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保監會曝光險企玩保單“變身”:保額縮減98%,1.68億變316.64萬!
來源:A智慧保
作者:木子
現在,談保證保險色變。要么險企賠得很痛,官司纏身不斷,要么就是消費者被坑得很慘。7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侵害消費者權益通報,一家險企保單“變異”,保額瞬間縮減98%,保險金額由正常的1.68億元瘦身至316.64萬元。
7月28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關于太平財險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通報。該通報文件指出,太平財險通過補充協議更改備案條款,將保險金額縮減至原金額的2%,漠視并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為此,消保局決定予以全網通報,并給予其他金融機構以警示。消保局表示,將嚴格依法依規對太平財險進行處理。
從提示退保產業鏈風險,到醞釀個人保險實名制管理,再到互聯網保險銷售可回溯,在銀保監體系下發的各項文件中,消費者的合法利益保護始終是監管工作的出發點。
從通報信息看,消保局列出了太平財險具體的“變身術”。
禍起貸款履約保證險
消保局指出,2015年11月,太平財險上海分公司與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租賃公司”)簽訂《二手車商融資項目貸款履約保證保險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雙方同意在此協議項下開展業務。
其中,《協議》規定,租賃公司向有二手車輛庫存且具有融資需求的車商提供融資服務,車商向租賃公司支付租金;為保證車商履行支付租金義務,租賃公司向太平財險上海分公司購買貸款履約保證保險,并直接向太平財險上海分公司支付保險費。
在太平財險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貸款履約保證保險》保單中,車商是投保人,租賃公司是被保險人,保險金額為貸款本金加利息,保險期間為貸款期限(一年期),保險費率為2%。
自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太平財險上海分公司累計承保保單1289筆,保費收入合計739.51萬元,保險金額合計4.69億元。
一樁好端端的化解企業融資難的事,卻在后續工作中被異化了。這源于保險公司通過補充協議形式變更了承保責任。
條款變身引發的騙局
資料顯示,2018年9月,經太平財險總公司批準,太平財險上海分公司與租賃公司簽訂《二手車商融資項目貸款履約保證保險合作協議之補充協議》(以下簡稱《補充協議》),重新設置了承保和理賠條件,包括對累計賠償限額等做了修訂。
《補充協議》中“本項目累計賠償限額為實收保費的110%”等內容,與2015年備案的《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貸款履約保證保險條款》第八條“本保險合同的保險金額為投保時投保人與被保險人訂立的《借款合同》中列明的貸款本金與利息之和”的內容相比較,《補充協議》對總的賠償金額進行了大幅縮減,下降幅度高達98%。
總公司點頭,分公司操作,一起離奇的協議就這樣成立了。
據統計,按照原本的保單條款,2018年9月-2019年3月,太平財險上海分公司累計承保保單201筆,涉及投保人59名,保費收入合計316.64萬元,保險金額合計1.68億元。
但是,按照《補充協議》,太平財險上海分公司實際承擔的總體賠償責任從保險金額1.68億元變成了實收保費的110%,也就是348.3萬元,二者相比差額近1.65億元。太平財險上海分公司出具的保單所用條款均為2015年備案的《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貸款履約保證保險條款》。
消費者權益VS保險公司利益
消保局表示,上述行為,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等基本權利,而且也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保險,作為分散風險的金融產品,原本就是誕生于風險之中。消費者購買保險的目的,便是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而改變保障條款,縮減消費者應享受的保障權益,保險于消費者的意義,也就大打折扣。
其實,對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銀保監會在發布的政策中反復提及。
今年4月,銀保監會曾通報批評浦發銀行、中華財險兩家金融機構。其中,中華財險上海分公司因信用貸款保證保險業務存在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被監管罰款80萬元,并被停止接收信用保證保險新業務2年。被罰的主要原因就是與不具備網貸資質的機構進行合作,也未在合作約定的時間內做出是否賠付的核定,未按規定使用經過批準或備案的條款。
2020年4月17日
信用保證保險再惹禍!銀保監會曝光一家險企:罰80萬,叫停2年新業務!
保證保險風險大,被認為是保險業風險最難把控的保險產品。數年前,監管部門就開始在行業摸底這一類業務的承保情況。浙商財險、長安責任險曾經絆的大跟頭,讓行業吸取了教訓。不過,并不能因風險大、難把控而惜賠拖賠、私改條款規避高額賠付。2018、2019年,監管部門連續發文整治這一市場,并發布新的保證保險新規來規范業務發展。
在規范行業發展的同時,銀保監會也提醒消費者,加強對貸款類保證保險的風險認識。
責任編輯:王進和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