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柒財經
長期以來,銀行的工作被視為不輸公務員的“鐵飯碗”,其進入難度自然不在話下,但鮮少人知道,要走出銀行也很不容易。
近期,一則輿論在網上發酵。說是某國有銀行的一名理財經理,從提出辭職申請到最終成功離職,中間間隔的時間長達4個月。其中,有一個月都在各種談話走流程,只是簽字就找了十幾個部門的領導,然后又經歷了整整3個月的脫密期。
待一切結束后,她前期找的工作也被硬生生地拖黃了,真是氣到吐血!
實際上,嚴進嚴出,向來是銀行的慣例。
01
進銀行,不容易
2020年9月,“某國有大行考試”這一話題沖上熱搜。
有考生表示:“實在不想招人不必這么來難為人!”
原來這位考生參加了某國有大行的筆試,40鐘內要完成英語30道單選和5篇長閱讀,“有三層矩陣、粒子的靜態能源公式、不定積分、高等數學、太陽系天體運動原理、原子什么量子數、什么洛朗級數展示、計算機題、線代,就差醫學沒考了?!?/p>
對于該考生的“控訴”,大量網友在留言區積極響應:“我以為是在招總行行長呢”、“做完感覺招的是中科院儲備院士”、“沒給你再整點電競題就不錯了”……
但也有網友表示,“10年前銀行的考題就已經是這樣了,報名的人和公務員一樣多,隨便多來點稀奇古怪的先刷掉一大批?!?/p>
盡管這只是一出小橋段,還有點老舊,但放到現在并不違和,且窺斑知豹,想要踏進銀行的“門檻”,確實不輕松。
據柒財經了解,現在想進銀行,表面看本科985、211是基準線,實際上早都卷到了碩博985、211一抓一大堆的程度,筆試階段的成績是第一關,面試階段的人脈關系、社會資源也很重要。
畢竟,比起體制內的“鐵飯碗”,銀行業的“金飯碗”似乎更加體面。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在銀行工作有幾大好處,穩定、錢多、有規范的晉升機制,只要一只腳邁進銀行的大門,便有無限光明的未來。
熱播電視劇《城中之城》中,上海陸家嘴的高樓大廈里,一個個銀行人身后,或多或少都交織著反腐、諜戰、權謀、情仇等元素,但外在給觀眾呈現的都是一派西裝革履,一口專業術語,一席健談博識,他們站在離錢最近的地方,“掌握著資金及金融資源的分配權”,輕而易舉就能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甚至能撼動宏大的敘事。
這樣的的精英面孔,看上去就令人艷慕。再俗套點講,就當下的大環境,在銀行的賺頭雖夠不上頂尖,但比之絕大部分業態還是綽綽有余,仍是“打工人”難得的好去處。
至少,在銀行當“牛馬”,幾乎不用擔心裁員、欠薪,起碼的生活保障是有的,五險一金也全乎。
銀行的中期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就人均月薪這一指標,招商銀行超過5萬元,興業銀行、浙商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緊隨其后,均在4.5萬元以上,即便是“拖后腿”的國有六大行,也能達到2.5萬+。
且不計這算術平均的力度有多大,直觀的數字已能掀起一波強烈的視覺沖擊。值得注意的是,這還是不少銀行降薪后的結果。
02
出銀行,難比“離婚”
在嚴格設置的用人標準下,對應的是更嚴格的退出機制。
小紅書上,吐糟銀行離職難的帖子比比皆是,有人甚至拿新《婚姻法》出臺后離婚難度大幅提升做類比,亦有人用“馬拉松”形容銀行離職時遭遇的“拖字決”。
比如,一位用戶寫到,其在“逃離”銀行過程中,遇到多個“卡點”:“四月份向網點主任提的離職,一直不幫我向上級領導反映,自己跟支行領導提又沒動靜,愣是拖到六月份還不找我談話,然后我跟辦公室主任說要是不找人來交接到30天我就走了,被威脅說走就是曠離要進檔案。”
“七月份換了個網點主任繼續提,主任說會幫我把離職報告遞給辦公室,辦公室那邊會幫我遞給行長,過了一個星期辦公室又說離職報告寫的有問題,說抬頭要寫××銀行xx支行,不能寫尊敬的行領導,因為是向支行提離職不是向某一位領導提……”
但接下來,即便改完了離職報告,還是無法順利“走人”:辦公室和主任互相“打太極”,前者說能自己直接找行長簽字,后者說不能越級遞送,總之,這位員工遲遲拿不到她的離職審批。
再如,這位用戶的情況:“從提離職到辦完,共歷時四個月。當時支行長新來的,為了指標好看寧愿讓我天天在單位擺爛也不批,最后還是找了關系才給放出來。”
