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今日刊發工作論文《 關于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文章指出,我國要認清人口形勢已經改變,要認識到人口紅利當時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償還的負債;要認識到人口慣性是跨代際的巨大力量,其反作用力將導致人口反方向變化;要認識到教育和科技進步難以彌補人口的下降。為此,應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托、入學中的困難,綜合施策,久久為功,努力實現 2035 年遠景規劃和百年奮斗目標。
同時,文章提出了四大應對之策,分別是:
一是全面放開和大力鼓勵生育。出生率取決于育齡婦女占比和生育率,前者受歷史人口狀況的影響,改變起來難度大;后者受當前婦女認識的影響,提高起來見效相對快。一方面要全面放開生育(三胎及以上)。不要再猶豫觀望已有政策效果,要趁著現在部分居民想生又不讓生時放開,等到大家都不想了再放,則沒了用處。另一方面大力鼓勵生育。要創造良好的生育環境,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托、入學中遇到的困難,讓婦女敢生、能生、想生;倡導生育不僅是父母和家庭的事,而且是國家和社會的責任。
二是重視儲蓄和投資。首先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儲蓄率過快下降的趨勢。要清楚我國不僅肩負發展的重任而且面臨沉重的養老負擔,要明白沒有積累何來增長。其次要認清消費永遠不是增長的源泉。要明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要清楚發達國家消費率高有歷史原因47,其力圖改變、但回天無術,因此不要以此為學習的榜樣。第三要重視投資。要擴大國內中西部的投資,雖然我國總體的資本邊際收益持續遞減,但中西部的機器換人仍大有可為;要擴大走出去,尤其是亞非拉的投資,因為這些地區提供了大量的、僅存的人口紅利。
三是推進養老改革。首先,養老制度要由即時支付型轉為儲蓄型。我國現有養老體制的初衷是考慮了儲蓄養老的長遠需要,但實際執行下來變為現收現付的 PayAsYouGo。這在人口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尚能勉強維持、也簡單易行,但遇上人口轉型帶來的老齡化危機,則難以應對。其次,區分基本保障和個人賬戶。絕大多數人混淆二者并將二者置于養老金下統一討論,給我們的認識和行動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實際上,兩者的目的、產品性質、資金來源、繳費標準等都有根本不同。從目的看,前者是為了構建社會基本保障網,后者是為了解決短視造成的跨期配置:從產品性質看,前者是公共產品(全覆蓋、無差別),后者是市場化產品(有差異、有激勵);從資金來源看,前者應財政兜底,后者則由企業和個人繳納,政府不應補貼;從繳費標準看,前者是保基本,不應標準過高(基本而非奢侈),后者則可根據企業和個人條件、需求而變換繳費率和養老金待遇標準。第三,妥善解決轉制成本。在區分基本保障和個人賬戶的基礎上,適度擴大個人賬戶;發行特別國債補充轉制成本,保持個人養老金繳費、支付連續,實現平穩轉制。第四,多項制度配合。有人認為養老改革可很快實現轉軌,實際上任重道遠。改革要么降低養老金標準,要么多付出勞動,以實現養老金可持續。前者可降低替代率,杜絕退休工資拿得比在職高的現象;后者可延長退休年齡,但要早做,拖得越久,越難解決50。養老改革也需以稅收制度完善、企業年金法律體系健全養老金資產管理機構能力提升、居民養老保障和投資管理意識增強等為保障。
四是促進教育和科技進步。未來我國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不是一句空話,而需要實實在在的支持。首先環境寬松。要抓主要矛盾,把握好創新與監管的平衡。其次建立基本的社保體系。創新要冒風險,如果人們知道即便失敗,也有飯吃、有房住、有病看,就會敢冒險、敢創新。第三控制房價。創新創業靠的是年輕人,但其多半沒錢。一個城市房價太高,把他們都逼走了,何談創新。這是深圳過去超越香港的主要經驗未來也有可能成為限制其長遠發展的障礙。第四重視教育。要重視母親和少兒的教育重視基礎教育,提升教育覆蓋面、教育公平性;重視理工科教育,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和科技進步周期長、見效慢、不可控(熊彼特也認為創新性破壞難找規律),因此我國當前還是要以人、財、物的儲蓄為本,教育和科技為輔。
責任編輯:范迪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