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剛出國的時候,師哥師姐跟你講的是什么呢?怎么留下來。你讀什么專業可以留下來,讀什么專業可以申請到綠卡。
而到了香港之后,我們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時候,像我的孩子在香港讀書,他們都講普通話的。在學校里講英文沒問題,如果回到家里面不講普通話是不行的,是要受罰的。所以把他們帶到內地來的時候,大家經常會感到很奇怪,哎,說這個小家伙不像是在境外啊或者香港生活長大的,說一口京味兒。
【和改革開放一起成長的一代人,沒有父輩那么多的苦難故事,他們對于改革開放最早的認識可能都來自于家中的衣食住行。然而,當時的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運也和國家一起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小的時候其實你不知道改革開放是什么的,改革開放作為一個概念是后來讀書的時候慢慢學來的。那個時候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吃得好了。作為一個小孩子來講,他最直接的體會就是(吃得好了)。因為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最怕吃高粱,因為它很硬,它不好咽。但是呢,很快這個高粱就沒了,變成了米、面。從偶爾能煎一個雞蛋到各種副食非常豐富。
等到我20歲左右,大學畢業以后,到了美國以后,在這十年的時間里面,其實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是我們國家的發展和世界在同步。
后來我從美國回到了香港,又到了內地,其實要說所有的這四十年里面,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后這十年。過去那些,包括剛才講的,你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你感受到了蓬勃發展,但這十年最大的變化是什么?我認為就是一個自信,整個民族的一個文化自信,和一個對這種道路的自信的變化。
我覺得就是從小長大這個歷程中,因為你在無時無刻地都在感受這種國家的變化。我覺得根源就在這兒,因為當你從村里面到了鄉里的時候,日子過得更好了。從鄉里面再到縣城的時候更好了。當你覺得已經很好的時候發現我們到了省城,再到北京,再走向世界,所以整個這個經歷,我覺得我是很幸運的,因為正好趕上改革開放這四十年,就是我們在剛剛起步的時候,就我剛才講說還要靠吃高粱米的時候,日子一天天變好了,所以說到根源這種自信,是整個社會變化給的。
那么經過了前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到了后十年的時候,當我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以后,當我們與世界同步以后,這種自信又重新建立起來。
而我覺得這種自信,在我看來,才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不能說是唯一的重大成果,但是它確實是一個核心的一個重大的成績,也是為我們未來的發展,能夠打下一個非常非常堅實的一個基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家都是從海外學習經歷中獲得了自己日后事業發展的第一桶思想之金。】
我們在讀書期間,那個時候我經常做一件什么事呢?當時我們住在斯坦福的校園里面,大學有一個技術轉換中心,這個技術轉換中心是很開放的,你只要去跟它聯系,索取清單,然后針對某一項技術,你想見發明人,你只要說清楚原因,校方就負責給你引見,你可以跟發明人去聊,你就可以跟他聊應用,他只是出一個技術,那么在產業上怎么去使用?
我們國家的工程師的體量是非常龐大的,這兩年我發現媒體也在講,以前講人口紅利,這兩年開始講工程師紅利,但那個時候,因為我身邊的留學生,大部分是學理工的,所以你深深地感到,其實我們的創新創造能力是非常強的,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創新上的競爭,能夠創新,一個民族才能真正向前發展。
因為搞基金,做這個行業,它不是簡單地說我發現一個企業,我投資進去了,然后兩三年之后,哎,它成功IPO了,那個其實并不是一個基金公司的使命。你還是要找到真正好的技術,找到一個創新點,然后最終能夠為產業所用,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當然我們國家在做,我們國家做得非常好,這些年,在很多領域,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國家做了大量的投入,效果也非常非常明顯,但是你不能大而全、小而全,這個社會的細分行業是非常非常多的,在細分領域去深挖創新,去把它產業化。而只有產業化以后,你的貢獻才能真正地體現出來。
在汽車領域里面,比如說我們在針對智能駕駛,針對一些高端的零部件,針對車聯網,我們在縱深布局。那么接下來會有什么呢?那就是橫向并購。
