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按照慣例,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后將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從過往看,12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主要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基調,政治局會議確定的方針原則和工作部署會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展開闡述。比如2022年12月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大力提振市場信心”,9天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提振信心部署了五方面的工作。
和以往相比,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是新增重點內容,可能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注的重點內容,也將是明年的重點工作。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的幾項具體工作與這三項目標密切相關。
切實增強經濟活力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恢復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特征,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從經濟增速來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4.5%、6.3%、4.9%;累計來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5.2%,市場機構普遍預計能完成年初確定的5%左右的增長目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將2023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值從5%上調至5.4%。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今年經濟工作高度評價:我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與此同時,經濟運行內生動力仍不足,尤其需求驅動仍不足。比如制造業PMI在9月站上榮枯線之上后10月、11月又回落至50%以下;受就業和收入預期不明等影響,居民消費還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1-10月投資增速回落至2.9%,增速較低。此外,物價數據、工業企業利潤也偏低。
鑒于此,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一個目標為“切實增強經濟活力”。會議還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這可能意味著明年擴大內需工作將更加側重投資與消費的牽引和聯動效應,推動消費相關工作力度會加大,并與投資形成互動和循環。
與此同時,財政貨幣政策也將發力擴大總需求。此次會議表示,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意味著明年財政貨幣政策要進一步加碼發力,但仍然會以“不搞強刺激”為前提。
一般12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只是簡單對財政貨幣政策進行定調,然后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展開論述。財政政策方面,此次會議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財政政策“加力”的提法此前在2018年、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都有提到,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的財政政策加力主要體現在專項債額度大幅增加(2019年專項債額度相比上年增長8000億至2.15萬億),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的財政政策加力主要體現在赤字規模大幅增加(2023年赤字規模相比上年增加5100億至3.88萬億,增長15%,不考慮萬億國債增發)。考慮到當前地方債務率已突破警戒線,明年財政政策的“適度加力”大概率體現為赤字增加。
中誠信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表示,積極財政需更加積極,明年赤字率建議在3.4%以上并向中央傾斜。若赤字率按3.4%估算,明年赤字規?;驗?.6萬億。專項債新增額度不宜大起大落,在赤字率突破3%的基礎上適當小幅下降至3.6-3.7萬億。
貨幣政策方面,此次會議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所謂靈活適度,主要指根據經濟金融情況靈活調整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所謂精準有效,主要指金融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支持,且需要起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貨幣金融實現精準投放的手段不僅包括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還包括存量貸款的盤活。近期央行在多個場合反復表示,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盤活存量貸款要求信貸結構有增有減,其中房地產貸款、融資平臺貸款占比會出現下降,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發展、普惠小微等貸款趨于上升。
防范化解風險
去年以來,房地產風險和地方債務引起各方廣泛關注。由于房地產市場調整,部分房地產企業出險。與此同時,地方賣地收入大幅下降,導致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增加。
財政部數據顯示,地方賣地收入在2021年達到8.7萬億的峰值,2022年下降23%至6.68萬億,今年1-10同比下降20.5%至3.5萬億。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的賣地收入還存在高估,因為一些地方通過城投拿地托舉土地市場。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今年以來,兩個領域的防風險措施持續推出。房地產方面,需求側地方陸續松綁“四限”,調降首付比、房貸利率下限,完善二套房認定標準等;供給側,金融行業繼續通過“三支箭”加大對房地產行業的支持。
地方債務方面,10月以來,特殊再融資債持續發行,截至目前已發行1.37萬億,用于置換納入隱性債務的拖欠款、非標及城投債。與此同時,金融化債已展開,地方可申請銀行貸款置換非標及城投債。央行也多次表示,必要時,人民銀行還將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地區提供應急流動性貸款支持。
通過上述舉措,房地產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明顯緩釋,尤其后者。隨著特殊再融資債的發行,高風險地區城投債利率大幅下行,城投債高認購倍數卷土重來,市場上“一債難求”。但風險隱患仍在,比如地方債務置換只是拉長期限、降低利率,地方債務余額并未減少,還本付息壓力仍大;房地產交易在9月短暫反彈后又出現回落。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表示,要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相比2022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多了“持續”、“堅決”的表述,意味著2024年上述重點領域風險化解相關政策將持續落地、進一步加碼。
對于地方債務風險,袁海霞建議,短期來看,要在分類甄別基礎上穩妥推進存量債務化解,以時間換空間加快債務置換。比如加快推進特殊再融資債置換,緩釋高風險區域階段性壓力;貨幣金融體系可審慎發力,加強金融合作穩妥推進化債。此外,研究開展新一輪以中央政府加杠桿的有序透明的地方債務置換的可能性。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表示,近年調整較為激烈、拖累經濟較大的領域主要是房地產,此次政治局會議強調的“先立后破”預計是針對房地產領域,即打“破”房地產粗放式發展模式不能一蹴而就,要先建“立”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因此,此前因“破”導致房企融資、銷售等深度下滑的境況預計在政策加速調整下有望得到改觀,以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而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將加快建設以推動“立”的實現。
改善社會預期
除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提出改善社會預期。
實際上,2021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續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
近期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高培勇撰文稱,三重壓力之間并非簡單的平行關系。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預期轉弱。因預期轉弱而不能或不敢如以往那般消費,因預期轉弱而不能或不敢如以往那般投資,從而需求趨向于收縮、供給遭遇了沖擊。
高培勇認為,“強信心”“穩預期”是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牛鼻子”。只有居民和經營主體的信心增強了,預期穩定了,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足的矛盾和問題才有可能隨之緩和,源自需求和供給兩翼的矛盾和問題也才可能隨之化解。
預期管理十分重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本質上是預期管理。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信心不足是當前經濟曲折修復的癥結之一,政治局會議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體現出中央對市場信心的重點關注,或指向后續在穩定政策預期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如召開座談會、新聞發布會等提振市場信心。
近期官方部門和市場溝通明顯增加。比如12月6日,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負責同志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答記者問,12月5日,財政部有關負責同志就穆迪評級公司下調我主權信用評級展望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作者:楊志錦 編輯:張星)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