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人工智能替代勞動力可緩解老齡化帶來的沖擊

黃益平:人工智能替代勞動力可緩解老齡化帶來的沖擊
2024年07月27日 10:20 睿見Economy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專題:2024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

  2024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于7月26日-28日在上海舉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出席并演講。

  黃益平稱,日本經濟過去這幾十年表現不太好,有很多原因,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老齡化導致勞動人口快速減少。而當下的中國,正處于和當年日本差不多的快速老齡化進程當中,如何避免落入日本經濟的陷阱,值得深思。

  黃益平指出,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可能給中國提供了一個當年日本不曾擁有的機會,或可以彌補、緩解勞動力減少造成的對經濟的沖擊。

  他舉例稱,自己在湖南邵東調研發現,僅售價一塊錢的打火機,因為引入自動化生產、人工智能等技術,將勞動成本被壓到了三分錢。

  “機器人、人工智能在不斷的替代勞動力,如果這個工作做得好,是完全有可能緩解因為老齡化帶來的勞動人口減少對經濟的沖擊,以維持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黃益平說。

  不過,黃益平也強調,一部分勞動力被機器替代掉后,如何找到工作,維持生活水平的穩定也同樣要深入思考。“這是美國藍領小鎮青年(得遭遇)帶給我們的啟示”,他指出,這種替代要盡量保證平穩過渡,“這一點我對企業、政府都是有責任的”。

  “作為企業,將來用機器來替代(人工)勞動可能是一個進步的方向,但你不能在一夜之間把所有人的工作都給弄沒了,這是會引起公憤的”,黃益平告誡,要保證平穩過渡。

  他建議,政府部門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盡量來支持那些可能被替代掉的工人的再就業問題和社會保障問題。

  “人工智能替代勞動力,給我們在老齡化時代支持經濟增長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機會,但是我們一定要盡量確保過渡是平穩的,不要重演美國做得非常不好的經歷”,他說。

  以下為演講實錄:

  今天討論新技術和企業發展問題,我從宏觀角度做一個分享,主題是新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影響就業市場,以及由此帶來的機會、挑戰及其政策含義。我先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去年11月10日,日本央行前行長白川方明先生來北大國發院做講座,介紹他對日本經濟和貨幣政策的看法,其中有一個令人印象的觀點。大家都知道,過去30年,日本經濟增長不太理想,被稱為“失去的三十年”。

  但白川方明指出,如果看1990~2020年期間的GDP增長,日本確實在七國集團當中是墊底的。但是,如果把這個指標轉化為勞均GDP的增長,也就是每個勞動者生產的GDP的增長速度,日本在七國集團中是排在前面的。這兩組數據的啟示是,過去幾十年日本經濟表現不太好,主要是老齡化導致勞動人口減少。

  第二個故事,今年4月7日,美國財長耶倫女士也來到北大國發院,與老師、同學進行了深入交流。她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在一些新能源產業的過剩產能,可能會對美國的產業和就業市場造成很大的沖擊。她非常關注美國“小鎮藍領青年”的就業機會,現在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的貿易政策,其中一個重要動機就是要為“小鎮藍領青年”提供就業機會。

  美國是過去一輪經濟全球化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也從全球化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但最近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盛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是因為美國沒有從全球化獲益嗎?當然不是。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美國在全球化向前推進、產業結構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批沒有充分獲益的勞動者,“小鎮藍領青年”就是典型的代表。

  美國副總統候選人萬斯(詹姆斯·戴維·萬斯)的書《鄉下人的悲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即便在經濟持續繁榮的美國,仍然存在很多結構性的矛盾,有相當一批人被時代拋下了。也就是說,美國的全球化政策是成功的,但結構轉型不成功,形成了贏家和輸家,加劇了階級分化,最終導致了全球化政策的逆轉。

  那么,這兩個小故事和今天討論的新技術與就業市場有什么關聯呢?

  第一個啟示跟日本故事有關,過去十年來,中國的老齡化已經在明顯加速,勞動人口開始減少,這和三十年前日本的情形很相像。經濟增長能否持續、“失去的三十年”會不會重演?

  好消息是,數字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會緩解老齡化對經濟造成的沖擊。今天“機器替代人”的現象已經隨處可見。在酒店,機器人在為客人送東西。在湖南邵東,有企業通過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將“一次性打火機”中的勞動成本壓到了3分錢。許多企業都已經在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客服。

  因此,人工智能替代勞動力已經是“現在進行時”。這樣,我國完全有可能利用人工智能去填補那些減少的勞動人口的崗位,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這對總體經濟是一個機會,對每位企業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而三十年前的日本卻不曾擁有這個機會。

  第二點啟示跟美國故事有關。在人工智能替代勞動力的過程中,也許我國就不用再擔心因勞動供給減少造成的經濟活動下降。但可能會有一個結構性的矛盾,就是部分被機器替代的勞動力,不一定能找到適合他們工作。有一些也許能找到工作,但他們是不是滿意呢?他們還能不能維持、保持比較好的生活質量水平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好的回答,這將是一個值得擔心的問題。這是美國“小鎮藍領青年”現象給我們提出的啟示。在經濟與技術進步的道路上,經濟效益非常重要,但可能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標,社會效益同樣重要。

  因此,在“人工智能取代勞動力”的過程中,要盡量保證平穩過渡。這是企業和政府的共同責任。作為一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以機器替代人,這是一個大趨勢,對經濟發展也是有益的。但最好不要在一夜之間把整個行業的工作都給弄沒了。這一點對于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來說,尤其重要,需要平衡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對政府部門來說,更是如此。在推進技術進步和支持產業升級的過程中,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支持被替代工人的再就業,同時也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8-05 巍華新材 603310 --
  • 08-05 珂瑪科技 301611 --
  • 07-26 龍圖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實結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熱能 603391 40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