因為未來的大的趨勢上來講,我們可以舉例說同一行業的上市公司的總量,它不會無限去增長的,不能說十年前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比如說有十家,現在比如說有五十家,說十年后是不是一定就有五百家呢?不是的。我相信不會發生。
這里面會有一些冒尖的企業走出來。可能在智能駕駛領域,某一個企業就走得非常好,它跟資本結合,它慢慢實現了產業化以后,它就有能力去兼并其它的企業。把它體量做大。這個我覺得也是整個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但也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我們也希望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在汽車的細分領域里面。比如今天我們可能是成功地投資了一家車聯網企業,那么在未來,把它資本化以后,做成了一個龍頭,或者說我們現在比較時髦的話說做成獨角獸,有一天,那么它也會在它這個細分領域里面去通過并購的方式,取得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技術,甚至可以走出去。
沒有哪個國家、沒有哪個企業是萬能的,你未必可以開發出所有的產品,但你可以買過來,這就是這個行業的一個特點。所有的股權投資基金,你必須要為產業服務,那服務的方式很多,我們從剛才就講了,我從發現你創新的技術,到把你培育起來,到你產業化,到你資本化,再通過橫向的這個并購重組,把你真正做大,做得很強。它是一個很完整的一個鏈條,那隨著我們國家這個行業的發展,它也勢必會沿著這個鏈條走下去。
當然我們國家有我們國家的一個特點,我們大,我們的經濟體量太大了,所以我們很多的項目拿出去以后,是讓人感到很驚訝的。別人的市場可能說,就以汽車為例,我們國家2018年乘用車的銷售會超過3500萬輛的,很多國家連3500萬的人都沒有。所以我們在某一個行業里面一旦發展起來的話,對整個全球這個行業的影響都是巨大的。那這就是其實讓私募基金很驕傲的一件事情,你可以伴隨這么大一個行業,伴隨這么大一個市場去發展。
那么改革開放到了今天的話,我覺得在進一步的發展上,真的是需要進入到一個政策的一個穩定期。你看我們現在經常講的說這個所謂的新常態,有的人講,一說新常態,是不是意味著經濟發展要減速了?是不是要出問題了?其實在我們看來呢,這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一個必然產物。因為你的體量足夠大了,這是像一個人練習跑步一樣,你第一天練,你跑一公里,哇,你感覺不錯。你練了一個月以后,你跑了兩公里了,你感覺你的提高是百分之百的,然后你就不停地高速去提高。等你能跑50公里的時候,你又經過一年的努力,你多跑了2.5公里的話,你覺得我才增長了5%,可是絕對值上已經很了不起了。
我們國家也是這樣一個狀態啊,我們改革開放四十年了,我們的經濟體量從一個很小的一個體量,到現在變成一個巨無霸,所以到這個時候,本身就不要去追求速度了,這么大體量你還要維持7%、8%、10%的增長,也不科學的。
那么現在到了40年這個節點上,就應該去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還是要去創新驅動。
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決心是不會變的,四十年的成績斐然,是會越來越好。只要維持一個政策的穩定性,一個有效的延續,同時在這個法治建設上去發力,對,在明晰和保護產權上去發力,那未來的十年會更好,一定會更好的。有了法治的保護,產權再明晰了,創新自然就有了,我們是搞投資的,人們有了創新的意識,有了創新的動力,你再加上資本的支持,這不就活循環了嘛。
我覺得從一個大的方向上來講,股權投資到了現在的話,跟產業的結合是越來越深的。那么也正因為此,它的發展歷程也勢必向一個真正的專業化和一些獨特的方向去發展。現在慢慢你會發現,我這只基金或者我這個管理公司下面所有的基金,比如說我只投大健康,我只做教育,或者是我只做公用事業。
那么我認為將來整個股權投資這個行業,它也會向一個縱深的一個專業化(的方向)去發展。
【第五集】李揚:經濟大國不等于金融大國 人民幣國際化步調應放緩
【第八集】對話汪同三:我國第一個經濟預測模型是如何向總理“要錢”的
【第九集】易方達基金總裁劉曉艷:公募基金行業剛剛迎來發展的起點
欄目介紹
“親歷改革——中國經濟50人論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是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與新浪財經的合作項目,旨在記錄改革開放40年的親歷者和見證人,采訪對象包括吳敬璉、楊偉民、樊綱、吳曉靈等著名經濟學家與企業家。中國經濟50人論壇是由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于1998年6月在北京共同發起組成的非官方、公益性學術組織,由劉鶴、吳敬璉、楊偉民、周小川、易綱、樓繼偉等50位財經界官員、著名經濟學家組成。
出品方
制作團隊
制片人:徐劍 鄧慶旭
監制:李兀
組織策劃:朱莉 楊春 李江洪
統籌:梁斌
視頻編導:鄭偉
攝像團隊:鄭偉 仇澤程 汪海涵 張成 王雨昕
后期編輯:鄭偉 仇澤程 汪海涵 張成
采訪編輯:劉麗麗
運營編輯:謝長杉
頁面設計: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