲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之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自然成為世界金屬的定價中心。在美國崛起的過程中,芝加哥、紐約的期貨交易所成為世界農產品、能源、外匯產品的定價中心。

將我國的期貨市場建成國際性的定價中心是金融強國建設的必由之路,因為一個國家的期貨市場具備了國際貿易的定價功能,說明這個國家的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水平達到了世界領先之列,能夠發現價格趨勢,精準地預測未來,其產業是有遠見的成長,從而這個國家的產業和企業都具有較強的競爭性,杜絕盲目發展,節約社會資源。從金融的角度講,這些產業和企業具有充足的韌性,經得起價格大幅波動的沖擊。

2016年開始,筆者關于定價中心的研究,終于在各界達成共識,我國的期貨市場開始了邁向定價中心的步伐。這幾年期貨品種的國際化、交易者的國際化都在穩步進行,筆者認為如何培養能夠準確預測未來、通過交易而引領期貨價格趨勢的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建成定價中心的關鍵所在。筆者堅信,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國期貨市場一定會實現成為定價中心的目標。

(責任編輯 劉宏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港迪技術 301633 37.94
  • 10-25 健爾康 603205 14.65
  • 10-22 科拜爾 920066 13.31
  • 10-21 強達電路 301628 28.18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