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特稿:半島電視臺解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6日 10:23 《財經》雜志 | |||||||||||||
中國新聞界第一次近距離觀察近年來迅猛崛起、同時收獲聲名與爭議的阿拉伯世界第一強勢媒體 本刊特約研究員 陸曄 展江/文 7月11日上午10點,在沒有公交車的卡塔爾首都多哈,出租車內的溫度計顯示車內溫
在這個可以收到阿拉伯世界和西方幾十個電視頻道的地方,這位司機平靜的語氣使我們感到,他的評價不是出自民族自豪感,而似乎是在陳述一個眾人皆知的事實。 半島電視臺如今是阿拉伯世界最重要、也是全球收視率最高的新聞電視臺。它以阿拉伯語作24小時不間斷播出,被稱為“中東的CNN”。它目前在全球范圍已擁有6500多萬觀眾,阿拉伯世界的觀眾達4500萬。面積只有1.1萬平方公里、人口僅為62萬的中東小國卡塔爾也因為“半島電視臺”而成了外交大國。 半島電視臺正是我們此次卡塔爾之行的東道主。7月12日至14日,由這家電視臺主辦的研討會“變革中的媒體”在此召開,來自中國的五位新聞同行應邀參加。會議的主題包括“9.11事件”、伊拉克戰爭以及媒體與多元文化等等。對于我們來說,討論之外的最大收獲是,中國新聞業者第一次獲得了近距離觀察這個近年來迅猛崛起、同時收獲聲名與爭議的阿拉伯世界當今第一強勢媒體的機會。 阿拉伯的CNN “半島電視臺”的中文名稱其實是一個誤譯。阿拉伯語中的Al Jazeera本應譯為“島嶼”,但新華社將其譯作“半島”。據說該臺北京分社對“半島電視臺”這個中譯名很不以為然,曾想把名字改過來。當初新華社這么譯,可能是想當然地把它和阿拉伯半島聯系起來了。可是半島同人的雄心顯然遠不止于此:他們想做向全世界輻射信息的獨一無二的新聞島! 半島電視臺成立于1996年,卡塔爾現任埃米爾哈馬德在1995年6月發動不流血政變后上臺后,斥資1.37億美元組建。1996年11月正式開播時,每天傳送6小時節目。從1999年2月1日開始,它的衛星電視頻道每天24小時不停地向世界各地傳送節目。 從2001年底開始,半島電視臺通過默多克控股的天空廣播公司向英國和歐洲地區播出。去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后其英國觀眾激增一倍,達到800萬人。目前在北美約有13萬多人固定收看其以阿拉伯語播送的新聞節目。半島電視臺現有37個國外分社(辦事處),包括建于2002年的北京分社。 專門報道新聞的電視新聞頻道,早為世人所熟悉。世界上第一個24小時新聞電視臺是美國人泰德.特納于1980年創辦的CNN(有線新聞電視網)。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CNN聲名大振,以連續10多個小時獨家連續戰況報道讓傳統的無線商業電視網黯然失色。“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新聞都來自CNN。”美國現任副總統、當時的國防部長迪克.切尼這句話宣告了一種新型電視媒體時代的到來。 半島電視臺的成長經歷也和CNN相類似,借戰爭而揚名,但是它本身就處在多年兵荒馬亂的中東地區,在報道阿拉伯世界及巴以沖突等敏感題材上具有CNN及其他西方媒體所不具備的地理和語言文化優勢。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國入侵阿富汗,中國媒體上猛然間冒出了這個名字,那是因為全世界都想知道的本.