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等都盯上稅務數據 它真的可以撬動22萬億市場?

銀行等都盯上稅務數據 它真的可以撬動22萬億市場?
2018年03月01日 07:37 新浪銀行綜合

【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來源:一本財經  

  原標題:銀行、投資機構、創業公司都盯上“稅務數據”,它真的可以撬動22萬億市場?

  文 | 二八

  去年年底,一本財經大量采訪金融科技的投資人,讓其預判2018年的投資機會,有趣的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趨勢:

  企業的稅務數據,正在全面放開,這可能成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貸款難的良藥。

  而在這里,金融科技可能蘊含大量機會,甚至誕生多家獨角獸公司。

  這條讓投資機構如此看好的賽道,到底蘊含怎樣的機會和能量?

  01 亟待爆發

  “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因為中小微企業生命周期短,發展不穩定,銀行一直不太愿意給其貸款。

  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統計,目前我國2400萬戶企業中,僅有600~700萬戶在各級商業銀行里有貸款余額。

  但這里市場巨大,行業預估,整個小微企業貸款的市場缺口,至少有22萬億。

  曾有大量的金融科技公司,嘗試用大數據和互聯網來改造這個行業,但結果不佳。

  原因是,能反映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的數據實在太少了。

  在此之前,除了工商數據,掌握在監管部門手中的社保、稅務、交易等多維度數據,都沒有放開。

  盡管這里市場巨大,但傳統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似乎都無法解決這個難題。

  但最近,行業卻有了巨大轉機——一項新的數據正在全面放開,并有可能成為這一難題的解藥。

  國家正在試圖放開稅務數據,中小微企業,可以憑借良好的納稅信用,從銀行獲得無抵押貸款。

  這項舉措有個專業名詞,叫“稅銀互動“。

  事實上,自2015年起,市場上就已有了幾家專注稅務數據的公司,如微眾稅銀、東方微銀、愛信諾等。

  而主流的模式是:中小微授權自己的稅務數據給金融機構,后者再結合其它數據,給銀行一個評分報告,由銀行決定對中小微企業是否放款。

  這相當于,互金公司成了前端獲客和風控的手段,而銀行來提供資金。兩者優勢互補。

  這個模式正在走通。

  比如,微眾稅銀采用全線上申請,中小微企業依靠納稅記錄貸款,最高達300萬元。

  而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人,對于這一新崛起的模式,也頗為期待。

  他們認為,壓抑多年的小微企業貸,可能亟待爆發——這種模式將會在2018年呈百花齊放的狀態。

  稅務數據到底有何魔力?

  這項數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收入、利潤、甚至還能看到一家企業的供應商、客戶都有誰。

  此外,稅務又是一項較為保守的數據,企業會想方設法盡可能去少交點稅。

  因此,基于保守數據放貸,額度會較小,風險相應降低。

  為何稅務數據至今才爆發?

  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隨著營改增、金稅三期等工程的完成,稅務數據造假成本變高。

  金稅三期會用大數據,會從多個維度進行檢驗:企業的收入、成本、利潤、庫存、銀行賬戶和應納稅額等。

  比如,稅務局會知曉紡織行業的平均應毛利、流水,當一家企業與平均水平不符時,能很快反應出來。

  對于一家企業的監控,簡直已達到了上帝視角。

  “現在可以按天,時時對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做一個貸后的監測,知道一家企業每天、每周的收入和支出,做一個指標。”微眾稅銀董事長趙彥暉稱。

  目前,稅銀互動的土壤已逐漸肥沃,想象空間巨大,投資人也準備好資金,準備重倉進入。

  02 問題重重

  雖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在其中耕耘的玩家,還是遇到諸多難題。

  其中最大的難點在于,中小微企業對此的認可度。

  雖然金稅三期在落實,但并非所有的避稅漏洞都被堵上,一般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總會找到方法。

  目前行業現狀是,中小微企業幾乎都會有一些“避稅”操作,他們稱之為“稅務優化”。

  “現在在我們行業,稅務不進行優化,可能存活都成困難。”某燈飾行業的工廠老板稱,很多實業毛利極低,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常的五險一金成本太高,因為他總會做一些“避稅方案”。

  因此,中小微企業主都在心里打著自己的“小盤算”:是多繳稅,獲得貸款?還是避避稅,節約一點成本?

