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財經》2004 > 正文
 
利率風險制約加息可能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6日 10:04 《財經》雜志

  目前中國運用一般性的、“教科書式”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時機還沒有到來

  Salih Neftci/文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6月份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率上升到5%的高位。目前一年期銀行貸款利率為5.31%,存款利率為1.98%。在這樣一個通脹水平下,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斗三國與眾將一拚高下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銀行放貸資金的實際利率幾乎接近于零,個人儲戶則有大約3%的實際利率損失。這使得加息的爭論再度升溫。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解決一些行業過度增長或通脹率上漲過快等問題,最好的政策措施是加息。這不僅可以鼓勵儲蓄行為,還可以相應地降低總需求,從而控制通貨膨脹。

  但是,保持利率的穩定性也許是更適合中國現實情況的政策。在目前中國經濟環境下,尤其是就其現有的銀行系統而言,調高利率反而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大的風險。如果全面上調利率的話,可能并不有益于中國銀行體系的健康發展。

  為什么呢?因為一旦調高了人民幣利率,非常有可能會引起中國銀行體系的利率風險。其實,這跟當前美聯儲所面臨的風險也是一樣的。由于存在著“融資交易”(即一般所說的“以短博長”),美聯儲對調升利率也是非常謹慎的。在利率上升的經濟環境下,利率上升會使一些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變得更加脆弱。

  舉例說明這種情況。假定現在是美聯儲加息前的情形,利率仍然處于1%的水平。市場人士正在進行“以短博長”的交易,以1% 的利息借入資金,然后再將這筆資金投資到具有8%回報率的40年期國債。開設這樣一個倉位,并不需要大量的原始投資資本。購買高收益率國債的那筆資金可以是借來的。同時,那些被買入的國債又可能變成了抵押品,再去買更多的證券。也就是說,大部分投資資本可能都是借來的,只有一小部分投資資本是自己的本錢。

  這種投資的短期成本只有1%的利息。如果借用其他人1000萬美元作為投資資金,投資者通過融資交易每年可賺得7000萬美元。這聽上去著實不錯。

  可是,這里面其實存在著極大的風險。你可能會認為短期借貸利率未來會上升,由此會增加拆借資金的成本。例如,如果短期利率上升到4%的水平,那么借貸成本也會相應地上升。但請注意,你所投資的金融產品回報率仍高于4%。那么,利率上升的風險究竟在那里呢?

  因為作為投資的借貸資金是一種短期借款,短期利率每個月都有可能調整。然而,買入的卻是長期的金融產品。由此,產生了一個重要的利率風險問題。

  其實,這個風險并不是體現在借貸成本或投資回報率的高低上,而是體現在“價值”的變化上。如果短期利率從1%上升到了4%, 那么你借來的100元的貸款價值仍舊是100元;但一旦長期利率相應上升,購入的國債價格就會隨之劇烈下跌。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名下所有的資產價值要小于其應付的債務價值,投資者其實可能已破產了。

  這正是隱藏在融資交易背后的風險。長期和短期證券對于利率的上調是會有不同的反應,短期債務的價值不會因利率上升產生較大的變動,但長期資產的價值卻會因此大幅下跌。因此,如果資產負債表出現如此不平衡情況時,對升息一事就需要謹慎小心了。

  事實上,中國許多銀行都在大量吸納短期存款,又將其作為長期貸款放貸出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短期利率整體上調的話,那么中國許多銀行的長期貸款價值將低于其短期存款價值。

  為什么呢?其實這一情況是與融資交易的案例是相同的。如果在整體上,將利率作一個大幅度的調高,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一個10年期的資產價值可能比原先下跌近10倍之多。

  也就是說,在應用主流經濟學的貨幣政策措施前,中國政府必須確信,中國是否已改善了因銀行資產負債表不平衡所引發的諸多風險?在還沒有做到這一步之前,中國可以采取有選擇性或間接地調升利率的政策措施(而不是直接調高利率)。 確切地說,目前中國政府也正是這么做的。

  我們都知道如果通脹率上升到了6%,這不是好現象。 然而,我們有時卻又都忘記了,如果金融市場上產生巨大波動,及至產生金融危機,結果只能更糟。

  換言之,目前中國運用一般性的、“教科書式的,有引證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時機還未到來。現在,中國確實需要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以控制經濟過快增長。但是,考慮到目前中國許多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具體情況,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要謹慎小心,這就要求中國采取間接而不是直接調高利率整體水平的調控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銀行因整體利率水平調整或自由浮動所產生的利率風險將會逐漸減少。在此之前,調升人民幣利率可能不得不相對更溫和一些。

