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頂之劍落地 30萬億銀行理財躺著賺錢已成歷史

懸頂之劍落地 30萬億銀行理財躺著賺錢已成歷史
2018年03月30日 07:31 新浪財經

  來源:微信公眾號“新浪金融研究院”

  文 | 新浪財經 徐巧  

  歷時四個月,資管業務指導意見終于獲批通過,且規格頗高。

  3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通過《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業內俗稱的“資管新規”。

  四個月前,央行牽頭、“一行三會一局”聯合出臺《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旨在打破剛性兌付、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引導資管行業回歸本源。

  “賺快錢的年代已過去了。”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分析指出:“在嚴監管時代,最可怕的其實并不是資管新規,而是眾多機構依然對監管放松抱有幻想。”

  新規一旦落地,近30萬億元規模的銀行理財無疑將受到最大沖擊。

  回顧銀行理財的發展,最初由表內演繹而來。2004年,央行放開存款利率下限和貸款利率上限,推動利率市場化,中小股份制銀行紛紛謀變創新。受限于存貸比等其他監管指標,銀行在探索中開始發行表外理財產品。從2004年至今,銀行理財從千億元迅猛擴張至近30萬億元,在百萬億的大資管業中成為絕對的霸主。

  新規行將落地,銀行理財將如何應對?

  招行新年打響申請資管公司第一槍

  尚待監管審批

  在談具體產品轉型之前,銀行理財業務必須解決組織架構的問題。

  “新規之后有望推動銀行資管子公司的落地。”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表示。

  “銀行資管子公司迎來破冰,這是資管業務發展的最優路徑,既實現了銀行資管業務的獨立法人資格,有助于其獨立持牌經營,也有利于真正打破剛性兌付以及實現風險隔離。”招商證券在一份研報中分析指出。

  根據指導意見,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管業務的金融機構,應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事實上,日前招行打響了新規后申請資管子公司的第一槍。

  3月23日,招行發布公告稱,擬設立全資資管子公司,初始注冊資本暫定50億元,注冊地原則上立足深圳。公告表示,同意聘請專業中介機構輔助本公司籌建資管子公司。此決議尚待監管層審批。

  作為市場NO.2,招行的理財規模僅次于3萬億梯隊的工行。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招行理財產品余額2.1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

  值得注意的是,招行并非首家申請資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早在2015年,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都曾申請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但監管機構態度不明,未有進展。2016年底,農行、工行、建行、中行先后發布公告,稱將設立資產管理公司,展開債轉股業務,注冊資本均在100億元左右。四大行債轉股子公司在2017年紛紛獲批。新規落地后,四大行究竟會成立新的子公司專營資管業務,抑或是將理財業務納入債轉股子公司,仍待觀察。

  “提了申請,監管機構就會認真來對待。我們鼓勵更多主體參與,主體專業化有利于提高競爭和效率。我們是歡迎(這些專業機構的設立),但是要有一定審批程序。”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24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間隙接受記者采訪時回答道。

  換言之,銀行系資管子公司能否順利落地,仍取決于監管機構的放行速度,并非一蹴而就之事。

  銀行理財躺著掙錢時代終結

  統一起跑線上凈值為王

  除了設立資管子公司,在組織架構上清晰梳理,銀行理財還面臨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凈值型產品的轉型。

  “資管業將從躺著掙錢向跑著掙錢轉變。主動管理能力較強的資管機構必將乘勢脫穎而出,在資產、負債兩端表現卓越。”招商證券在一份研報中分析指出。資管新規倡導打破剛性兌付,對產品實施凈值化管理。但長期以來,銀行理財基本靠預期收益做大產品規模。

  那么,在凈值化管理時代,銀行理財對客戶是否還有足夠吸引力?

  “工商銀行不會受到大的沖擊,我們已經在幾個方面做好了準備。”在談及資管新規的影響時,工行行長谷澍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如是表示。谷澍介紹,在產品方面即資金來源端,工行已在打造凈值型的產品體系,逐步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實現產品的凈值化。

  作為市場份額第二大的招行,凈值化業務一直占據大半江山。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招行凈值型產品占理財產品余額的比重為75.81%,同比增長2.93%,規模為1.66萬億元。

  “一是持續推進產品凈值化轉型;二是嚴控理財投資非標債權資產,提高債券、股票等標準化債權資產和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招行2017年報表示,公司高度認同資管新股指導意見,并在凈值化管理、打破剛性兌付等監管倡導的方向轉型。

  銀行理財轉型凈值型產品,意味著客戶將要承擔凈值波動的風險。如果轉型不能平穩過渡,產品凈值波動過大,銀行很可能面臨客戶群體大規模流失。

  一言以蔽之, 近30萬億的銀行理財將迎寒冬考驗。無論是資管子公司的落地,還是凈值型產品的轉型,銀行都任重道遠。資管新規大殺器即將祭出,銀行躺著掙錢時代已經結束。

責任編輯:張琳珮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6-11 松煬資源 603863 9.95
  • 06-04 國茂股份 603915 --
  • 06-04 卓勝微 300782 --
  • 06-03 紅塔證券 601236 --
  • 05-28 因賽集團 300781 16.5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