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毛大慶:老齡化怎么可能是機遇——駁李鐵的“中國人口觀”
經濟學家李鐵和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有關中國人口的“論戰”,成為坊間的熱議話題之一。由于我前幾天剛剛發表了“人口憂思”系列文章中的前兩篇,因此,李鐵先生在反駁梁建章觀點的同時,也邀請我參與討論。
關于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已經在此前多篇文章和多次公開演講中表明了非常鮮明的立場: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如果不從現在開始從政策端、產業端著手解決,三十年后的中國,將面臨非常嚴峻的人口問題,進而帶來棘手的經濟發展瓶頸。
就此立場,我將在不久后通過“人口憂思”的后續文章進行詳細論述。在本文中,我僅就李鐵在《人口“老齡化”不是危機,而是機遇》一文中提出的相關觀點,逐條進行反駁。
辯論過程中,我們僅就觀點而戰,無論如何,我都相信,我、梁建章、李鐵,我們所有人都有同一個初衷,那就是希望中國在未來會獲得更好的發展,一切辯論都是基于此進行的。
人口才是市場的基礎和創新的動力
李鐵提到,“首先,老齡化現象是經濟發達國家和經濟發展較快國家必須要面臨的過程,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我在最近撰寫的“人口憂思”系列文章中,對于中國、美國、印度的人口發展趨勢有一個直觀的數據對比,這是三個在當前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美國經濟自經濟大蕭條時期之后便一路上揚至今,屬于李鐵所指的經濟發達國家,但它在半個多世紀的拓張式發展過程中,并未遇到明顯的老齡化現象。
印度是最近十年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這個國家有人口危機嗎?存在老齡化現象嗎?恰恰相反,很多學者看好印度在未來會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他們的觀點基礎就是,印度的人口基礎和人口結構的優勢太明顯了。
只有中國!毋庸置疑,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我想,李鐵所謂的“老齡化必然過程”理論,其實就是為中國量身定做的。
李鐵提到“我們的一些人口學家往往只看人口數量,卻忽視了未來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變化可能對就業帶來的影響。”“資本和技術對勞動的替代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并且這也是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回避的現象?!?/p>
這真是異想天開了。很多年前,當時還如日中天的一家手機品牌曾經有過一個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slogan:科技,以人為本。
放眼全球,所有已經商業化的頂級科技產品、成功的商業模式,哪一個不是以人為本,哪一個不是建立在市場基礎上的?
優客工場的很多入駐企業,在產品試商用前的市場調研中,最重要的一項數據搜集工作就是市場體量,用戶群畫像。如果失去了足夠大基數的市場,再好的商業模式、再先進的科技產品,其市場前景也會非常危險。
其實,李鐵的這個觀點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反駁。
先說“科技進步導致就業危機”是個偽命題。
誠然,科技進步讓我們的生產效率迅速提升,很多重復性勞動早已可以由機器替代,但這并不意味著那些曾經從事重復性勞動的工人從此沒了活路。最簡單的道理是,在汽車普及后,馬車夫這個職業雖然式微,但因為汽車的普及而出現的新興職業叫汽車司機,隨后還有乘務員、售票員、汽車修理工、汽車零件裝配工……等等一系列與新技術相關的崗位。
在不遠的將來,有人駕駛汽車很可能將被無人駕駛汽車所取代,司機這個職業將隨之式微,但一定會出現更多與無人駕駛技術相關的新興職業。
再說說我對這個偽命題的B面認識:“人口危機將導致科技停滯”。
今天的中國,無論是老牌的BAT三巨頭,還是新興的TMD三巨頭,哪一家不是依托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礎而迅速拓張的?
如果沒有8.29億的中國網民規模(2019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百度的搜索引擎怎么可能在十幾年時間內積累如此大量的搜索大數據?淘寶的雙11購物節怎么會取得指數級的增長?微信又怎么可能成為獲得巨大成功?抖音的短視頻創造力如何源源不斷?美團的外賣業務如何迅速增長?滴滴的網約車業務如何獲得用戶支撐?
中國互聯網領域近20年來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無一例外地與我們的人口紅利有著緊密的聯系。敢問,互聯網領域是不是中國最富有創新精神、科技含量最高的領域之一?互聯網產業是不是中國產業結構轉型的排頭兵?
