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初嘗股基甜頭"路轉粉" 但需注意買前風險提醒

投資者初嘗股基甜頭"路轉粉" 但需注意買前風險提醒
2018年02月28日 08:31 證券日報

 ■本報見習記者 吳曉璐 

  “聽說去年港股和美股漲得不錯,這個究竟應該去哪兒開戶,怎么買?”記者春節回到家鄉河南省新鄭市后,記者的表哥拋出了這個問題,引起了周圍親戚朋友對理財話題的興趣,一群人邊嗑瓜子邊聊起了自己的理財之道。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在采訪多位投資者之后發現,大多人理財都比較保守,選擇購買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或者貨幣基金過節,也有人向記者表示,對大宗商品和股票型基金表示關注。

  記者發現,在投資者適當性新規實施之后,去年9月份,李女士在新鄭市一家國有銀行購買股票型基金,2萬元在兩個月既賺了1200余元,初嘗“甜頭”的李女士,對股票型基金由此“路轉粉”。但是經記者了解得知,她在購買之前,并未被提醒投資風險,反而被告知不會虧錢。對此,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應在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之前,告知其需要注意四點風險,信用風險、政策風險、合規風險和系統性風險。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尤其要注意產品能否到期贖回,兌付能否及時;辦理業務時,銷售機構流程是否合規;另外,投資者盡量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

  90后偏愛貨幣基金

  “我一直買的都是某國有銀行的一款產品,是保本的沒有風險,只要是工作日都能提取,而且比存銀行的活期收益要高”,錢女士向《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講述了她的日常理財小妙招。錢女士做建材生意,經常會有一些流動資金,她告訴記者,在春節期間,她也一直持有這只產品,是忠實粉絲。

  據本報記者了解,錢女士購買的這只產品是一款產品C類份額,5萬元起售,預期年化收益率為2.25%,屬于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風險極低。

  跟錢女士相同,另外一位投資者趙女士的風險偏好也非常低,在春節前,她將手頭上的20萬元流動資金集中起來,購買了某銀行的一款期限為3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3月份就到期了,預期收益率也不低,到時候剛好可以取出來用?!壁w女士心里開心,臉上也是笑瞇瞇的。

  在記者詢問是否購買過基金時,錢女士和趙女士均表示,從未購買過基金產品,“因為風險比較高,可能虧錢,所以從來沒有考慮過。”趙女士對記者表示。錢女士和趙女士都是60后,對銀行理財更為青睞,而在記者的實際調研中,一些年輕人更傾向于購買貨幣基金。

  小爽是一位90后,她告訴記者,目前自己的存款部分放在微信理財通,部分在支付寶,并沒有購買銀行理財,也沒有定期存款。記者詳細了解之后發現,其通過兩個APP購買的均是貨幣基金。和小爽相同,大多80后和90后更喜歡流動性強的貨幣基金。

  記者采訪多位投資者后發現,多數投資者在春節之前均選擇購買穩健型的理財產品,中年人喜歡購買銀行理財或者持有定期存款,年輕人大多購買貨幣基金,部分持有股票和偏股基金。購買銀行理財的大媽們,有的是為了幫助在銀行上班的親戚攬儲,有的是被銀行短期高收益吸引。

  投資高收益理財需注意風險

  雖然持有的是穩健型理財產品,但是有不少人對高收益產品也躍躍欲試,有投資者直接向記者咨詢如何投資美股和港股?!叭ツ?月份,銀行賬戶上閑置了2萬塊錢,也不知道該買什么,銀行理財經理推薦了一只基金,我拿了兩個月就賺了1200多塊?!崩钆扛嬖V《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據記者了解,這是李女士第一次購買基金,詳細詢問過后,了解到她是在新鄭市某國有銀行買的股票基金。在其持有股基期間,上證綜指震蕩上漲1.01%。

  而在初次購買基金嘗到甜頭之后,李女士對基金的態度相對積極,“理財經理說現在股市不太穩定,不建議買,所以現在沒有拿基金,等以后有合適的機會,還會買的。”李女士告訴記者。

  李先生做鋼材生意,近兩年鋼材價格大漲,螺紋鋼期貨也從最低點的1600元/噸最高升破4000元/噸。李先生告訴記者,他的流動現金投資的都是銀行理財產品,但是有人曾向他推薦大宗商品投資,所以他也向記者咨詢了期貨市場風險如何。記者將期貨市場的杠桿特征和風險等級向其介紹之后,李先生表示會慎重考慮。

  跟李先生不同,李女士購買股票基金之前,對股票基金的風險卻沒有任何了解。當記者問到李女士在購買基金前是否做過風險測評時,李女士告訴記者,并不記得銀行理財經理提這回事,當時打動她的,是銀行理財經理告訴她絕對不會讓她賠錢。在記者的指引下,李女士運用某理財軟件進行了風險測評,顯示為中低風險偏好(穩健型),而其購買的股票基金是中高風險,超出其風險承受能力。

  然而,就在李女士購買基金的2個月前,2017年7月1日投資者適當性新規正式實施,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允許購買的產品風險等級也不同。當投資者購買超出其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時,理財經理需要提示,投資者需要簽署風險警示書。而李女士向記者表示,完全不記得有簽署過這類文件。

  某國有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現在銀行銷售理財產品都需要雙錄,可能李女士在不了解的情況下簽了字。目前理財市場上的產品非常多,基金、保險、證券和期貨等層出不窮,投資者眼花繚亂。他表示,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需要注意四點風險,信用風險、政策風險、合規風險和系統性風險。選擇理財產品之前,投資者尤其要注意產品能否到期贖回,兌付能否及時;辦理業務時,銷售機構流程是否合規;另外,投資者盡量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

責任編輯:謝海平

理財 收益率 投資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任澤平 任澤平 中國經濟正處在新周期的起點產能周期筑底,庫存周期調整;傳統行業筑底,新興行業崛起;金融周期向下,新周期向上。
  • 薛洪言區塊鏈的這股邪風還要吹多久
  • 李虹含幣圈大佬洗腦 每天只在三點半
  • 老艾重點觀察二八能否真正轉換
  • 李德林輿論是否能摧毀一家上市公司
  • 彭琳港股將成獨角獸資本的寵兒
  •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