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宋江式”底線遇上“華盛頓式”底線(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16:21 《商界評論》雜志
上海員工觸及到了臺灣外派老板的心理底線! 我來到中國的第四年,大約是1997年,某日一位二級主管的一番話令我沉思不已。她相當有才氣,干活沒話說,在任何中國企業里都稱得上好員工。單獨聊天時,她突然說了一段令我一時很難會意的話。她說:“老板,你雖然來了中國很久,但我發現你還不了解中國員工。中國員工你只要看重他,他替你賣命都可以。公司里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員工,但你沒有重用他們!彼皇窃谡劥觯矝]有直接說她個人,我當時就謝謝她,然后回家思索。一陣子之后,我理解了她表達的是一個普遍的道理:中國用人才、留人才的樞紐在于義氣、感情及良心,好像三國、水滸中描述的那樣,識貨的頭顱都可以賣給你,不識貨的我也不屑向你效忠。 道理明白了,但技能及管理價值觀卻跟不上。由于我沒有進一步的積極表態,這位能干的主管不久后就失望地離開了。 我觸及了她的心理底線! 老板與員工的底線漂移 在中國做經營管理的十幾年當中,每一年我都看見穿著甚至談吐內容都已經與國際接軌的年輕員工,走進我們隊伍。當他們走進書店或上網時,最吸引他們的是美國現代管理思路的書籍。但當事情發生時,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們對領導“宋江式反應”的渴望,以及對“康熙式手法”的預期。一年之后,當他們察覺這個環境中其實沒有宋江、康熙之后,有些人開始充分掌握了新的游戲規則,也有些人開始“填補空缺”,在組織里玩起了宋江,另有些人開始認為沒有宋江、康熙的組織就沒有前途而選擇了離開。當然,也有人勤勤懇懇地“服從組織安排”而成了中堅骨干。 十幾年過去了,在我今天接觸到的民營企業老板,甚至國營企業領導中,越來越多人開始企圖擺脫三國、水滸式的老板心理底線,他們渴望與員工之間開始建立一種新的互動關系,但大環境中的因素,包括政商關系、職場倫理、法治基礎薄弱、市場狼性結構等等,令他們難以以身作則。另一方面,廣大員工預期的是那種傳統的老板心理底線,形成一種由下往上的傳統組織文化動力,常令這些老板們感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唱出三聲無奈。 事實上,過去幾年中所發生的轟動中國業界的幾樁“高管地震”事件中,其內在深層原因,究竟是高管的傳統心理底線觸動了老板的非傳統底線,還是高管的非傳統心理底線觸動了老板的傳統心里底線,小至“秘書炒外國老板”事件,大至娃哈哈中方老板與法國洋老板之間的沖突事件,都未嘗不可以此角度作一種另類解讀。 在今天中國的多變環境中,我們很難斷言心理底線的好壞,只能說它必須合拍。當宋江式的心理底線遇上華盛頓式的心理底線,結果肯定是大大不好,反之亦然。胡琴手在開場前必須“咬弦”,交響樂團在啟幕前必須“調音”,老板與員工之間心理底線的合拍,正是奏出美妙樂章的前提條件。 十年之后,中國老板的心理底線會是什么樣子?中國員工的心理底線會是什么樣子?作為老板、作為員工,你能與時俱進嗎?這才是問題。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