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樓繼偉這是給央行挖了一個多大的坑?|附全文解讀
來源:吳小平財經
作者:老吳小金嘴
被樓繼偉的演講刷屏了!
樓繼偉對信用債、金融去杠桿等資本市場提出了八大問題和建議,言辭犀利。
在老吳看來,前財長發言,挺溫和的,都是被互聯網發酵了。老吳也協助發酵一把,對八個觀點逐一做一番解讀。
樓繼偉:原財政部部長、原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現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
樓繼偉炸場言論要點回顧
第一、金融亂象對國內大循環的危害。
歐美是“影子”銀行,它有正面作用,也需要管制,我們銀行的“影子”一點正面作用都沒有。進一步放大了相關行業的杠桿水平,積聚了風險,P2P泛濫,風險事件頻發,銀行同業拆借早已不是頭寸調劑,拆借的范圍也超出了同業。實體經濟沒有足夠的收益,資金被抽入金融行業。高杠桿、高風險、高利潤運營,金融行業的利潤比其他所有行業的利潤總和還多,帶動實體經濟的利率大幅抬升,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嚴重影響了雙循環發展,特別是國內大循環。
第二、金融回歸本源,為實體經濟服務。
第三、去杠桿治理亂象的方向不能動搖。
宏觀杠桿率再次提高,大約比去年年底提高了20個百分點,達到了260%,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表現。非常時期政策我們應該考慮有序退出了,我再強調是考慮有序退出,不能說立即就退,而是必須逐步退。
治理金融亂象雖取得重大的成果,但遠未成功,資金池的清理、資產凈值化、取消剛兌、高風險機構的排查清理、金融基礎設施紊亂等現象還需要繼續整治。
第四、混業經營不是方向,要向分業轉型。
第五、相對于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是短板。
非銀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可在銀行間市場發債“滑天下之大稽”。銀行間市場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利率債可在兩個市場同時交易,結算要打通。
第六、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解決辦法,可以限制與單一平臺合作的銀行數量。對某數據金融平臺的約談和暫停上市,實際上是防范系統性風險于事前、事中。如果系統性風險已經爆發,政府不得不去救,那么納稅人恐會損失。
第七、宏觀審慎監管要面向事前、事中。
第八、系統性風險處理要以納稅人利益為上。
按照目前的制度安排,人民銀行負責宏觀審慎監管,但顯然沒有做到防范于事前、事中。比如救助包商銀行,存保基金、再貸款等花了1700億,實際上是納稅人承擔了損失,系統性風險處理要以納稅人利益為上。
我多次表示反對赤字貨幣化,也就是財政赤字通過向央行要資金或者向央行直接負債加以彌補,但是用再貸款救助系統性風險造成的損失沖減應該交由中央財政的利潤,造成財政赤字擴大,成為貨幣赤字化,我更加反對,后者操作不透明,缺少全國人大和社會監督,隱含道德風險。
老吳逐條點評:擔心收縮預期過緊
第一,說影子銀行“一點正面作用”也沒有,這太過分了。影子銀行的誕生和發展,是傳統金融受到拘束,無法順利向實體輸出信貸的結果。夜壺確實不美,但尿后不必痛罵。
第二,金融回歸本源,要為實體經濟服務,這個定論肯定是對的。問題是,如何落實。疫情至今,宏觀數據很好,但為什么迄今兩極分化,老吳依然聽聞身邊有大批中小企業無法順利得到價格合理的資金支持?
第三,去杠桿這句話,似乎如元始天尊法寶,祭出來就百病包治。但其實不用刻意去什么杠桿了,明年名義GDP增速大漲,算是分母變大,不用特意壓制社融增速,杠桿率自然就是前高后低。如果刻意搞什么政策常態化,倒擔心收縮預期過緊,股票后果也不好。
第四,混業經營不是方向?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者。我看,國內金融的競爭,中外金融的比拼,到最后都是資本體量的對撞。適當混業沒什么,做好內部風控就好。上百年來,美國金融也是來回在混業分業上折騰,吃了這么多虧,迄今也沒什么定論。
第五,股票市場不錯,債券是短板。很對,中國沒有401K,沒有稅收優惠,自然大多數人只看短期,喜歡股票;不看長期,債市發展自然有限。至于最近債券市場的小小動蕩,這個事兒也要讓央行背鍋?
第六,金融大數據平臺大而不倒?其實能倒,倒了也問題不大。慢慢拆就行,慢慢加資本金限制就行。在中國這種單一制國家,沒什么互聯網企業可以號稱自己大而不能倒。前財長說,讓螞蟻金服限制合作在15家銀行,不要擴大。這是毫無意義的建議,只會造成銀行之間的惡性價格比拼,會產生更離奇的尋租事件。
第七,宏觀審慎要面向事前,事中。這個判斷同意,但屬于雞湯一杯,似乎沒傳遞什么特別思想價值。
第八,要以納稅人利益為上。前財長暢談保護納稅人利益,很好!這里就不細致評論了。他說,鑄幣稅是最終是流向納稅人的,但他又說反對赤字貨幣化,因為損害納稅人。那我得說,貨幣化后,財富增值也是流向整個社會的,這難道不是這個西方理論的最重要理論起點嗎?看來,還得加強中國財富流向的整治和管理。這又是一個巨大的無解問題。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