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9月16日消息,由《銀行家》雜志主辦的“2018中國銀行家論壇”今日在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轉型創新 重新出發”。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潤中在演講時表示,數字經濟發展本身面臨融合創新發展不均衡、經濟活動主體權責不明晰以及銀行業自身數字化能力短板等問題,對銀行業既有利益格局、行業秩序、治理體系和未來發展帶來新挑戰。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黃潤中:
尊敬的于主席、王社長,各位嘉賓,朋友們,女士們和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秋爽的北京,天高云淡,借此金秋之際,非常高興受松奇社長之邀參加“2018年中國銀行家論壇”。首先,我受潘會長委托,向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也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 借此機會,結合論壇的主題“轉型創新,重新出發”,我就“以數字化轉型 加快新時代銀行業現代化發展”的題目,談幾點個人粗淺認識,拋磚引玉,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新時代銀行業現代化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我國發展的新戰略目標。在驅動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諸多因素中,數字經濟可以說是最令人矚目的,也是我們銀行業目前關注的重點。從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重要生產因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現在,我們身處其中,時刻感受數字經濟迸發出的磅礴力量,它推動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萌發,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加速向各領域廣泛滲透,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資源匹配成本,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數字經濟正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帶動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生產關系的再造、經濟結構的重組、生活方式的巨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同時,數字經濟發展也面臨融合創新不足、產業轉型陣痛、經濟活動主體權責不明晰等問題,對既有利益格局、行業秩序、治理體系、政策法規帶來新挑戰。同樣,對于正在新一輪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創新的銀行業來說,數字化成為轉變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建設現代銀行業體系的重要推手和動能。
2018年,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未來銀行的五種形態,對于傳統銀行業,該項研究認為實現了現代化和數字化的“優化銀行”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那么,什么是現代化銀行?它的實現路徑是什么?
結合目前國內外銀行業發展研討與實踐,我認為銀行業的現代化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一是服務理念現代化。從以客戶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融入共享經濟轉變。客戶即用戶,用戶即客戶,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起來,相得益彰。二是公司治理現代化。構建科學健全、運行高效、制衡有力、權責明晰的公司治理體系和架構,由大股東控制向科學民主的智慧決策機制轉變。三是技術手段現代化。以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數字化為基礎,進行渠道建設,從線下擴張向“線上+線下”結合,“人工+智能”多位一體的服務模式轉變,高效地響應客戶需求和社會需求,大幅提升客戶服務效率和銀行運營管理效率,大幅降低成本。四是發展理念現代化。回歸主業、支持實體經濟,專注專業,從拼規模的外延式發展向追求高質量、集約化的內涵式可持續發展轉變;從“大而全”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向“小而美”的精細化、個性化、專業化的方向轉變。五是企業文化現代化。更加注重職工隊伍建設的科學性,從片面的物質激勵向全面激勵轉變,設計更加包容的制度流程等方式逐步培養新興競爭環境下的組織文化,激發員工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六是全球化的視角。從立足國內市場向國外市場逐步拓展,響應國家開放包容的倡議,積極支持“一帶一路”的建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擴圈。
現代化銀行的建設,是以數字化為路徑、新業態為標志,可持續為根本。一方面,銀行業需進一步推動組織架構轉型,建立適應金融科技發展的組織架構,實現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科技驅動金融創新的潛力,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轉型升級,適應新的戰略發展要求。同時,要加強傳統金融領域和的跨界融合,推進金融服務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與質量,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二、數字化發展方興未艾,現代化銀行初顯端倪
