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曉慧:應考慮將算法納入反壟斷監督
“當下,國內已有一些擁有數以億計用戶的超級平臺既控股了銀行和保險公司,又控股了金融科技公司為中小銀行服務,它們不僅參與各級政府的智慧城市,還控股了強大的云計算公司為金融機構提供計算儲存服務,這其中可能發生的利益沖突、數據風險不容小覷。”
10月24日,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主辦的第三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分享了數字經濟背景下發展金融科技需要關注的問題。
在張曉慧看來,針對平臺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的監管十分重要。
一方面應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公平競爭監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另一方面則要及時糾正和規范發展過程中損害消費者利益、妨害公平競爭的行為和做法,防止平臺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特別是要控制平臺公司跨行業的控股投資,維護行業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張曉慧提到,美國財政部、歐盟、英格蘭銀行和法國央行都提出,要加強對科技公司云技術的審查,以減輕銀行等金融業“過分”依賴云計算平臺的風險。中國央行和銀保監會也在討論設立專門服務金融業的云計算和數據中心,銀保監會還要求國有大商業銀行應免費向城商行、農商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務。
“未來除了要明確平臺企業的主體責任和義務,建設行業自律機制外,也要開展社會監督、媒體監督、公眾監督,形成監督合力。此外,可能還需要建立一個負面清單來防止和應對這類風險。”張曉慧進一步表示。
除了惡性競爭和跨界控股投資,大型科技公司的算法也成為關注的重點。
張曉慧提到“算法霸權”,她指出,算法的復雜性以及算法使用者的刻意隱瞞,使得絕大多數人無法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導致作為算法使用者的大型科技公司,特別是那些幾乎控股了所有與個人生活行為相關的數字平臺公司得以處于事實上的支配地位。
“算法已經成為大型科技公司控制市場的主要工具。算法打著保護競爭優勢和商業秘密的名義,為大型科技公司故意隱藏規則、操縱消費者和制造歧視創造了更多的灰色空間。”張曉慧指出。
對于算法的監管問題,張曉慧表示必須確立公開透明原則,以保證用戶受到公平對待,對自動化決策要事前做好風險或影響評估,避免算法濫用帶來的風險。未來還應考慮將算法納入反壟斷監督。
當下,傳統金融服務形式在金融科技的影響下發生改變,在張曉慧看來,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監管缺失和監管套利。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變相從事金融服務,卻沒有牌照;另一方面,互聯網消費信貸存在金融價值觀扭曲和金融消費者保護不足的問題。
張曉慧認為,有必要按照“相同業務相同監管”的原則,對金融科技公司進行牌照管理,防止監管套利。
除此之外,張曉慧還談到當前備受關注的數據治理。
張曉慧指出,當前中國在數據治理上仍面臨挑戰。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過度采集客戶數據,在各產品條線上混用數據,侵犯客戶數據隱私;另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在數據開放利用上存在不足。
“中國應該借鑒歐盟的做法,在數據治理中努力平衡兼顧好隱私保護和公平利用的關系。不僅要明確區分數據作為私人產品和準公共品、公共品的邊界,也要厘清各類數據的多重性以及數據跨界混合使用可能產生的系統性風險和社會副作用。”張曉慧指出。
與此同時,張曉慧提到,應嚴格落實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努力改進和提高監管能力,堅持制度規范和技術防護雙管齊下,嚴防數據誤用、濫用,切實保障金融數據和個人隱私安全。
(報道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