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冷翠華 劉 琪
6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與上海市市長龔正在陸家嘴論壇期間宣布啟動再保險“國際板”。當天,上海銀保監局與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在上海開設面向全球的再保險分入業務交易市場,標志著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再保險“國際板”正式啟動,將助力我國再保險市場由“單向開放”向“雙向開放”轉型升級,縮小再保險逆差。在上海再保險“國際板”建設過程中,還需要完善基礎配套體系,加強再保險人才吸引和培養機制建設等。
縮小再保險逆差
上海保險交易所再保險事業部總經理趙雷在論壇現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定位看,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建設再保險“國際板”就是使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服務能級,特別是保險的服務能級,由中國的境內市場為主,變為從全球視野為主,真正實現金融保險領域的“雙循環”。
“隨著上海再保險‘國際板’正式啟動,我國再保險市場將由‘單向開放’向‘雙向開放’轉型升級,實現國際國內市場雙循環,這有助于縮小再保險逆差,提升上海再保險中心的國際地位。”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分出至境外保費規模約1120億元,境外分入保費規模約283億元,再保險逆差近4倍,我國與全球再保險市場進一步深入雙向融合仍需加強。
瑞士再保險中國原總裁陳東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宏觀角度看,我國保險業的承保能力處于過剩狀態,加大國際分入業務,有利于發揮承保能力,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循環。隨著我國對外投資不斷增加,也需要保險跟隨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保障服務,通過再保險中心可以更好地整合資源、提供服務。
從《實施細則》的內容來看,其圍繞完善再保險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和機構體系、深化再保險產品供給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再保險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增強再保險人才吸引和培養機制建設等具體內容,共包含二十二條政策舉措。
在陳東輝看來,《實施細則》有四大吸引力:一是通過再保險中心結算的分入業務計入保費收入和市場份額;二是通過再保險中心清算的境外再保人在信用風險資本因子方面享受優惠;三是再保險中心的跨境業務在資金支付和結售匯方面比較便捷;四是在臨港設立再保險機構享受稅收、人才政策支持等。
英國精算師協會會員、定價精算師毛艷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施細則》的發布有助于促進我國再保險市場高質量有序發展,吸引更多再保險機構進入。
優化司法仲裁環境
《實施細則》明確了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建設路徑,形成了各方政策支持合力。上海銀保監局表示,將會同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緊抓全球承保能力“再布局”窗口期機遇,依托數字化、科技化的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著力打造透明、便利、高效的國際再保險交易市場,推進我國再保險市場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
陳東輝認為,建設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應注意兩大特點:一是再保險交易越來越數字化,傳統意義的交易市場和清算中心將越來越數字化;二是再保險交易非常低頻,與其他金融交易有很多不同。為此,他建議,要突出數字化交易中心和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做到輕資產、高效率;同時,要突出綠色低碳主題,這也是未來保險業務的增長點。
在王民看來,建設好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關鍵在于建立完善再保險市場基礎配套體系,特別是提升上海再保險市場的承保能力、服務水平與開放程度,充分尊重并發揮國際再保險市場的規律與交易習慣。
他認為,面對其他國際再保險中心的競爭,建設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難點在于,如何通過相關優惠政策和差異化定位吸引國際再保險機構入駐上海,特別是實現再保險資金的自由流動,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開放性國際再保險中心。
王民表示,《實施細則》提到,要優化上海再保險市場的司法仲裁環境,這對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建設非常重要,因為再保險交易往往涉及多個跨境主體,如何高效且專業地解決涉外再保險合同的爭議,是再保險中心的重要服務環節。再保險合同爭議一般通過約定仲裁的方式解決,再保險交易的國際慣例在爭議解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熟悉再保險市場業務的法律專業人士參與。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