從信息化建設到金融科技,從互聯網金融到數字化轉型,幾十年間科技帶來的快速變革給作為中國金融中流砥柱的銀行業所帶來的影響越來越深刻,而銀行業作為推動金融科技不斷迭代更新的角色一直在深化。在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中,數字化驅動銀行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不斷取得新進展,體現在基礎設施、技術架構、渠道建設、產品創新、客戶體驗、精準營銷、信貸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
一是基礎設施更加優化。經過多年建設,銀行業已經具備了強大的系統能力,計算機軟硬件能力、數據倉庫、CRM、等都具備了支持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和業務運營的能力。目前,正積極引入云計算服務和大數據技術,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利用率,為更好開展現代化銀行建設打好基礎。
二是全面應用于業務流程。數字化轉型對業務流程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從前臺營銷到后臺運營,目前商業銀行基本實現了數字化運營,為傳統業務流程提供了新的業務模式,極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構建全面的大數據應用視圖,將數據分析應用到管理流程、營銷模式、產品創新以及業務優化的多個方面,實現數據分析業務價值的最大化。
三是提升用戶體驗。用戶體驗提升是金融服務行業永恒的話題,伴隨數字化運用日趨廣泛,為商業銀行服務升級和線上渠道用戶體驗改善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此外,通過與外部平臺合作,實現場景與金融服務的無縫對接;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持,多角度識別用戶需求,開展精準營銷,定制化金融服務和個性化解決方案;利用新興技術和設備將物理網點打造成為用戶體驗中心,并通過線上線下渠道的整合實現用戶體驗的革命性提升。
四是加快產品創新。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出現與快速發展給銀行數字化轉型帶來新的機遇。尤其是在支付結算、存貸款與資本籌集、投資管理等領域全面對銀行業賦能,銀行業產品創新日新月異。工商銀行成立了區塊鏈與生物識別實驗室,在扶貧等項目中已有應用。建設銀行及農業銀行部分網點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提供“刷臉取款”業務。
五是強化風險管理。在完成了數據集中的基礎上,結合生物識別技術,交叉驗證用戶信息真實性,并借助VR技術進行現場調查,以及非結構化的圖像數據為遠程決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機器學習技術的配合使用,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分析相似行為、實現了復雜數據環境下的異常交易識別,銀行業風險管理水平和質效進一步提升。
六是賦能新業態。當前,部分銀行高度關注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新經濟、新模式、新趨勢,將數字化發展提升到集團戰略高度。對內探索體制創新,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對外主動擁抱互聯網,積極推進與科技巨頭深度合作。為利用市場機制擴大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發和應用場景落地,商業銀行紛紛探索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和同科技巨頭深度合作。建行、民生、興業、平安、招商和光大6家銀行陸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工、農、中、建、交分別與京東、百度、騰訊、阿里、蘇寧達成了戰略合作等舉措,進一步激發商業銀行技術創新的活力,賦能銀行業科技的可持續創新發展。
三、數字化發展不均衡掣肘銀行現代化建設
盡快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取得了相當的進展,但是,從當前,從銀行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看,經濟增長乏力導致銀行不良資產的回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加快帶來利差的進一步縮小,數字經濟發展本身面臨融合創新發展不均衡、經濟活動主體權責不明晰以及銀行業 自身數字化能力短板等問題,對銀行業既有利益格局、行業秩序、治理體系和未來發展帶來新挑戰
一是金融脫媒,銀行首當其沖。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傳統金融體系內扮演者信息中介的角色,在數字經濟下,傳統金融體系的脫媒化趨勢愈演愈烈,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中介,低效率和高成本的問題日漸突顯。傳統銀行的存、貸、匯分別由第三方機構來替代,以第三方支付、余額寶、P2P和眾籌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利用大數據優勢,使得金融市場幾乎達到沒有金融中介的狀態,成本更加低廉、效率更高,嚴重削弱商業銀行在傳統體系內的金融中介作用。
二是場景金融,銀行難以融入。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使得新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高效、便捷、場景化的金融服務愈發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新的數字競爭對手以及客戶更快、更廣泛地使用數字化銀行服務。在開放技術條件和共享經濟下,實體經濟和互聯網企業構建的場景可以實現自我信息采集,自我風險評估,從而提供金融服務,而對銀行挑戰最大的地方在于,很多新的場景與銀行無關,2017年,有超過1/3的用戶在銀行資金占其所有流動資金的比例相對減少,這種現象在80后、90后、00后年輕用戶群體中尤為明顯。
三是敏捷性差距較大。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許多業務決策需要跨部門的合作,要求處理數據的速度快、時效性強,需要構建適應性強的核心銀行業系統來創建靈活敏捷的業務環境。但長期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形成了以部門及產品為主的管理及經營模式,部門的管理和產品的審批具有較強的獨立性,無法滿足這種適應市場變化的敏捷的運營模式。