真實的情況是,我非但沒有忽視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正因為看到了過去二十年中國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轉型的歸因所在,我才會對未來三十年因為中國人口老齡化可能帶來的中國科技創新力量不足、產業結構轉型基礎缺失而產生擔憂。
老年勞動力越來越多并不是好事
李鐵關于“中國勞動力用工結構根本變化”的五個假設,同樣是建立在對不同年齡階段勞動力的工作狀態缺乏足夠認知的基礎上的。
假設之一是“對于體力勞動的要求會大幅度下降,對于智力和腦力勞動的要求會大幅度提升?!?/p>
對于李鐵的這點預期,我想是已經達成社會共識的,正是基于這樣的預期,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更應引起足夠重視,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人不僅僅在體力上同比衰落,在腦力上同樣也是逐漸衰落的。所謂盛年,科學家最容易做出理論貢獻的年齡不是花甲之后,而是不惑之前。
愛因斯坦絕大部分的學術成就是在45歲前完成的,他在30歲前提出了光量子假說,在40歲前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提出受激輻射理論,42歲時獲得諾貝爾獎。
楊振寧34歲時提出宇稱不守恒定律,35歲獲諾貝爾獎。
同樣,創業者最富有激情、朝氣的年齡層也集中在不惑之前。
馬化騰27歲創立騰訊,馬云35歲創立阿里,王興今年41歲,剛剛帶領理想汽車登陸納斯達克的李想還不到40歲。
盡管我以上的例證都屬于個案,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生理意義上,人的智力和腦力水平是受制于精力的,而在盛年期的精力之旺盛,遠非老年期所比。
假設之二是“在傳統服務業上,更需要的是勞動態度和經驗以及熟練程度,而不是依賴單純的體力。”
在這一點上,李鐵只說對了一半。
我也同意,經驗和熟練度是依靠積累的,這是中老年勞動者的優勢所在,但在勞動態度上,作為一名曾經的職業經理人和今天的創業者,我有著感同身受的發言權,態度絕不是以年齡來機械劃分的,無論在我的公司,還是優客工場的入駐企業中,我見到過太多兢兢業業的90后,也見過太多飽食終日的中年人。當然,熬年頭等退休的老年人在很多大企業里更是不足為奇。
此外,李鐵這一點上似乎和他之前的觀點有些矛盾。之前他說,“資本和技術對勞動的替代趨勢”,言下之意,熟練工種正在逐漸由機器取代,那么,在這里又談勞動者的“熟練度”有何意義呢?除非,他在潛意識里認為,人——依然是生產的主宰者和高頻提供者,而非機器。
假設之三是“高端服務業如高科技領域將會出現對從業者學習和知識能力的要求,因此需要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平均受教育年限。”
這一點與“人口老齡化危機”并無沖突,但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指的提高人口素質,與提升中國人口生育率沒有任何矛盾。反之,如果人口生育率持續走低,基數越來越小,那么,高素質人群的總量也一定是越來越少的。
假設之四是“對40歲以上,一直到65歲以上勞動者的需求會增加。因為他們的勞動經驗和熟練技能相比于年輕的體力勞動而說更為重要?!?/p>
這一點似乎與第二點是重復的,李鐵依然在強調中老年人的勞動經驗和熟練程度。越是這樣的強調,是否越能佐證,他在潛意識里依然認為,熟練工種不可能被機器取代,其實是對于中國未來的科技進步缺乏信心呢?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我們正處在一個技術躍遷的時代,相較于上世紀的很多傳統技術,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場景都是顛覆性的。
回想幾年前,當智能手機引領著中國人的生活向網絡化遷移時,網約車、線上支付、云存儲……這些當年的新技術讓當時的絕大部分老年人一度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出現過老人站在路上因為沒有手機而打不到車,沒有微信買不了商品的情況。
傳統的知識結構和教育體系讓老齡人口很難適應新時代的技術迭代,就算最終能夠適應,至少他們要用相當長的時間,才可能逐漸融入技術革新下的新消費場景。
正如今天的老齡人口之于當下的技術革新所表現出的窘境,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在技術層面的革新速度和顛覆尺度只會越來越大,對于老齡人口所帶來的不適感也會越來越大。
誠然,在技術進步的同時,人們工作的年限也可以逐漸增長,但與此同時,老齡人口在勞動力結構中占比也將逐漸增大,因此很難對沖中國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老齡化非常嚴重的日本,我們可以看到很多70歲以上的出租車司機、便利店員、酒店侍者,但卻很難想像,這些高齡勞動力會出現在科技創新的第一線。
在未來由科技主導的新知識經濟時代,老年勞動力對于科技創新的貢獻度,可能只存在于極少數高級科研機構中,而更多的影響,則是對于前沿科技商用化的不適應。
假設之五是“對年輕就業者的需求更看重知識能力和學歷,顯然滿足于這些方面的年輕人口,絕對數量還是有最大的保證?!?/p>
先要厘清一個概念,什么叫“絕對數量”?人口學屬于社會學科,其通識基礎是建立在變動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絕對不可能存在“絕對”的概念。
再來說李鐵認可的“數量保證”,他似乎忘記了生老病死的生理規律,今天的年輕人口,在10年后就是中年人口,30年后就是老年人口。
那么,按照中國目前的生育率趨勢,10年后的年輕人口,30年后的年輕人口,絕對數量是否還能有最大保證呢?
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李鐵可能在無意之間不知不覺走向了“人口老齡化危機”的認同一邊。
寫在最后
我在寫這篇文章前,詳細研讀了梁建章與李鐵多輪論戰的內容。從我個人的立場上,“中國人口老齡化危機”是毋庸置疑的,但李鐵站在比較微觀的角度上分析中國人口問題,也是可以嘗試的。
關于這個問題的爭論,我們在宏觀上已經有太多論證,且都是經得起推敲的,而在微觀上,我更建議李鐵索性微觀到底,看看現在中國家庭的8421結構,看看在北上廣深這種超級城市中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的工作狀態、創業態度的差距……
中國的老齡化到底是機遇,還是危機,并不是一本懸疑小說,而是一道答案顯而易見的單選題。
(作者為區域經濟學博士后、國家科技傳播中心首席顧問、優客工場創始人,編輯:朱弢)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