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財經》2004 > 正文
 

央企重組--探路市場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9日 10:18 《財經》雜志

  如何通過整合資產將中央直屬企業做大做強,是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還是由市場自發地配置,抑或走一條中間道路,國資委尚在摸索之中

  □ 本刊記者 胡一帆 朱曉超/文

  記者近日從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以下簡稱中房集團)得到確認:華能集團下屬總資產
達23億元的三級企業華能房地產開發公司,現已整體無償劃撥給中房集團,從而成為中房集團的一個二級企業。

  據了解,這次資產劃撥是中房集團和華能集團自愿協商的結果。雙方就此事達成意向后,同時向國資委提出申請,國資委也已發文批準。由于此次劃撥是中房集團對華能房地產開發公司人財物的全面接收,因此待后者產權界定完成,便可執行劃轉。據中房集團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梁運斌估計,目前正在進行資產交接手續,預計9月底有望在國資委主持下進行資產劃轉的簽字儀式。

  央企房地產資源整合大幕拉開

  中房集團和華能集團的房地產資產整合,并不是一個孤立事件。事實上,它是中央企業房地產資源整合的一個前奏。

  今年6月28日,國資委發布了《關于中央企業房地產業重組有關事項的通報(國資函[2004]104號)》(以下簡稱104號函)。該函稱,為貫徹主輔分離、精干主業的要求,國資委決定整合中央企業的房地產資源,“擬尋求重組合作方并準備將房地產業作為非主業剝離的有關中央企業,可與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華僑城集團公司等五家企業聯系,在自愿協商的基礎上,研究有關重組問題”。

  業內普遍認為,此舉是國資委要求央企專注于做大做強主業思路的延續。不過和此前國資委主導的多起央企資產重組相比,引起外界普遍關注的是,國資委的這份文件是以通報的形式發出,淡化了行政命令的色彩。文件中強調了“自愿協商”原則,國資委只是在其中進行一些協調工作。

  記者采訪得知,在上述104號函出臺的過程中,中房集團充當了重要角色。

  中房集團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梁運斌告訴記者,早在2003年8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時,中房集團就想到要重組央企的房地產資源。中房當時的愿望是,以中房集團為載體,一舉整合分布在187家央企中的房地產資源。

  2004年2月,中房集團高層口頭向國資委表達了重組的想法,當即得到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的肯定,并要求中房集團先拿出一個重組方案。3月,中房集團聯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房地產協會啟動起草方案;4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和中國房地產協會會長楊慎聯合向國資委提交了《關于有效整合中央企業房地產資源的建議方案》,正式提出由中房集團這樣的企業整合中央企業房地產資產。

  5月,中房集團的方案得到李榮融的肯定。中房集團便向100多家中央企業發函轉達了國資委和兩個協會的意見。此時104號函還沒有發出。

  據梁運斌介紹,中房集團發函后,有近70家中央企業給予電話或傳真回復,其中有50多家企業意愿強烈。到目前為止,十多家企業有進一步合作的意向。其中,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表示愿意以入股的方式把下屬房地產業資產交付中房集團;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中國誠通控股公司則表達了由中房托管的愿望。中國航空信息集團、中煤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建材院、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等十多家中央企業也明確表示,愿意以各種方式參與重組。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也已決定將資產無償劃轉,并簽署了劃轉意向書。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董事長孟曉蘇告訴記者,前些年因為房地產熱,多數中央企業都不同程度地進入了利潤豐厚的房地產業。比如很多煤炭、電力企業,在主業不好的時候投資房地產,希望能夠從中賺一些,F在國家需要能源,其主業迅猛發展,而房地產業卻處于萎縮狀態。這種情況下,進行資產整合便成為雙方的共同意愿。

  梁運斌告訴記者,目前已形成的所有合作意向,都是中房和對方自愿商談的結果。盡管最后還要通過國資委來完成劃轉資產的程序,但已經絕不同于過去行政化的“拉郎配”了。

  國資委“做強做大”情結

  央企房地產資源的整合,雖是由中房集團推動,但國資委如此明確和迅速表明支持態度,說明中房集團的愿望和國資委的思路是一拍即合。目前中央企業所屬的房地產企業數量達536家,但資金不到1000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的有關資產不過2億元左右。國資委也希望通過對中央房地產企業資產的整合,達到“突出主業”的目的,形成一些大企業集團。

  其實不僅僅限于房地產業。早在成立之初,國資委就表達了其打造行業巨頭以及在重組大型國有企業、增強國有企業戰略控制力方面的決心。

  2003年7月,在國資委成立后的第一次央企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定下了央企整合、突出央企主業的調子。其思路是,央企“先做強,再做大”。做“強”就是把主業做上去,主業不要超過三個,不要把攤子鋪得過大,過大的要逐步收縮(參見《財經》2003年8月5日號《國資委的國企新布陣》)。

  國資委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國資委對央企的培育目標,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要培養40到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另一種說法是要細分行業,要保留每個行業的前三名,剩下的都要退出國企行列。而在國資委內部,已劃分了20多個行業,以此來計算,將來可能做成行業前三名的企業也就80多家。也就是說,會有100多家目前的央企退出國企行列。

  基于此,這位研究人員表示:“重組是國資委的重要工作,是國資委一個持續性的話題!