拉登的下落,只有在該電視臺播放的錄像中才時有所聞。其實半島電視臺已經開播了五年。 獨家新聞從何而來 我們在多哈期間,正是半島電視臺連續播出獨家新聞的時候。一會兒是被伊拉克武裝綁架的菲律賓人質克魯斯穿上了橙色服裝被威脅斬首,一會兒是兩名保加利亞人質命懸一線,一會兒又傳來一名保加利亞人質被砍頭的消息。我們頻頻聽到BBC和CNN播報“據半島電視臺報道……”,感覺此行的價值不菲——轟動世界的獨家新聞正在從身邊發出! 打聽同行的獨家新聞來源往往是媒體十分忌諱的問題。可是當我們采訪半島電視臺的國際和公關部主任兼著名欄目《伊斯蘭法律與生活》主持人馬希爾.阿卜杜拉(Maher Abdullah)時,他對此卻侃侃而談。 美國在阿富汗發動反恐戰爭初期,半島電視臺作為惟一一家在戰時獲得塔利班政權特許而留在阿富汗的外國電視臺,依靠獨家獲取的本.拉登錄音帶和錄像帶在媒體戰中獨占鰲頭。阿卜杜拉告訴我們,如今半島電視臺的獨家新聞多來自電話和互聯網。“有人會打電話給我們說你到哪個網站就可以下載這個錄像。”獨家新聞的獲得就這么簡單。 匿名消息來源常常影響平面媒體報道的可信度。但是對于電視來說,只要消息來源提供的是真消息,就沒有這種后果了。正如阿卜杜拉所言,“畫面說明了一切”。 阿卜杜拉說,敏感的消息來源,其實并不只是半島電視臺獨家知道,但別的電視臺不一定會播。這有時候是出于民族主義,覺得不應該給敵人機會在我的電視臺講話,“不是什么人不讓你播,是你自己就不想播。但半島電視臺追求專業主義,都要播。所以半島電視臺成功了。” 一旦建立了這種聲譽,獨家新聞就源源而來了。連很不喜歡半島電視臺的美國官方也經常通過半島電視臺發言。阿拉伯裔美國學者馬蒙.范迪憤懣地寫道:“一名我所認識的支持美國反恐戰爭的(阿拉伯)主編問道:‘為什么美國官員只接受那些侮辱美國的人采訪?’” 半島電視臺能夠獲得獨家新聞,其實也是一柄雙刃劍——為什么是半島電視臺而不是別家媒體?早在1998年美英對伊拉克發動代號為“沙漠之狐”的空中襲擊時,半島電視臺就因巴格達現場報道而嶄露頭角,后來又獨家采訪薩達姆;三年后,半島電視臺又作為惟一一家在戰時獲得塔利班政權特許而留在阿富汗的外國電視臺,源源不斷地獲得獨家新聞。這不能不令外界懷疑半島電視臺與薩達姆和塔利班政權的關系。 更麻煩的是半島電視臺一些記者的背景。去年6月國際傳媒廣泛報道,薩達姆的情報機構人員滲透進了半島電視臺,有人指控人氣很旺的談話節目《針鋒相對》主持人費薩爾.卡西姆(Faisal al-Qasim)就是。半島電視臺的管理層因此易人。有人還說,《無國界》節目主持人艾哈邁德.曼索爾(Ahmed Mansour)與目前在伊拉克的基地要人扎卡維有聯系。 然而最麻煩的人可能要算半島電視臺駐外記者泰西爾.阿盧尼(Tayseer Allouni)了。 2003年9月,根據知名法官加爾松(Balthasar Garzon)的命令,西班牙警方以涉嫌與基地有染為由,在南部城市格拉納達逮捕了阿盧尼。阿盧尼是敘利亞出生的西班牙公民,現年約56歲,以前是極端組織穆斯林兄弟會成員。美國在阿富汗動武之初,他作為惟一留在喀布爾的外國記者定期從阿富汗發出報道。2001年10月,他對本.拉登的獨家專訪發表。 西班牙警方對阿盧尼的指控包括:他在1995到1999年間數次從西班牙攜帶1000美元到4000美元不等的現金送給在車臣、土耳其和阿富汗的敘利亞人,并與“9.11事件”劫機嫌犯穆罕默德.阿塔有聯系等。后來,對他的調查又增加了與今年3月11日馬德里爆炸案是否有關的內容。他被禁止離開西班牙,但繼續為半島電視臺做報道。本次在多哈舉行的研討會,阿盧尼作為惟一一名未到場的代表,通過衛星連線發表了講話,并回答了代表的提問。