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金融一線消息,由新浪財經和慧保天下共同主辦的“2024人身險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今日在蘇州舉辦,中郵人壽總精算師焦峰出席大會并發表演講。
焦峰表示,像任何改革一樣,我們產品轉型同樣是有代價和陣痛。我們主渠道業務占比、新單期交保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由于分紅險利潤共享的特殊性,我們新業務價值率和價值額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即便付出了一定代價,但我們認為是值得的。我們走在了迎接壽險新時代的正確道路上。
他進一步指出,未來一段時期,利率敏感型產品重回主流視野的時代,是資負管理前所未有的重要的時代,保險不再僅僅是剛性收益的代名詞,銷售能力將重回舞臺中央。“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希望與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渡過眼前的這個壽險行業的困難和轉型關鍵時期。
他認為,“報行合一”的“行”給我們提出了要求,下一步保險行業做高質量發展轉型,其實不僅算明白,還要落到經營管理各個方面,就要求精算師把精算的管理思想落實到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未來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精算師要出圈,要更多的了解銷售怎么做,運營怎么做,投資、支付管理怎么做,只有這樣才能把“行”做好,把真正算明白的事落到實處。
以下為文字實錄:
各位業界同仁大家下午好,感謝慧保邀請,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分享這段時間在工作中的一些觀察和思考。
我們都知道,這兩年壽險行業的人都很忙,無論規模大的還是小的,無論開業時間稍長或者時間較短的,都在忙著解釋利潤,忙著管理償付能力忙著產品,切換或者產品策略轉型。在這些工作的過程中,突然發現我們的利潤表波動性比我們想象的大,我們的資產負債表面臨利率下行比我們想象的受沖擊更大,那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如何走出來,轉型到一條更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中郵人壽的一些思考和轉型經驗是什么,這是我今天主要想分享的內容。
一、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首先現行會計準則下存在較明顯的會計利潤錯配。近兩年利率快速的下行,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現有保險合同會計準則的一些問題。目前會計準則下,負債端750折現率變化導致的準備金變動,全部作為支出項直接進入當年損益。而折現率變動導致的資產端變化,只有資產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進入當期損益”的情況下,才會進入當期損益。而現有準則下行業險企的資產分類主要為持有至到期或者可供出售,資產負債的會計規則和會計分類,在利潤角度存在較大錯配。
其次是行業自身對資產負債的經濟匹配不足,對資負管理的重視不夠。一方面由于舊準則下資產負債折現率錯配,給了我們資產負債相對穩定的表象。負債端會計準備金基于750曲線評估,國債收益率的變化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進入資產負債表。大部分固定收益資產分類為持有至到期,不隨著利率變化。如果分類到可供出售,資產端的市場價值受當期利率曲線影響。相比負債折現率來說,資產端不是沒有反應就是過度反應,資產負債匹配缺乏科學的會計計量基礎。好的資產負債匹配的效應不容易體現,也就難以引起管理層的重視。二是過去在資產高收益時期,利率相對平穩,資本市場表現良好。資產負債匹配缺乏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化的檢驗,險企對于收益的追求和重視超過對資負匹配的重視。資負匹配更多是從滿足監管要求提高資負評估分數的角度看,缺乏自發的內生動力。那么資負匹配不完善的后果其實在行業中已經顯現出來,險企凈資產償付能力承壓,籌劃開展增資發債。
再次就是保險負債期限長利率剛性的特殊屬性,決定了我們天然面臨利率下行的風險,資負管理不能完全消除這部分風險,但是可以控制風險暴露。那么作為金融機構,我們的主責就是通過資產負債管理滿足負債端客戶和資本端股東的要求。壽險是負債驅動資產,那么我們在銷售了長期終身壽保單以后,是不是做好了相應的資產的期限和收益的匹配,我們有沒有考慮續期保費在發單時確定的成本率做好收益上的匹配。那我們行業給客戶的承諾具有多大的價值,取決于我們是否做好了資產負債管理,而不僅僅是保險法律上的相關規定。如果我們的負債特性導致資負管理難度過大,我們是否應該進行負債端的改革來改善資產負債的匹配,而不是一味的去迎合市場的偏好(近一段時間市場的風險偏好是下行的,所以長期的保險收到青睞),負債跑得快跑的遠,導致資產端跟不上,就會出問題。
二、思路舉措與中郵實踐
首先關于會計錯配的問題,應該盡快實施新保險合同準則,設定更科學的利潤和資產負債計量標準,為利潤管理和資負管理打好制度規則基礎。一是新金融工具準則和新保險合同準則都更加強調了基于公允價值的資產負債表觀,都是基于評估日的利率曲線,提高了資產和負債折現率基礎的一致性。二是通過資產分類選擇和負債的OCI選擇權,可以減少資產端和負債端的會計錯配。例如資產端選擇FVOCI分類,負債端選擇OCI選擇權,資負兩端折現率變動影響都進入其他綜合收益OCI,增加資產負債兩端變化對利潤影響的匹配性。
中郵人壽在 2024 年實施了新保險合同準則,由于對比期的要求開帳日是 2023 年,比上市公司晚一年。稍有不同的是大部分上市公司 I9 與 I17 是同步實施的,我們是 I9 的實施早于 I17一年,主要是郵政集團實施了 I9,對我們有 I9 實施和并表的客觀需求。這樣帶來兩個好處,一個天然就可以采用分類重疊法,也就是對比期間也是實行的I9+I17,避免了對比過渡期資產端數據缺乏重分類以后的數據的問題。因為 I9 準則是不要求追溯的,所以很多公司實施的時候在對比期沒有I9下的數據。第二個好處在資產會計分類和管理策略、目標考核等方面,提前適應了 I9 十I17的管理邏輯。而不是仍然按照舊準則進行管理而到了年底切換新準則記賬。
