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提出,信用債應該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這一觀點引發了各方學者與專家的一場論戰。
央行有關專家指出,這種觀點并沒有充分考慮債券市場的特點和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歷史和環境。
該專家認為,信用債市場本身就由于風險相對較高容易出現波動,如果要求信用債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將直接導致銀行對信用債的認購需求銳減甚至消失,使得信用債發行陷入停滯,利率出現大幅波動,甚至可能引發發債企業資金鏈條斷裂等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會直接打亂信用債市場的發展進程。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jjbd21;李河)、金融時報(馬梅若)、財新網、政信三公子
樓繼偉: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
今天(12月20日)上午,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舉辦“深圳先行示范區首屆金融峰會”上,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發表重磅講話。
他直指債券市場的問題很多,他認為信用債應全部退出。他表示,要加快促進解決債券市場的問題,不然會是下一個風險集中的爆發點。
樓繼偉指出,相對于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是短板。
2015年股票市場經歷了大股災,在此之后,股票市場的改革加快。科創板注冊制、凈值型證券基金、強化退市制度、規范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加大股票欺詐處罰力度等措施相繼出臺,當然需要改革的內容還有很多。相比較而言,債券市場改革已經落后。
今年以來,債券違約事件頻頻發生,特別是大型國企違約事件更是影響相關地區國企和政府的公信力。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市場分割,發行和監管不統一。發行的審查有證監會、人民銀行、發改委,多頭管理。特別是銀行間市場早已不是銀行間融通資金的定位,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都可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上市債券,包括中期票據。
其次,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分割,同債不同價。這種分割狀態,會導致為爭取市場份額而放松標準。7月份,央行和證監會決定同意兩個市場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這是可喜的變化,建議盡快落地。
還有,銀行間市場債券多為銀行大量持有,商業銀行既承銷又持有,市場流通性差,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商業銀行受損。債券市場的問題還有很多,解決的基礎性條件是發行標準、交易流通、監管機制的統一。按照《證券法》,市場應是交易所市場,監管機構應是證監會。銀行間市場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全部退出,利率債(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可在兩個市場同時交易,結算要打通,既方便銀行間抵押融資,又促成兩個市場同債同價。基礎性的問題解決后,債券市場改革的內容還有很多,要問題和目標導向加快推進,不然會是下一個風險集中爆發點。
業內人士:沒有否定銀行間市場
只提出“分層”和“風險隔離”的概念
業內人士“政信三公子”表示,樓繼偉的一番言論,其實是在拿股票市場來對標債券市場。
股票市場是分層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分層本身,就對發行人的屬性和風險進行了衡定。
既然低資質發行人,一般情況下是上不了主板的。那么,為什么低資質發行人可以上銀行間?
樓繼偉沒有否定銀行間市場,只是提出了“分層”和“風險隔離”的概念,避免火燒連營。
央行有關專家:信用債離不開銀行間市場
圖 / 圖蟲
據金融時報報道,12月20日,記者就信用債是否應當退出銀行間市場的問題采訪了人民銀行有關專家。
該專家指出,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中國債券市場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支持政府和企業發債融資、促進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期有觀點認為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這種觀點并沒有充分考慮債券市場的特點和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歷史和環境。
一是發展哪個債券市場,關鍵不在物理場所,而應該看交易主體。信用債投資的專業性較強,需要投資者充分了解宏觀經濟走勢、市場供求以及發行人信用資質等多方面信息,個人投資者參與難度大、風險高。特別是近年來債券違約事件逐步增多,更需要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參與信用債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實際上是機構投資者的債券市場,信用債在其中發行交易,符合債券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要求。而交易所市場以個人投資者為主,與信用債市場的發展要求匹配性較弱,不宜作為信用債主體市場。
二是銀行是信用債的重要投資者。我國的銀行購買和持有信用債是歷史形成的,具有較強的路徑依賴。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債融資,有利于充分發揮銀行資金優勢和在企業信用風險定價方面的專業優勢,使得優質企業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利率發債融資,并在機構投資者之間分散風險。同時,也有利于明晰銀行間市場作為機構投資者市場、交易所市場作為個人投資者市場的功能定位,提高央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調節流動性和利率的有效性。而且,信用債市場本身就由于風險相對較高容易出現波動,如果要求信用債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將直接導致銀行對信用債的認購需求銳減甚至消失,使得信用債發行陷入停滯,利率出現大幅波動,甚至可能引發發債企業資金鏈條斷裂等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會直接打亂信用債市場的發展進程。