  正是在這個思路下,對央企資產的歸并、整合成了國資委的重頭戲。國資委成立之后,一系列資產整合的步伐陸續悄然邁出:中國藥材集團公司并入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煤建設集團并入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并入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科學器材進出口總公司并入中國生物技術集團;中國華輕實業公司并入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復興漿紙有限公司并入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公司并入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和中國昊華化工集團公司合并,成立中國化工集團;中國免稅品(集團)總公司并入中國國際旅行社。

  2004年7月,“國”字頭領域兩大農產品旗艦集團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的合并工作得到確切證實。中糧集團董事長周明臣透露,中糧集團“并入式”重組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已正式通過國家批準。重組后,中土畜將成為中糧的一個全資二級子公司,公司名稱不變,有獨立的法人,獨立經營。目前中糧正在對中土畜資產進行清理,預計在今年10月形成具體的合并方案。

  從國資委成立至今一年半的時間內,央企的數量已從當初的196家整合成現在的187家。除此之外,在二級或者三級企業層面上的整合還有更多。所有的合并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大都是大企業對小企業的吞并,或是同類型企業間、上下游企業間的整合,其著眼點都是通過合并來鞏固和加強企業的產業鏈條。

  新的路徑

  一段時間以來,國資委主導的重組時常為外界所詬病的一點,就是整合具有濃厚的行政命令色彩,缺乏市場化的資源配置。然而,此次央企房地產業資產的大整合,國資委姿態鮮明,并沒有直接采取行政手段,而是強調自由與自愿。這讓人們感到,國資委對于整合央企的路徑選擇,似乎發生了變化。

  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部一位研究人員對記者表示,現在國資委已經注意到,在央企整合的問題上,要更多地考慮企業自愿的原則,減少行政力度。

  顯然,在國資委突出主業、主輔分離的戰略下,國資委對中央直屬企業的整合,在規模上已經從幾家公司的相互間合并,躍進到對行業的整合;而在手法上,則試圖向市場化整合的方向靠攏,給予了企業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力。市場的規律和企業的自主意愿,正逐漸得到尊重。

  國資委企業研究部部長王志剛在接受《財經》采訪時,就以房地產業的整合為例說,國資委批了五家企業受讓房地產業資源,也是在鼓勵有限競爭,防止出現壟斷!白層幸庹系钠髽I自己找對象,這就是市場化的方向。作為國有資產的出資人,國資委肯定要推動這件事情。是推動而不是強制。”王志剛說。

  據記者了解,與此次房地產業整合手法類似,國資委正在組織專家進行論證,打算整合中央企業的旅游業資源。計劃將中石油、中石化、中國航空集團等全部直屬央企中,非旅游企業的旅游業經營資產,包括景區、景點、旅行社、飯店等從原企業剝離,劃撥給中旅集團或國旅集團經營。此計劃實施后,新組成的企業將肯定成為我國最大的旅游企業集團。

  不過,采用市場化整合的方式,又難免會遇到新問題。對于此次央企房地產資源整合,北京本地開發商大多反應平淡。北京濟源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杜猛就認為,國資委在發文時強調了自愿的原則,即使中房能夠吸納到一定的資產,也只會是國資委直屬企業下屬的那些二級資質的房地產企業,諸如央企旗下的一些中小地產企業,因此成效有限。

  的確,“自愿、協商”的方式,相比于行政劃撥方式,無疑增加了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中房集團公司認為,此次缺乏行政推動的央企房地產業資產的整合,絕難輕松實現,并且很可能陷入持久戰的境地!拔覀兿M麌Y委下一步能夠有更大力度的行政推動,否則央企房地產資源的整合可能10年也無法完成!敝蟹考瘓F董事長孟曉蘇對記者說。

  但王志剛表示,國資委成立至今,正在對自身形成準確定位,各個局和處都在努力弄清楚自己能夠干什么,應該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企業重組是必然的,國資委也絕不會去勉強拼湊什么東西。”他說。

  通過整合將中央直屬企業做大做強,是國資委的既定目標。但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標,是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還是任由市場自發地配置,抑或走一條中間道路,國資委還在摸索之中!

  相關專題:

  《財經》雜志封面秀

《財經》雜志2004年9月20日刊目錄

封面文章
中信證券廣發證券角力收購戰
廣發證券MBO過程
 
財經觀察
股市低迷亦是改革良機
 
特別報道
布什克里蓄勢沖刺
 
時事報道
提高執政能力需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別斯蘭人質慘劇考驗俄美反恐合作
 
經濟全局
煤電油運瓶頸考驗宏觀調控
深圳農地轉國有之惑
質疑行政強制性土地國有化
央企重組:探路市場化
 
評論·中國經濟 :教育大躍進
評論·海外經濟 :市場等待新趨勢
評論·經濟與公平 :責任由誰承擔?
 
資本與金融
史美倫:監管的關鍵是決心
特寫:史美倫告別中國證監會
漢唐證券被整體托管
交行上市提速
 
滬深股市 :A股市場為何下跌?
香港股市 :QDII勢不可擋
產業縱深 :鐵路1000 億元招標爭議
 
觀點評述
主持人評論 :重建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評之評 :社保改革的政治經濟學
 
公司透視
華為尋求新突破
華晨資產接收始末
 
市場與法治
“官商”王鐘麓末路
高新元牽出電力腐敗系列案
[法治·動態]
法治·解讀 :法院誤判的國家賠償責任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央企業新聞 全部重組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維他小子
營養健康維他小子
張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