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5日訊(記者 梁柯志)在4月份,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發布倡議,明確要求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之后,對公存款在金融機構出現顯著的遷移。
數據顯示,4月當月人民幣存款則減少了3.92萬億元。其中,居民存款縮減了1.85萬億元,企業存款縮減了1.87萬億元。
5月14日,某股份行廣州分行網點負責人對財聯社表示,近期手工補息和智能存款叫停,分別針對企業和個人高成本存款,對網點存款影響比較大。上個月對公存款可能有四分之一受到影響。目前主要針對性增加代發業務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存款的拓展工作。
與此同時,中金公司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理財規模的增長超過2萬億元,創近年同期新高;開源證券研究所數據也顯示,今年4月,理財規模凈增長超2.2萬億元,創下近年單月新高。
5月9日,中金公司研究員王子瑜認為,考慮到銀行理財配置了約7萬億元的存款,資本市場普遍較為擔心理財產品資產欠配與業績達標壓力、以及潛在的負反饋可能性。
股份行受影響大,銀行加大低成本存款拓展
5月15日,民生銀行深圳分行某網點人士表示,智能存款7天可以做到年化2%,不少客戶從去年開始一直在循環,提高銀行利息壓力;對公的補息則是面對競爭無論主動被動都要做,對銀行付息壓力產生比較大的壓力。
5月14日,中金公司最新報告顯示,對公和個人活期存款付息率自2019年12月開始出現明顯的背離,個人活期存款付息率從0.45%持續下降,至2023年12月降至0.20%;但是,同期的對公活期存款卻從0.70%一直攀升到2023年12月的1.05%,拉差越來越大。
中金公司報告還顯示,企業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率自2022年以來一直不斷攀升,截至今年3月,分別達到2.93%、1.24%。
中金公司研究員韋璐璐認為,往后來看,“手工補息”現象如果被禁止,對于銀行而言,預計有可能會進一步推動企業存款向非銀存款的轉化,轉化比例可能會在三成左右。
央行公布金融數據也間接顯示這一趨勢:前4月人民幣存款增加7.32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7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65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23萬億元。
上述股份行人士承認,此次壓降高成本存款,對零售業務比較好的銀行影響小一些,比如大行和類似主打零售業務的招行,它們的客戶結構中,低成本的存款來源比較大,拉低了整體的付息率。另外,農商行的零售存款基礎也比較好,尤其發達地區的農商行,儲蓄業務一般處于業內領先位置。
對于銀行存款而言,據光大證券(維權)分析師王一峰統計,截至2024年3月末,四大行存貸比為85.3%,較年初下降1pct;全國性中小銀行存貸比99.8%,較年初提升0.4pct,剔除涉農機構后,顯示股份行、城商行增量存貸比惡化形勢較為嚴峻。
5月8日,齊魯銀行在接受機構調研則表示,目前付息負債成本管控措施包括:一是通過結算服務、現金管理等沉淀更多活期資金;二是優化存款結構,通過優化內外部定價政策、績效考核等措施,引導分支機構進一步加大低成本存款營銷,管控長期限、高定價業務占比;三是強化公私聯動,加強批量項目、代發工資營銷,通過批量獲客和源頭營銷沉淀存款。
資金涌入理財產品,機構提示潛在風險
5月14日,中金公司報告認為,2024年以來,由于存款掛牌利率已經有了不低的降幅,而理財因債券收益率下行整體回報較高,使得理財的收益吸引力凸顯。
不過,中金公司研究員王子瑜認為,2020-2021年固收類理財產品業績表現平均可實現達標,但自2022年以來,隨著資產荒加劇以及債市股市的調整,理財產品達標壓力開始顯現。
本身資金都青睞理財,此次取消手工補息更推高理財規模,對理財子而言亦有壓力。
根據普益數據估算,截至4月末,存續理財規模達到28.79萬億元,較去年底規模增長2.08萬億元,增幅創近年同期新高,主要是2月份和4月份增長較多,其中大行理財子規模余額增速提升明顯。
5月9日,中金公司研究員王子瑜認為,考慮到銀行理財配置了約7萬億元的存款,資本市場普遍較為擔心理財產品資產欠配與業績達標壓力、以及潛在的負反饋可能性。
王子瑜認為,近兩年理財增加現金和存款類配置比重,此次取消手工補息對理財收益率可能造成10bp下降;同時,大量活期存款將理財作為替代性產品,增加理財配置短久期債券的壓力和比重,假如理財與定存收益差價過大,要注意可能的集中贖回的直接壓力,以及對債市的間接壓力。
華西證券分析師肖金川也認為,手工補息暫停后,非銀端將面臨存款通常采用類攤余法進行計價,補息缺失是否會造成產品凈值波動的問題。落腳到短期債市節奏上,利率繼續調整還是趨于穩定,如果進一步上行,可能會觸發理財及銀行對基金的贖回,從而進入機構行為引發的負反饋超調階段。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