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5月14日在線召開。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在演講時表示,
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僅次于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但是資本市場應有的功能,資源優化配置、國民經濟晴雨表的功能還沒有彰顯出來。20年來,我國GDP翻了三番,但資本市場20年前是2000多點,現在還是2000點-3000點,幾乎沒怎么增長。
什么原因呢?他認為有三個薄弱環節。
從融資端來看,現在進行了注冊制改革,上市公司數量已經突破4000家,上市公司的數量增長很快,但市場加速擴容下,存量資金分流明顯,“抽血”壓力很大,場外資金遲遲處于觀望態度,由此也會導致股票市場存量資金進一步分流。
“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不是說要發行、停頓、發行、停頓,把上市的數量控制住,而是關鍵要建立有效的退市制度,打破我國股市IPO剛性兌付,要實現優勝劣汰,有進有出”,黃奇帆比喻說,呼吸呼吸,要有呼有吸,如果只進不出,那么股市就會變成垃圾股的天堂。
他建議,要保持股市的優勝劣汰,即保持上市、退市股票數量的大體持平。“比如說美國在2010年到2015年五年里,新股上市了1500多家。退市也退了1400家,這就形成優勝劣汰”,反觀中國股市,“現在4000多家,是不是再過十年變五千、六千、七千呢?”
“我最近注意到證監會加快了退市制度的建設,這是個良好的開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說。
從投資端來看,長期投資資金占比較低。黃奇帆說,由于我國資本市場長期的高波動性特征,缺乏穩定的財富效應,因此,居民的資產、長期資金,包括很多機構也不大敢把自己的資金投入股市,而且往往都設定了很多對股市投資比例的限制。
他以美國做對比,美國的機構投資在總市值中占比約60%,而中國機構投資只占總市值的13%,A股機構化程度顯然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黃奇帆稱,企業年金、國家社保基金、商業保險基金可以構成中國版的401K社會保障制度,在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同時,也為股市經濟發展積累長期基金。
從機構端來看,黃奇帆直言,我國證券公司的綜合實力、競爭力都不高,證券行業集中度很低。而且公募基金行業也同樣面臨結構性問題——貨幣基金的規模占比90%,投向股票的資金規模僅占10%,而國際上一般是50對50。
“我們的公墓基金都不往股市里投,那就成問題了。導致公募基金長期價值投資能力和專業定價能力沒有充分體現對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貢獻和支持實體經濟的功能效率,也沒有達到公募基金應有的水平”,黃奇帆說。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黃奇帆認為,關鍵就是壯大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力量,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機構、投資運營公司、產業引導基金、外資機構等等。
黃奇帆直言,公募、私募、保險資金真正投資到股票市場只占基金總量10%,是過于保守了,“這些本身代表政府主導的機構,本身對股市就不敢投,沒信心,那讓全國股民、散戶投資者去干這個活,情何以堪呢?”。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