四是數據的挖掘、保護及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處理方式是商業銀行運營的核心技術,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首先體現在信息創造方式的改變。在長期經營過程中,商業銀行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信息,但運營模式決定其具有高服務成本,信息處理處于劣勢,而對相關信息的利用仍處于初步階段,亟須完善數據治理能力,提高數據質量及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
五是科技人才及資源投入有限。人才和文化是整個組織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傳統商業銀行相比新型金融或非金融機構在數字化人才儲備、企業文化方面均存在不小的差距。同國際大型銀行相比,摩根大通科技人員占比17%。相比之下,我國占比最高的工商銀行僅為為3.2%,遠低于國際大型銀行水平。據麥肯錫統計,國際領先銀行在數字化轉型上的投入占到利潤的15%-20%,而我國商業銀行中,中國銀行公開披露科技方面的投入占其營業收入的1%,光大銀行用2%的凈利潤進行科技創新,興業銀行2017年信息技術預算在全年營業收入中的占比2%,均遠低于國際大型銀行的投入水平。
四、順應新時代,以數字化推動銀行現代化發展
立足新時代,要充分認識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關鍵是實現路徑,加大銀行業秩序和市場規則適應性調整力度,加強對數字經濟新業態的戰略指導、制度設計、政策支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提升整體的發展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的銀行業體系。
一是加強戰略定位,創新經營理念及管理模式。當前大部分銀行已經明確了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方向及發展目標,但執行層面的管理模式創新及經營理念的轉變仍需突破。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涉及整個業務及管理流程體系的重塑,更是用戶服務模式、服務理念的創新。要從戰略高度整體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將數字化轉型意識深植入各部門、各層級、各業務,加強組織領導,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探索構建“敏捷型”組織構架,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步伐。
二是展開跨界合作,打造數字化、場景化金融生態。銀行面向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是構建屬于銀行自己的“金融生態圈”。銀行應建設開放式網絡服務平臺鏈接用戶,融入共享經濟,通過平臺滿足用戶各種金融所需,同時通過“平臺”鏈接合作伙伴,將用戶、銀行和服務及商品的提供者連接在網絡上,搭建場景化的金融服務,全方位評估用戶的真實狀況,為金融服務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滿足消費者金融和非金融的需求,構建開放的、以滿足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數字化、場景化金融新生態。
三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源,構建有銀行特色的服務體系。銀行的核心價值在于信用,銀行生態圈應該以信用為背書,以服務為手段,以產品為依托,通過整合資源、專業咨詢、金融產品、撮合交易、發布信息、技術支持、風險控制、政策引領,等等方式,指導、幫助、培育客戶成長,通過支持用戶做大、做強,來獲得自身利益,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
四是加大資源投入,確保可持續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將成為下一個十年的戰略重點,也是增量資源投入的重點領域,我國銀行業應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并進一步明確投入的重點領域和環節。首先,加大人才儲備,重點儲備具有金融與信息科技雙背景的人才。同時,加大對現有管理人員及員工的數字化培訓。其次,增加對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的資源投入,加速推進相關技術在業務領域的廣泛深入應用,盡快形成新業態和強大規模效應。
五是深挖數據資產,提高數據治理能力,提升數據經營能力。當前,銀行積累的海量內部數據分散在各個系統中,尚未實現全面的數據開發與共享。與此同時,可獲得的外部數據越來越多,與銀行自身擁有的數據有機結合將形成強大的金融創新力和生產力。銀行業要認識到互聯網背景下數據是銀行的重要資產,提升數據治理的能力,樹立有效經營數據資產的經營理念。探索將銀行內部數據、政府部門數據及企業數據進行有效邏輯整合,按照監管部門的XX指引,合規創新,形成數字化經營能力。
六是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共同防控跨境金融風險,筑牢防范系統性金融危機風險的安全網。數字化是一把雙刃劍,也隱含著風險。高效的同時也使得風險傳播快、跨度廣、傳染大,既有風險和新技術風險同位共振可能性加大,增加了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要高度重視、落實銀行業監管原則的要求,了解風險,交流合作,共同防控數字化帶來的風險挑戰,筑牢金融安全防護網。
在數字化大潮中,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銀行需要通過改變傳統思維與經營模式來適應這個數字化的時代,但更需要銀行主動“擁抱”數字化,打造引領型的現代化銀行體系。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協會在銀保監會的正確領導下,高度重視科技與銀行業的融合發展,以“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行業、服務群眾”為責任擔當,“想行業之所想,急行業之所急”,先后成立了金融科技實驗室、遠程智能應用實驗室,籌建成立信息科技委員會、銀行業數據報送平臺、銀行聯合授信管理系統,打造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服務平臺,積極履行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責,為推動新時代現代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