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滬港通)開通十年以來,交易機制日益完善,標的數量不斷增加,交易品種逐漸豐富,互聯互通已成為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重要渠道。
市場人士認為,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步入新階段,“引進來”“走出去”雙向奔赴,更多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舉措將研究出臺,形成外資“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態勢。
“引進來”蹄疾步穩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啟動,內地與香港金融基礎設施首次連接,讓投資者可以委托本地券商、經由本地的交易所和結算公司買賣對方市場上市的股票。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拓展至深圳。
一系列開放政策正轉化為更強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來華考察、展業興業,以真金白銀為中國經濟發展投下“信任票”。
作為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重要渠道,滬深港通為中國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建立制度、產品、服務等多層面的連接打造了成功模式。
“過去十年,互聯互通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了境內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增強了投資者多樣性以及產品的豐富度。”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表示,互聯互通使中國在岸和離岸市場充分融合。在交易量方面,根據港交所的最新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額與2014年開通首月的日均數據相比,分別增長21倍和40倍。隨著雙向資金流入的穩步上升,兩個市場無論是從投資理念還是交易策略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融合。
互聯互通水平仍在持續提升。11月初,首批14家證券公司試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招商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擴容后的“跨境理財通”進一步提升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投資的便利化,促進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增加證券公司參與試點,將推動證券公司提升產品競爭力和投資研究能力,服務好跨境投資者,進一步融入國際化競爭環境。
外資機構展業步伐也趨于加快。權威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富達等25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花旗銀行等5家外資銀行在華子行獲得基金托管資格,橋水等35家外商獨資或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基金業協會備案。
2024年以來,多家外資機構申請來華新設機構,或尋求拓展在華業務布局。“公司在今年4月18日得到了證監會的批準,成立公募基金有限公司。整個申請過程十分順暢。”安聯基金總經理沈良說。
“走出去”步伐加快
在持續“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今年已有49家中國公司登陸美股市場,超過去年同期的31家;共有40家公司登陸港交所,超過去年同期的34家,且后備企業不斷擴容。
“企業境外上市不僅有助于拓寬融資渠道,獲得高質量的投資,還能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擴大全球市場空間,增強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對于科技和創新型企業來說,境外上市可能帶來更高的市場估值,吸引更多全球資本的關注。”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表示。
自2023年3月起,中國證監會實施企業境外上市備案制度,為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提供了更暢通的渠道和條件。據不完全統計,自企業境外上市備案制度施行以來,截至11月17日,約200家企業已獲境外首發備案和全流通備案。企業境外融資涵蓋直接境外上市、搭建協議控制(VIE)架構等多種類型。此外,備案企業行業分布呈現多樣性,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自動駕駛等新經濟領域企業不斷涌現。
“在依法合規加快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境外上市備案、支持科技型企業赴香港上市等系列舉措的推動下,科技類企業境外IPO積極性將不斷提高。”國桓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蔣靖說。
更多開放舉措值得期待
展望未來,高水平制度型雙向開放有望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定的穩定性和透明度將增強,便利外資投資中國。
外資投資A股市場渠道、范圍將進一步拓寬。11月初,《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修訂發布,從五方面降低投資門檻,進一步拓寬外資投資證券市場渠道,發揮戰略投資渠道引資潛力,鼓勵外資開展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在現有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外資在華投資展業將迎來更多支持舉措。“近期,我們會同商務部,明確了主權基金通過QFII渠道投資的稅收優惠落地操作性指引,正在制定或修訂短線交易規則、程序化交易規則等。”證監會機構司司長申兵11月7日在202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透露。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介紹,證監會將堅定不移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制度型開放,便利跨境投融資,擴大滬深港通投資標的范圍,優化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支持推出更多跨境ETF產品,拓展存托憑證互聯互通,拓寬境外上市渠道,擴大期貨市場開放,進一步增強政策的穩定性、透明度和可預期性,鼓勵和支持更多外資機構來華投資展業,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