更有甚者,“2月底提了辭職,各種談話威脅,說你要是現在辭職就給你檔案里寫壞話,等到新人來馬上放你走。暫時妥協了,一周上三四天班,也算是可以。新人來了還要等新人上手,一直拖拖拖,等到十月,終于讓我交離職報告了,寫的7月的日期。結果十月底回家一直到現在沒給我走離職手續,期間一直催催催,每次都是下周就辦好了。”
據悉,有銀行在收到員工的辭呈后,常常會打電話向其父母詢問意見,若父母不同意,后面的程序也很難進行下去。
柒財經簡單總結,從銀行離職,整個周期完結,1-2個月算是短的,3-4個月正常,耗時半年也很普遍。
為什么從銀行離職這么難?背后的原因,除了銀行本身體制特殊外,這幾年,入職難的銀行,正面臨著另一道難題:留不住人。
03
認知正在被打破
在錢鐘書的經典小說《圍城》中,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 。”
這句描繪婚姻困境的話,大抵也寫照了當前銀行的職場生態:一扇門內外,是“想出去”和“沖進來”兩種心境。
一方面,銀行的報錄比連年上揚。以建設銀行為例,其在2018年是16.9萬人報考對應9627個職位,報錄比18:1;2019年是25.5萬人報考對應1.3萬個職位,報考錄比達到20:1。
2023年銀行春招中,某股份行負責招聘的HR曾透露,“總體報錄比大約在100:1左右?!毕喈斢?00個人爭搶一個崗位。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離開銀行,特別是年輕人的大規模出走,導致銀行“老齡化”現象加速蔓延。
就拿光大銀行來說,2022—2023年,該行40歲及以上員工數量增長了近3000人,而29歲及以下員工卻減少了近3000人。2023年,光大銀行29歲及以下員工的流失率為8.33%,遠遠高于30歲以上員工。
這一現象并非孤立,國有六大行中,有4家銀行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比,連續6年下滑,如今僅占全體員工的五分之一?!袄淆g化”最嚴重的一所銀行,40歲以上的員工占比已接近60%。
商業銀行也不例外,個別分行新員工的離職率甚至狂飆到了 50%。某城商行的支行副行長坦言,留住行里的年輕人,已經成為她最頭疼的事情。
無獨有偶,柒財經一個在銀行上班的發小也透露,曾親耳聽見一級分行行長說,現在的年輕人沒幾個能在銀行做久的。
財報里的數據佐證了上述觀點,對比2023年底,2024年中期,42家A股上市銀行員工數量減少超3萬人,其中國有六大行整體減員超2萬人。
擠破頭端上的保值“金飯碗”,為什么說扔就扔?
有必要說明的是,銀行承擔著“穩就業”的重任,自身很少有裁員舉動,現實中也聽不到銀行優化人員的消息,所以,年輕人的出走,幾乎可以認定是主動為之。
分析原因,內卷、高壓、去能力化、事多錢少……都是“關鍵詞”。
作為95后,千尋(化名)毫不猶豫地和某地方城商行說了“拜拜”,她告訴柒財經,“上面的領導只管制定KPI,執行的壓力層層傳導,最后還是要落到一線員工頭上。各種業務考核都要和績效工資掛鉤,完不成任務就要挨罵、挨“罰”、降級,致使很多員工“吃土”。那些光鮮亮麗的人均月薪數字,看看得了,基層員工到手就只有三五千,這還是在完成任務,不被罰款的情況下。”
同樣是95后,喬木(化名)雖然還沒有向銀行正式遞交辭呈,但“跑路”已經在規劃中,在他看來:“銀行本身就很去能力化,特別是干前臺的,每天都是機械式、重復性的事務,人都快麻木了還必須像提線木偶般見人就微笑,還要被幾十個攝像頭盯著我。這種工作短期過渡一下還行,我是不會久待的,沒意義?!?/p>
除此之外,全員營銷、奇葩客戶太多、辦公室政治、毒雞湯太多、冗雜會議……都是年輕人“拋棄”銀行的理由。
總之,對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銀行或許仍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排除萬難也想獲得的“金飯碗”,但待親身體驗后,果斷決絕地砸碎“金飯碗”,已不再稀奇。這與傳統認知里的,“銀行這只‘金飯碗’,但凡端起來,那就是一輩子”,全然不同。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