三是解決債券市場問題的關鍵是強化信用機制建設和市場紀律約束。近期頻頻發生信用債違約事件,主要是因為部分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同時市場對惡意違規違約問題缺乏必要的約束和懲處機制。這個問題與信用債放在哪個市場發行交易并無關系。交易所債券市場在最近幾年出現的信用違約事件也不在少數,說明這是信用債市場發展到當前階段的共性問題。下一步,關鍵是要完善信用債市場的監管機制,提高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要求,加強債券違約風險防范和處置,健全對逃廢債行為的預防、預警、處置和問責制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強化對市場主體的紀律約束,同時完善投資者保護措施,為信用債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
總的看,我國債券市場格局是過去數十年發展形成的,有我國的特點,總體發展情況是好的。但也要看到,我國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仍存在一些體制機制性的問題,需要通過持續深化改革才能解決。當前宜針對問題加強共識加快改革,實現促進市場發展的初衷,保障市場平穩運行,穩定市場預期。
李河:關于債市,給頭兒匯報一下咱大銀河間
大周末,以敢言著稱的頭兒carry全場,一時間成為了銀河間最亮的仔。頭兒堅定地認為,債市成了直融的短板,而銀行間就應該是銀行之間融通資金的市場,據此開出了信用債去交易所的藥方。
趁著市場熱度,跟參政議政的頭兒匯報幾個基本數。
第一個,今年1-10月,公司發債融資占社融14%,發股融資占社融6.5%。誰是主力,誰是替補,一目了然。
第二個,咱銀河間總托管量馬上100萬億了,地方債25萬億,金融債24萬億,國債18萬億,公司信用類債券16萬億,托管規模穩穩地坐4望3。2015年以來,交易所大力發展場外市場,干了12萬億公司債,現在總托管量16萬億。銀河間這16萬億吃不吃得下,怕是要琢磨琢磨。
第三個,咱銀河間2019年現券成交211萬億,回購成交810萬億。同期,交易所現券成交6.4萬億,回購成交245萬億,其中標準券回購243萬億。誰是主板,誰在優化資源配置,誰在服務股票市場流動性,請領導品品。
第四個,從整個市場看,近800家管理人和不到100家托管人CP形成的大資管,才是公司信用債的主力部隊,占比超過了60%。大家都自稱是合格機構投資者,不能踩雷了就學P2P,狂發公眾號@領導,一哭二鬧三上吊。
第五個,無論從哪個角度,咱銀河間都是當之無愧的金融機構間場外債券市場。發行從2005年起就是注冊制,投資者一直是合格金融機構,現在也不到4000家,交易主要靠姆們不分公交、地鐵、QQ、微信的聊天。縱觀全球,交易所撮合系統怕是也都撮不動債券動輒百萬、千萬的單子。
最后想說,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那肯定對,但是沒有認真了解市場、深入總結教訓的大師,有時候和大炮也就是一字之差。
資深學者張非魚:總結債券市場經驗教訓 防止以訛傳訛
據財新網報道,資深學者張非魚指出:
近期,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提出,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債“滑天下之大稽”,信用債應該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反映出很多人對債券市場發展規律、國內債券市場發展歷史認識了解不夠。
他表示,雖然名為“銀行間市場”,但簡單將我國銀行間市場認定為銀行之間的同業拆借市場,是對我國銀行間市場的誤讀。
從內涵看,我國銀行間市場是一個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場外市場。它起步于外匯市場,還包括貨幣市場(含拆借和回購)、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等多個子市場,是一個大場外市場的概念。銀行間信用債券市場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并且由于及早明確了三大發展理念——依托場外市場、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放松行政管制實施注冊制,從而在短期內實現了產品品種持續推陳出新、市場規模平穩快速發展、信息披露制度不斷完善的良好局面。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銀行間債券市場已成為我國金融市場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以來,交易所市場開始調整原先“重股輕債”、“以債市調節股市”,面向散戶、場內撮合集中交易的發展思路,在債券發行和交易機制等方面模仿銀行間市場,比如實行公司債改革,并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在場內撮合交易機制之外也推出了詢價交易機制,實質上全面復制并再造了一個銀行間債券市場。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銀行間債券市場這些年發展的理念是正確的,其意義不是一部《證券法》所能簡單概括的。
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走過彎路,也有成功經驗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一些錯誤的觀點沒有得到澄清,導致以訛傳訛;好的經驗沒有很好的總結,導致一些人存在認識的誤區。
同時,由于債券市場的公開透明性,我國經濟和制度中扭曲的一些問題都會在這個市場集中反映,出現了惡意逃廢債、地方債券的價格扭曲、國債收益率曲線不健全、大股東惡意占用企業資金的問題。大家都以為是金融市場的問題,其實這是不對的,實際上這些問題反映了政府部門對市場過度干預、地方國企改革不到位等問題。在《證券法》修改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占比高達80%的銀行間債券市場。這些情況黨中央和國務院都看到了,在這次的經濟工作會上提出了要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對于債券市場的一些問題,不能犯診斷錯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目前大的發展格局是好的,針對一些體制機制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推動市場整體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趙子牛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