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預設推出時間表,首份央行官方白皮書闡明數字人民幣發展全景
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社會公眾對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隱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緊密跟蹤金融科技發展成果,積極探索法定貨幣的數字化形態,法定數字貨幣正從理論走向現實。
我國的法定數字貨幣研究之路已走了7年。2014年,央行成立法定數字貨幣研究小組,開始對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進行專項研究。2016年,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完成法定數字貨幣第一代原型系統搭建。2017年末,經國務院批準,央行開始組織商業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e-CNY)研發試驗。
目前,數字人民幣已在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點測試,體驗過數字人民幣交易的普通用戶已不在少數。今日,央行發布了首份官方報告——《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闡明了央行在數字人民幣研發上的基本立場,闡釋了數字人民幣體系的研發背景、目標愿景、設計框架及相關政策考慮。隨著此次官方發聲,數字人民幣總體輪廓進一步清晰。
將與實物人民幣長期并存
數字人民幣是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
《白皮書》明確,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于現金類支付憑證(M0),將與實物人民幣長期并存。數字人民幣與實物人民幣都是央行對公眾的負債,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經濟價值。數字人民幣將與實物人民幣并行發行,人民銀行會對二者共同統計、協同分析、統籌管理。“只要存在對實物人民幣的需求,人民銀行就不會停止實物人民幣供應或以行政命令對其進行替換。” 《白皮書》寫道。
央行數字貨幣根據用戶和用途不同可分為兩類,一種是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主要面向商業銀行等機構類主體發行,多用于大額結算;另一種是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面向公眾發行并用于日常交易。各主要國家或經濟體研發央行數字貨幣的重點則各有不同。
《白皮書》指出,數字人民幣是一種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用于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求。換言之,我國的數字人民幣是一種面向社會公眾發行的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其推出將立足國內支付系統的現代化,充分滿足公眾日常支付需要,進一步提高零售支付系統效能,降低全社會零售支付成本。
《白皮書》顯示,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 132 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 2087 萬余個、對公錢包 351 萬余個,累計交易筆數 7075 萬余筆、金額約 345 億元。
收集的交易信息少于傳統電子支付
據《白皮書》,數字人民幣設計兼顧實物人民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的優勢,既具有實物人民幣的支付即結算、匿名性等特點,又具有電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攜性強、效率高、不易偽造等特點。數字人民幣共有7點設計特性。
一是兼具賬戶和價值特征。數字人民幣兼容基于賬戶(account-based)、基于準賬戶(quasi-account-based)和基于價值(value-based)等三種方式,采用可變面額設計,以加密幣串形式實現價值轉移。
二是不計付利息。數字人民幣定位于 M0,與同屬 M0范疇的實物人民幣一致,不對其計付利息。
三是低成本。與實物人民幣管理方式一致,央行不向指定運營機構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用,指定運營機構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數字人民幣的兌出、兌回服務費。
四是支付即結算。從結算最終性的角度看,數字人民幣與銀行賬戶松耦合,基于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資金轉移,可實現支付即結算。
五是匿名性(可控匿名)。《白皮書》指出,數字人民幣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的原則,具體來看,數字人民幣體系收集的交易信息少于傳統電子支付模式,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外,不提供給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門。
六是安全性。數字人民幣綜合使用數字證書體系、數字簽名、安全加密存儲等技術,實現不可重復花費、不可非法復制偽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賴等特性,并已初步建成多層次安全防護體系,保障數字人民幣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風險可控。
七是可編程性。數字人民幣通過加載不影響貨幣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可編程性,使數字人民幣在確保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可根據交易雙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促進業務模式創新。
據了解,數字人民幣采用的是雙層運營模式,即由中央銀行向指定運營機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指定運營機構負責兌換和流通交易。央行表示,雙層運營模式可充分利用指定運營機構資源、人才、技術等優勢,實現市場驅動、促進創新、競爭選優。同時,由于公眾已習慣通過商業銀行等機構處理金融業務,雙層運營模式也有利于提升社會對數字人民幣的接受度。
確保數字錢包具有普惠性
數字錢包是數字人民幣的載體和觸達用戶的媒介,此前新浪金融研究院了解到,多家國有大行已在試點地區鋪開數字錢包的下載和推廣。(參見:數字人民幣漸行漸近:北京大行擴大測試范圍)
《白皮書》表示,在數字人民幣中心化管理、統一認知、實現防偽的前提下,央行制定相關規則,各指定運營機構采用共建、共享方式打造移動終端 APP,對錢包進行管理并對數字人民幣進行驗真;開發錢包生態平臺,實現各自視覺體系和特色功能,實現數字人民幣線上線下全場景應用,滿足用戶多主體、多層次、多類別、多形態的差異化需求,確保數字錢包具有普惠性,避免因“數字鴻溝”帶來的使用障礙。
據了解,數字錢包將按照客戶身份識別強度分為不同等級的錢包。指定運營機構根據客戶身份識別強度對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分類管理,根據實名強弱程度賦予各類錢包不同的單筆、單日交易及余額限額。最低權限錢包不要求提供身份信息,以體現匿名設計原則。用戶在默認情況下開立的是最低權限的匿名錢包,可根據需要自主升級為高權限的實名錢包。
按照開立主體,數字錢包分為個人錢包和對公錢包。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可以開立個人錢包,按照相應客戶身份識別強度采用分類交易和余額限額管理;法人和非法人機構可開立對公錢包,并按照臨柜開立還是遠程開立確定交易、余額限額,錢包功能可依據用戶需求定制。
數字錢包按照載體分為軟錢包和硬錢包。軟錢包基于移動支付 APP、軟件開發工具包(SDK)、應用程序接口(API)等為用戶提供服務。硬錢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術實現數字人民幣相關功能,依托 IC卡、手機終端、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等為用戶提供服務。
按照權限歸屬,數字錢包分為母錢包和子錢包。錢包持有主體可將主要的錢包設為母錢包,并可在母錢包下開設若干子錢包。個人可通過子錢包實現限額支付、條件支付和個人隱私保護等功能;企業和機構可通過子錢包來實現資金歸集及分發、財務管理等特定功能。
央行表示,將和指定運營機構及社會各相關機構一起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則建設數字人民幣錢包生態平臺。按照以上不同維度,形成數字人民幣錢包矩陣。在此基礎上,央行制定相關規則,指定運營機構在提供各項基本功能的基礎上,與相關市場主體進一步開發各種支付和金融產品,構建錢包生態平臺,以滿足多場景需求并實現各自特色功能。
《白皮書》明確,央行將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部署,繼續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不預設推出時間表。
責任編輯:張玫
作者
新浪金融研究院
新浪金融研究院
熱文排行
聯系我們
- 郵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電 話: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路新浪總部大廈
400-052-0066 歡迎批評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