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冰玉 記者 陳佳怡
人才是第一資源。當下,臨港“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的形象越來越深入人心。如何構建臨港新片區長期的人才競爭優勢?12月6日,在2024滴水湖新興金融年度大會系列活動——“滴水湖金融灣研究院周年主題研討會:自貿區發展·國際人才社區構想探索”上,多位業界資深專家圍繞引才、育才、留才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政策助力聚賢才
近年來,臨港新片區以制度創新海納百川吸引賢才。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臨港新片區累計人才引進落戶94018人,五年來年均增長率達97%,集聚海內外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專家超500人,其中外籍和海外背景人才占比超過50%,人才總量已經突破12萬人。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秘書長陸軍榮看來,臨港新片區正在以人才“開放”與“放開”的雙階梯組合,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從人才“放開”角度看,臨港新片區是上海市最早放松“居轉戶”戶籍落戶政策的區域;從人才“開放”角度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明確“實施自由便利的人員管理”。
“臨港新片區率先實施多項便利化政策,吸引境內外高層次人才就業,可以說是在全國自貿區建設方案中,人才開放度最高的地區。”陸軍榮說。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姚凱也表示,臨港新片區自成立以來,出臺了一系列力度較大的人才政策,如降低人才落戶門檻、海外留學人才創業支持、設立校園引才工作站、推出人才企業年金計劃等,從人才引進、培養、激勵等多個環節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為吸引和留住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優化人才服務生態
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館長、研究員高子平長期關注海外人才發展。他認為,在金融人才建設方面,上海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特別是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科技發展相適應的新型復合型金融人才還比較缺乏,國際化高端金融人才占比有待提升。
臨港新片區的產業發展也需要國際化人才的支持。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易凌峰表示:“當前臨港更加聚焦集成電路、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智能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等主導產業,這些產業無論是研發還是戰略布局,都需要擁有國際化視野的一流人才。臨港堅持國際人才吸引和培養并重,聚焦打造‘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是很好的思路。”
如何加快構建新興領域人才“加速器”?科銳國際全球解決方案資深總監李瀟認為:一方面需要聚焦重點產業引才,圍繞臨港的前沿產業以及優勢產業,精準引進產業發展所需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創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形成產業集聚人才、人才推動產業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通過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儲備,同時也為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人才提供實踐和應用的平臺。
“引才”還要“留才”,提供優質的人才服務是關鍵。易凌峰建議:首先要加快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打造國際化人才工作、生活兩相宜的國際化居住區;其次要培育區域知識創新生態,發展自貿區知識生產者(國際化人才)和知識消費者(企業)的良性互動網絡,從而讓國際人才在區域知識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最后要提升自貿區國際化人才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政府人才管理機構的國際化能力與視野。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