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營收競爭時代降臨:互聯網巨頭與開放銀行中臺對決
據此前公布的數據,超過一半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類企業(yè)在使用阿里云的服務。星巴克集團全球渠道拓展及咖啡茶品總裁John Culver曾經表示,阿里巴巴和星巴克的合作吸引了消費者更高頻次地購買,形成了雙贏局面。
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與科技革命給了企業(yè)新的壓力與機遇,開放幾乎是這個時代賦予企業(yè)的共同選擇。而開放策略,與互聯網、IT圈甚至金融行業(yè)的業(yè)務拓展和營收增長似乎也表現出了越來越強的關聯性。
8月16日晚間,頗具爭議的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趣店發(fā)布了2019 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趣店集團錄得總收入22.2 億元人民幣(3.2億美元),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調整后凈利潤11.6億元人民幣(1.7億美元),同比增長57.1%,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趣店集團創(chuàng)始人、CEO羅敏表示:“第二季度,我們的凈利潤和用戶數都再創(chuàng)記錄,開放平臺業(yè)務表現也超出預期。截至目前,趣店與100多家持牌金融機構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同時,趣店集團CFO楊家康也表示:“基于開放平臺業(yè)務的強勁增長勢頭,我們很有信心完成2019年全年調整后凈利潤超45億元的目標。”
從高管回應中不難發(fā)現,趣店的良好業(yè)績指向了共同的原因:開放平臺。
在IT圈,開放平臺有更為專業(yè)的表述,即為“中臺”策略。而在金融圈尤其是銀行圈,開放平臺策略近年也是大行其道,也就是常說的開放銀行策略。
互聯網與金融機構的開放策略
近兩年,如果關注互聯網和IT圈,在各種大會和演講PPT中,“中臺”成為越來越常見的詞匯。尤其是阿里、騰訊、華為等一眾巨頭,已經掀起了中臺化革新浪潮。
而在開放銀行的旗幟引領下,銀行業(yè)也正加速走向開放。恰逢近日,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一篇署名文章《開放銀行,救不了銀行》在銀行圈亦被很多人轉載、討論。
如果說開放平臺最初更多是被頭部互聯網公司用來改善自身組織架構,節(jié)約成本,提高效率。今天談論的開放平臺,顯然是升級版。
如果將時光倒流到10年前,互聯網圈和金融圈原本互相不熟悉,不是一個圈子,雙方對接合作原本是一件費時費力,且成本昂貴的事情。但是互聯網和科技的發(fā)展,金融的發(fā)生越來越滲透到生活中的多種場景。隨著互聯網巨頭對金融行業(yè)的涉及和金融行業(yè)頭部公司自身金融科技實力的發(fā)展,雙方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競爭與業(yè)務重疊。
一位互聯網銀行業(yè)務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用戶才是商業(yè)戰(zhàn)場的中心,如何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借助平臺化的力量可以事半功倍。
如何觸及用戶?傳統金融機構的傳統方式或許是挨家挨戶推銷信用卡,或者借助銀行網點等待客戶上門。而如今,互聯網的出現令金融機構明白顯然不能如此高成本低效的獲客,與場景合作,是最省時省力的方法。
該人士指出,雙方合作在此前并非易事,系統對接就需花費上百人團隊的數月努力。但如果有開放平臺,意味著雙方合作可以通過標準化對接,極大節(jié)省時間成本。這時候,誰的平臺被接受的程度高,開放的程度高,在這個藍海市場中,就更容易搶得先機,拔得頭籌。
營收競爭時代降臨
目前來看,較早實行開放策略的機構已經實現領跑,取得了令人眼紅的成績。
趣店在Q2財報中交出的亮眼成績與其開放平臺策略不無關系,有業(yè)內人士指出,開放平臺基本上沒有新增運營成本,營收就幾乎等同于利潤,這讓趣店能夠獲得可觀的無風險低成本收益。
此外,較早實行中臺策略的阿里巴巴也保持了財報強勁增長勢頭。8月15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季度業(yè)績,以持續(xù)強勁增長開啟新財年。本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達人民幣1149.24億元,同比增長42%,經調整EBITDA同比增長34%。超出分析師預期。
除了中國市場新消費的強大推動力外,與阿里的開放策略也有所關聯,其技術輸出、場景與渠道合作,均為其帶來了持續(xù)的營收動力。據此前公布的數據,超過一半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類企業(yè)在使用阿里云的服務。星巴克集團全球渠道拓展及咖啡茶品總裁John Culver在7月25日的星巴克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分析師會上表示,阿里巴巴和星巴克的合作吸引了消費者更高頻次地購買,形成了雙贏局面。
傳統金融行業(yè)開放策略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比如在極力推行開放銀行策略的平安銀行2019年中報中,其營收達678億元,同比增18.5%,凈利潤154億元,同比增15.2%,成績亮眼。
也因著前人成績斐然,金融、科技行業(yè)紛紛擁抱開放,但這股金融行業(yè)的開放潮能取得怎樣的未來,行業(yè)目前雖然滿懷期待,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
薛洪言在文章中指出,國內的開放銀行是銀行主動擁抱場景,意在場景中獲客,做大市場規(guī)模。場景方主動擁抱金融,有了互聯網金融;金融機構主動擁抱場景,則有了開放銀行。但一來一往,并未脫離場景金融的范疇。
而國內開放銀行的開放主要表現為賬戶開放、貸款開放和科技開放。但面對目前金融科技公司的強大競爭,金融科技公司有數據、場景和先發(fā)優(yōu)勢,銀行科技開放,路在何方?
對此,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fā)在8月9日平安銀行對公開放日上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提問時表示,目前的零售場景已經逐漸脫離了銀行業(yè),無論是支付還是投資理財已經越來越少有用戶專門為了這個服務去找金融機構服務,需要在場景中解決。所以這是余額寶、螞蟻財富這一類的平臺被看好的原因,這個趨勢是不可更改的。
“某一家銀行或者金融行業(yè),能不能在場景中把自己的服務做好發(fā)展起來,這關乎機構的能力,在未來一定有機構這樣做。我無法評判‘開放銀行,救不了銀行’這句話的對與錯,也許不是所有銀行都適合做開放銀行。但是我認為未來一個成功的銀行一定是開放的,它可能是一個從場景或者互聯網公司中發(fā)展出來的銀行,也可能是從傳統銀行中轉型出來的銀行。但這個方向是我們一定要堅持的,也是我們認為必須把握這個時代采取正確策略加入的。目前看,開放銀行至少可以貢獻我們業(yè)務的一部分。”他指出。
責任編輯:張文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