我們看到,視頻上的阿盧尼表情安詳,語氣和緩。 半島電視臺的同事一致為阿盧尼申辯。總編輯易卜拉欣.希拉勒(Ibrahim Helal)對逮捕阿盧尼進行了譴責,他說作為記者,認識基地組織成員并不算是犯罪。主持人阿卜杜拉說:“他是優秀的記者,這里的人認為他是英雄。” 不止一位美國參會者對半島電視臺作出很高評價。美利堅大學教授、中東事務專家埃德蒙.加里布(Edmund Ghareeb)說:“半島電視臺在阿拉伯世界開啟了更自由、更準確新聞的大門。它滿足了阿拉伯世界的一種饑渴。”美國前駐敘利亞大使克里斯.羅斯(Chris Ross)說:“總體上說,半島電視臺和其它阿拉伯衛星電視已經在開拓阿拉伯世界的知識和文化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不過半島電視臺遠非人人喜愛的“主流媒體”。事實上,除了普通觀眾和中東最開放的阿聯酋、巴林等國,幾乎所有鄰居和大國都與半島電視臺不睦。 1998年,因為半島電視臺的節目嘉賓批評科威特王子,它的科威特分社被關閉兩個月。同年,半島電視臺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進行了專訪,令他感到滿意,但是又詳盡報道了薩達姆奢靡的生日宴會,讓伊拉克方面大為光火。近年來,沙特、約旦、突尼斯、摩洛哥和利比亞等國都曾因半島電視臺的報道或關閉其當地分社,或召回駐卡塔爾大使。埃及曾斥責半島電視臺的節目為“黃色節目”,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則被半島電視臺多次專訪哈馬斯領導人的行為激怒。 半島電視臺與美國的矛盾更是從未間斷。據報道,布什、拉姆斯菲爾德和鮑威爾多次直接向卡塔爾領導人表達對半島電視臺的強烈不滿,并要求官方嚴加管束。我們在半島電視臺參觀時看到,臺內多個醒目處貼有半島電視臺“第一位烈士”塔里克.阿尤布(Tariq Ayoub)戴著鋼盔的遺照,他是在2003年4月7日美軍的導彈攻擊中死于巴格達的。 在本文發稿之前,半島電視臺再次成為眾矢之的。伊拉克臨時政府外交部長茲巴里7月25日指責半島電視臺“煽動暴力”,并暗示伊政府可能會關閉半島電視臺的巴格達分社。茲巴里稱:“很遺憾,這些電 臺正為恐怖分子所利用,我們無法容忍它們偏執的報道。” 7月27日,正在波士頓召開的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組織者拆除了半島電視臺設在會場外的標志性大旗。半島電視臺為報道這次會議派出了16人的采訪隊,花費3萬美元豎起了這面彩旗。組織者稱拆除的原因是因為彩旗“影響觀感”。 BBC淵源加埃米爾背景 半島電視臺是由卡塔爾現任埃米爾哈馬德出資創辦的,他的龐大家族統治著這個人均收入超過2萬美元的富庶小國。哈馬德畢業于英國桑赫斯特軍校。他希望通過改革讓國家呈現一種自由、開放的氛圍,確立卡塔爾在阿拉伯國家中獨立的地位,并贏得西方世界的認同。他熟悉和欣賞英國的電視體制,尤其是BBC。 1927年根據英國皇家憲章成立的BBC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公共廣播電視公司。它的財產屬于國家,最高決策機構是董事會,目前由女王根據各部大臣建議提名的12人組成。BBC聲稱它創造五種公共價值:民主價值、文化和創造性價值、教育價值、社會和社區價值,以及全球價值。阿卜杜拉稱,這些都是埃米爾和半島電視臺記者編輯普遍贊同的。“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和模式和卡塔爾王國的國情”,半島電視臺建立了自己的決策機構。