  作者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球風險管理顧問

  相關鏈接:

  無須過慮利率風險

《財經》2004年8月5日刊目錄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高盛進入中國
[評論] 職業金融家階層興起

特稿
半島電視臺解秘

中國新聞界第一次近距離觀察近年來迅猛崛起、同時收獲聲名與爭議的阿拉伯世界當今第一強勢媒體

財經觀察
統計數據誤差的制度反思

經濟全局
增值稅轉型試點即將啟動
幾度延宕的增值稅轉型試點方案,目前正在國務院審批過程中。新方案作了一些細節調整,獲批后將上溯至7月份執行

長嶺資產評估迷霧
處在重組進程中的陜西省屬國有企業長嶺集團三次資產評估的結果,前后相差6億多元

利率風險制約加息可能
目前中國運用一般性的、“教科書式”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時機還沒有到來

無須過慮利率風險
商業銀行存款和貸款的重新定價期限是非常接近的,并沒有巨大的負債敏感性缺口

[評論·中國經濟] 預測錯誤后遺癥
經濟中結構問題相當突出,一個基本原因是前些年的預期錯誤,所導致的當前供求狀況并不是長期的供求均衡狀況

[評論·海外經濟] 尤科斯沖擊波
尤科斯危機影響了國際石油市場與世界經濟景氣,對于正在痛苦轉型中的俄羅斯經濟更是首當其沖

市場與法治
趙洪彥案未了局
一起人事組織系統的網狀腐敗“窩案”隱現黑龍江買官賣官鏈條

廣東交通廳長牛和恩受審
貴州省交通廳廳長盧萬里案發牽出廣東省交通廳廳長牛和恩,而聯結粵黔二省交通系統腐敗案的關鍵人物,則是一身兼為兩位廳長姻親的謝飛

修補《公司法》
新《公司法》應當提供一個一般性的規則,一旦中小股東利益受損,可以依據該法提起訴訟。一言以蔽之,修改后的《公司法》應該具有“可訴性”

政策出臺的時機與形式
《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應考慮與《行政許可法》更好地銜接

觀點評述
制造金融黑洞的機制并未消失
要預防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必須在銀行改革、金融市場規范與監管建設方面加大力度,抓緊建立適合于現代市場經濟的金融體系

預防慢性金融危機

資本與金融
金融人事大調整
2004年以來的金融人事調整規模之大為近來少見

誰來重組德隆金融迷宮?
市場關注的是,德隆危機處理是否會成為中國金融機構的第一次市場化重組實驗

券商“三大鐵律”瓦解
中國證監會于2003年8月提出的“三大鐵律”——即券商不得挪用客戶保證金、委托資產和托管債券的規定正在悄悄地軟化,漸漸屈從于券商風雨飄搖、無計可出的現實之下

國債回購秘密

“太保”“凱雷”分手邊緣
面對太保整體上市的強烈意愿,主張分拆上市的境外投資者凱雷日漸被動

[滬深股市] 看多上游,看空下游
由于國際原材料價格跟中國投資需求有密切關系,中國股市的盈利周期與投資周期的關系比與總體經濟周期的關系密切得多

[香港股市] H股在惶惑中徘徊
國企紅籌中資股的基本面最快也要到第四季度才有可能重新好轉

產業縱深
誰來普遍服務?
電信普遍服務基金從何而來?對電信業競爭格局有何影響?

寧波建龍重組僵局
民營企業上馬的違規項目,是否一定要讓國有企業控股才可以放行?

誰左右汽車市場?
中國的汽車市場仍不成熟,“跟風”仍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作用,使市場時而上行時而下跌

公司透視 TESCO搶食大賣場
TESCO收購樂購,僅僅是外資超市長驅直入的開始

財經動向
[追蹤] 鋼價復位
產業監管的政治經濟學
農發行舊案重提 兩任副行長“雙規”

隨筆 
巴菲特錢多神傷 

  相關專題:

  財經雜志秀之《財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北航招生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購房租房經歷征文
話題-上海與城市榜樣
余秋雨絕唱:借我一生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