其次以新準則為更科學的計量基礎,以實施新準則為契機,重塑我們的資產負債管理。一是新準則實施以后,資產負債管理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因為資產和負債都是采用市場價值,計量資產負債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凈資產的波動性。二是在現有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資產負債管理要平衡好久期匹配和收益匹配的要求,不能僅僅關注久期而忽視了收益。要用好多種舉措提高收益滿足負債成本要求。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性優勢,做好耐心資本,賺取流動性溢價。用好 alpha 策略和高股息分紅策略,發揮新準下權益投資 FVOCI 分類的策略運用,降低市場波動性對經營結果的影響。
中郵人壽自從2023年確定分步實施I9+I17以來,結合近期利率市場走勢,從大類資產配置、資產久期要求、資產會計分類策略等多方面不斷優化資產配置,基本實現了穩定凈資產和償付能力的初步目標。比如,確實新準則實施以來,通過搶抓2023和2024年上半年債券配置的窗口期,逐步提高長期債券的配置來優化資負匹配,目前配置比例已經基本接近或者超過上市險企水平。
再其次是做好負債端的轉型,發展利率敏感型產品和保障型產品,并適度控制負債久期的過快增長。一是從客戶視角來看,隨著定價利率下調,從 3.5% 到 2.5%,普通型傳統險的吸引力必然會下降,分紅險的優勢更加突出,具有更顯著的吸引力和客戶價值。經濟下行時,保底收益能夠有效提供安全資產的屬性,經濟上行時又可以共享超額投資收益,具有風險資產的屬性,浮動收益抵消通脹帶來的不利影響。二是從公司視角來看,分紅險保證利率成本低,利差損風險低。新會計準則下穩定利潤和凈資產作用更好,投資收益的波動和利率的變動都能夠被邊際吸收,比舊準則下利潤和凈資產更穩定。分紅險償付能力更穩定,資本更節約。三是從宏觀經濟視角來看,分紅險的負債特性,更能夠推動“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傳統險的固定收益屬性使得其更像傳統的資金,他尋求的是絕對確定性收益的滿足。而分紅險收益的浮動特性,使得他更多的具備資本屬性,能夠承擔更多的風險,特別是長期分紅險收益浮動期限長的特點,通過更為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允許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權益類資產中。從而更好的實現“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
中郵產品轉型的一些實踐:
可以說從去年 3.5% 轉到 3.0% 定價利率開始,中郵人壽就在積極的謀劃產品轉型,去年七八月份就開發報備了主力長期分紅終身壽,并一以貫之的堅決推動銷售至今,下個月也就要切換產品了,看準了的就抓緊干,并保持戰略定力。在今年行業分紅實現率普遍下調的市場形勢下保持堅定,在近期行業熱點轉到 3.0% 的終身壽的形勢下,我們仍然保持克制。分紅型長期業務2024 年全年預計超過 100 億期交新單保費,占長期期交業務比例超過40%。控制負債久期也是我們 24 年轉型的策略之一,所以我們也銷售了一部分中期分紅業務,期交分紅型業務預計全年能夠占期交業務比例超過一半以上。預計全年我們的長期重疾險和普惠保險等業務也會保持較高的增速。
像任何改革一樣,我們產品轉型同樣是有代價和陣痛的。我們的主渠道業務占比、新單期交保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分紅險利潤共享的特殊性,我們的新業務價值率和價值額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即便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我們認為是值得的。我們走在了迎接壽險新時代的正確的道路上。未來一段時期,我認為是利率敏感型產品重回主流視野的時代,是資負管理前所未有的重要的時代,保險不再僅僅是剛性收益的代名詞,銷售能力將重回舞臺中央。“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希望與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渡過眼前的這個壽險行業的困難和轉型關鍵時期。
主持人提問:現在我們觀察到市場有很大的變化,由粗放式經營往精細化經營發展,特別是你提到了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高級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焦總,在這樣的背景下,您認為精算師如何更好的支持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我們也觀察到越來越多的精算師走向高級的管理崗位,比如說總精算師,現階段高級的管理崗位對于總精算師提出了哪些挑戰?
焦峰:用幾個字來概括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知行合一,誠實守信。知的意思就是作為精算,你肯定要算明白,知是行的基礎,也是產品“報行合一”報的基礎,第一步首先要算對,如果算的不對,肯定后面“報行合一”的“行”就實施不了。其實算是保險精算人員的傳統領域,我們算會計準備金,算償付能力準備金,算價值準備金,算償一代、償二代償付能力等,可能更多是我們之前身上天然的屬性,我們還是要發揮傳統的優勢,把這個事情算明白,這是知。
第二是“報行合一”的“行”給我們提出了要求,下一步保險行業做高質量發展轉型,其實不僅算明白,還要落到經營管理各個方面,就要求精算師把精算的管理思想落實到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未來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精算師要出圈,要更多的了解銷售怎么做,運營怎么做,投資、支付管理怎么做,只有這樣才能把“行”做好,把真正算明白的事落到實處。
第三,誠實守信,依法合規、審慎穩健,這是在現在困難或者轉型艱難階段更需要的一份堅持。
責任編輯:王進和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