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于9月16日-17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出席并演講。
李揚分析稱,目前,全球主要國家的債務水平和GDP的比率仍在上升,去杠桿并未成功。他以中國、日本、歐洲、美國舉例:日本在危機以后有了一次跳躍性上升。美國的情況相對來說平緩,因為下了很大力氣去杠桿。歐洲的情況也不是特別樂觀,而中國確實是比較突出的,在危機之后,尤其是在2009年采取了四萬億財政刺激政策之后,債務占GDP的比重是在上升的。
再看主要經濟體的居民債務占GDP比重,李揚表示,美國去杠桿非常迅速,日本和歐洲相對平穩,中國的居民債務占GDP比重也在上升。但其強調,“中國是在安全的幅度之內”。
在非金融企業債務對GDP比重方面,日本、美國、歐洲沒有特別明顯的趨勢,但中國的趨勢很明顯——非金融企業債務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好在從2017年開始下降”,李揚稱。
在政府債務對GDP比重方面,李揚表示好,日本政府債務對GDP的比重仍然在上升,美國和歐洲也在緩慢上升,中國雖有上升,但是不如前三者上升得快。“中國政府的債務非常安全”。
李揚還提出了用“債務密集度“來觀察經濟運營情況。”這幾十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的債務密集度顯著上升,也就是說對于定量的GDP增長,現在比過去需要更多的債務來支持,這是一個全球的現象”。
李揚認為,至少有四個方面的因素導致了上述結果,第一,房地產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第二,無節制的金融創新加速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疏遠化。第三,貧富差距加大,富人喜歡搞貨幣和金融游戲。第四,從全球來看,經常賬戶失衡,包括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對這樣一個情況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全球經濟增長的債務密集度上升會產生多種影響,李揚舉例稱,第一,要想經濟平穩增長,就需要比以前更多的金融支持,這對各國的貨幣當局都是挑戰。第二,債務累積造成泡沫形成金融周期,可能會引發金融危機。第三,危機發生之后很難走出危機,曠日持久。
在談到“去杠桿”政策的調整時,李揚表示,政策調整更加理性、更加符合實際、更加可持續。“目前采取的政策是穩杠桿,這有利于我們處理當前復雜的經濟和金融問題”。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