  在這個天平上,目前絕大多數人,還傾向于前者。

  另外,中小微對數據的泄露也有著很大擔憂,將稅務數據授權給第三方金融機構,萬一泄露怎么辦?

  因為稅務中,基本涉及了企業的最高商業機密,比如產品名稱、規格、價格、數量、單價等,非常核心。

  萬一被競爭對手知道了你的底價,以后還怎么談判?

  所以,中小微企業對稅銀互動的接受度,可能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而另一端,資金方中,尤其是大銀行,對此依舊是遲疑態度。

  大銀行對給小企業貸款一直戒心很重,小企業不穩定,騙貸行為也不少,曾讓銀行吃過很多虧。

  盡管現在政府大力鼓勵“稅銀互動”,但金融機構送到銀行的單子,依然通過率很低。

  某稅務數據金融公司的創始人抱怨,他們確實被銀行折磨得夠嗆。

  “我們送過去的企業,稅務記錄非常好了,但信貸員不看,非得按照傳統的方式審批,很多到最后也不批。“

  此外,還需要討論一個嚴肅的問題:稅務數據,對于小微企業貸的風控,到底有多大幫助?

  反應小微企業經營狀況,光靠稅務數據,恐怕遠遠不夠。

  “工商、社保、能源消耗等等維度,都需要參考。”某專注研發企業貸款風控系統的公司創始人稱,稅務數據可能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卻并非唯一指標。

  另外,他認為,數據也不是簡單粗暴地運用,需要深度加工,比如投入產出比,流水的連貫性等組合,形成風控模型。

  票易通的創始人嚴凱也認為:“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或者任何的一家金融公司,曾經證明稅務數據的顯著性,目前還沒有一個定量分析。”

  正因為資金方、貸款方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還不算高,也需要深耕和驗證,所以,行業現在處于一個極為早期的階段。

  03 未來前景

  但正因為行業處于早期,也意味著機會重生。

  現在大銀行的接受度不高,但民營銀行、城商行卻表現積極。

  他們擁抱創新,甚至認為這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東方微銀對外稱,已與很多城商行達成合作,比如重慶銀行合作了好企貸,深圳農商行稅贏貸等。

  甚至有不少的城商行和民營銀行,已開始了主動出擊。

  目前,已形成不少地方格局,當地的城商行與稅務部門達成合作,形成一個穩定盤子。

  比如,廣西地區的桂林銀行,便與稅務部門聯合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開始做稅銀互動的貸款。

  當然,未來最大的機會,可能還是留給金融科技公司。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玩家,都只停留在為資金方提供評分報告。

  而東方微銀正在嘗試更深一步。

  東方微銀的CEO盧寧表示,除了報告,他們還會提供一些金融產品,比如全方位的風控,定量定性的分析,甚至算出利率,并幫助貸后管理等等。

  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嘗試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技術和獲客,并提供一條龍服務。

  稅務數據可以做更深的拓展、挖掘,開發出更多的金融產品。

  由此可見,金融科技和傳統金融的分工,變得越發明顯。

  金融科技提供技術和獲客,而傳統金融提供牌照和資金。

  金融科技漸漸成為供應商,這是一個好的命運嗎?

  絕大多數從業者對此并不悲觀,他們認為,這可能是一個“1+1”大于“2”的合作方式。

  2018年,大多從業者對于行業的發展預期,都不太樂觀,他們認為未來機會不多,創新艱難。

  但不少人卻從黑暗中,找尋到光明。

  投資人們也認為,隨著更多數據的開放,中小微企業市場將徹底打開。

  而每項新數據的放開,都意味著機會眾生。

  黑暗中只要有一絲光明,就會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張明 張明 焦慮的時代也不應做佛系青年在你沒有盡全力拼搏足夠長的時間之前,你是沒有資格去指責這個社會與時代的。
  • 老艾有望企穩反彈.留意二八轉換
  • 劉元春新時期如何處理政商關系?
  • 王禁長安為何在國有車企中賣得好
  • 劉瑞明房地產泡沫帶來嚴重社會危機
  • 盤和林區域產業結構轉換須突出技術
  •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