半島電視臺有一個七人組成的董事會,其職責為監督半島電視臺的整體運作。 半島電視臺成立時,借BBC中東頻道解散完成了自己的人才儲備。1995年,英國廣播公司計劃與沙特阿拉伯的“軌道傳播”集團共同建立“BBC中東頻道”,但BBC堅持的“言論獨立”原則令對方無法接受。1996年,“軌道傳播”公司由于BBC播出了一宗對沙特反對派人士的訪談而正式終止了與BBC的合作。而此時恰逢卡塔爾籌備成立半島電視臺,卡塔爾將這批人才挖過來,他們構成了半島電視臺的核心和骨干,當時不到200人。 目前,半島電視臺多哈總部的員工超過750人(約30%是女性),電視臺的記者、編輯、技術人員幾乎全是阿拉伯人——卡塔爾人、沙特人、敘利亞人、突尼斯人、埃及人、科威特人、伊拉克人和巴勒斯坦人等,堪稱一支“泛阿拉伯國際縱隊”。另有近180人為國外分社(記者站)工作。其中許多人有國外留學背景。 有資料稱,半島電視臺至今無法實現自負盈虧,卡塔爾政府每年還要補貼上億美元。所以西方學界把半島電視臺定性為一家由政府間接所有的媒體。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半島電視臺雖然名滿全球,但一直是賠錢賺吆喝。 半島電視臺國際和公關部主任阿卜杜拉和播出主編亞西爾.薩比特博士(Dr. Yasser T. Thabet)稱,半島電視臺的資金并不是來自于埃米爾本人的私產,而是來自于卡塔爾政府。半島電視臺更像是BBC的公營模式——獲得政府資金但編輯方針獨立。 現在,半島電視臺對20多個阿拉伯國家免費播出,從開羅的貧民窟到迪拜的摩天大廈,只要裝有價格不到100美元的衛星天線就可以看到。收費只對歐美觀眾。例如美國觀眾要通過有線電視收看半島電視臺節目,每月須付22.99到29.99美元。 阿拉伯立場與新聞專業主義 半島電視臺的日常運作由臺長瓦達.漢法爾(Waddah Khanfar)領導的編輯委員會負責,它的成員包括總編、副總編和資深新聞專業人士。半島電視臺聲稱新聞不受審查,節目獨立播出。 薩比特博士介紹說,現在的新聞編輯部大概有200個編輯記者和制作人,有20個主持人。目前有正副總編各一人,副總編主要幫主編分擔管理事務。再下面就是broadcasting editor(播出主編),一共五個人,他是其中之一,主要負責每天的新聞版面,拍什么不拍什么,怎么采訪,每小時都有新聞簡報。“重大、敏感報道是大家討論的。” 半島電視臺是西方全天候和負面新聞報道模式、理念的忠實學習者。他們站在阿拉伯立場上,但像西方記者那樣思考。他們模仿了CNN的很多運作模式:大量的現場直播和前方記者連線、24小時新聞滾動播放以及每周固定時間播出的大型欄目。在欄目形態上,半島電視臺也可與CNN一比:CNN有《交叉火力》,半島電視臺有《反向》; CNN有《拉里.金直播》,半島電視臺有《圓桌》。 半島電視臺還經常向阿拉伯傳統文化挑戰。它播出的政治言論觸及到很多阿拉伯世界標準的禁忌,如性、一夫多妻、政府腐敗、婦女權利等等,半島電視臺的新聞節目經常會有一些“敏感人物”露面。如狂熱的伊斯蘭極端分子、反政府武裝領導人、女權運動領袖、沙特流亡分子、以色列政治家以及記者等等。 英國文學博士卡西姆主持的《反向》,邀請兩位持相反觀點的兩個嘉賓,就某一個話題展開辯論。這些嘉賓甚至來自兩個積怨頗深的國家,如伊拉克和科威特,或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因此,現場的氣氛非常熱烈,欄目甚至把伊斯蘭激進分子、阿拉伯的溫和派和西方民主人士請到一個演播室里,讓他們在攝像機前吵作一團,一些嘉賓甚至狂怒咆哮而弄壞了音響設備。 阿卜杜拉主持的《伊斯蘭法律與生活》則是直接觸及伊斯蘭教教法禁忌的欄目,它專門討論伊斯蘭教的敏感問題,比如女性的割禮以及禁止女性工作的教規等。 西方一些學者對半島電視臺的這種新聞“平衡”提出異議。對于半島電視臺的批評包括半島電視臺的新聞太富煽動性、新聞中的措辭不夠準確客觀、選取的畫面和圖像太過血腥等等,但是最為核心還是對半島電視臺的“偏見”的批評。他們認為半島電視臺有自己的觀點和價值取向,使用西方新聞的平衡報道的方法也只是為了強化半島電視臺對自己觀點的傳播。有人甚至提出,半島電視臺的新聞報道風格也是沿襲了中東的傳統,通過將新聞事件戲劇化來調動觀眾的情緒,迎合他們的口味。 阿卜杜拉在被問及記者自身立場時承認,他們有時候會有內心沖突。“作為職業記者和普通人,我經歷過同事在我身邊突然死去。這時候職業記者還要繼續報道……這是很艱難的選擇。” 美國參議員海勒姆.約翰遜1917年說過一句話: “當戰爭來臨時,第一個傷亡者便是事實真相。”而堅稱篤信西方新聞信條的半島電視臺記者們,似乎想在一個兵禍頻仍的地區推翻這條定理。 薩比特博士告訴記者:報道新聞的時候平衡最重要,半島電視臺“不管什么戰爭不戰爭”。他說半島電視臺不使用“恐怖分子”這類詞匯,因為它們本身不夠冷靜客觀,“新聞的職責就是報道事實,我報道我看到的東西,觀眾自己會有判斷。” 他說,即使“9.11事件”是濫殺無辜,但半島電視臺不會像有些美國報紙那樣做標題:“恐怖分子襲擊美國”。 “我個人覺得這是很震驚的大新聞,但我只會報道說一些什么樣的家伙開著什么樣的飛機襲擊了世貿大樓,導致大樓倒塌、多少人死傷。我不會說他們是恐怖主義分子,我也不用大樓被襲擊代表美國被襲擊。 “是不是恐怖分子,是不是對美國的襲擊,觀眾自然有自己的判斷……如果你什么都要價值判斷,新聞會變得很主觀很糟糕。” “我們愛西方,但西方不愛我們” 薩比特和阿卜杜拉告訴我們,半島電視臺人除了較多地受到西方新聞理念的熏陶,至今還派記者定期去BBC培訓以外,對民主制度也充分肯定,只是覺得“我們愛西方,而西方不愛我們”,這是令他們苦惱的地方。 薩比特說:“其實并不是所有的中東人都討厭或者痛恨美國,美國的民主制度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好的制度。”薩比特相信,半島電視臺對于卡塔爾當地政府和中東的民主進程正在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報道別的媒體不報道的東西,討論別的媒體不討論的問題,比如婦女問題、宗教問題等等,本身就是在推進社會民主。” 半島電視臺仍然面臨不確定的未來,但是它已經創造出了巨大價值,證明在今天由西方主控的全球化時代,相對弱小的地區也能制造出一種新聞傳播的“逆向全球化”。他們成功的方程式是開明君主+西方新聞專業主義+本土視角。它充滿謎團和矛盾,它是一個奇跡。 陸曄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展江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教授,本刊記者陳慧穎、實習研究員Abiel Reinhart、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鄭悅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專題: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