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峰 北京報道
導讀
“珠峰計劃”于2009年在19所國內頂級大學啟動,其全稱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這些學生的使命是取得領先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幾年過去,這些人才的成才軌跡如何?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現在,我國拔尖人才的培養狀況如何?今年5月的“任正非之問”似乎給出了一個注腳。
華為危機之刻,任正非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是什么?硬設施是沒有靈魂的,靈魂在于文化,在于哲學,在于教育。”
基礎領域的科學家已成為一個經濟體甚至整個國家的“戰略儲備”。目前,我國正在開展“珠峰計劃”,其全稱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于2009年在19所國內頂級大學啟動,覆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5個學科。
這些學生的使命是取得領先的原創性科研成果,甚至成為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家。幾年過去,這些人才的成才軌跡如何?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了首屆(2013年畢業生)至2017年的4499名畢業生去向數據。接近60%的學生赴國外大學深造,711人進入了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的高校深造,近四分之一的學生進入了23所培養出較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大學深造。
當然,圍繞這些“天才候選人”揮之不去的質疑仍在:諾貝爾獎獲得者能按部就班地培養出來嗎?
拔尖人才成長軌跡
1978年,中國科技大學為14歲至16歲天才少年設立的“少年班”,是我國第一個高校拔尖人才培養計劃。1985年,又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2所重點大學設立了拔尖人才項目。
社會對“少年班”褒貶不一,但截至目前已產出了多位學術界、企業界領軍人才。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生簡章介紹,學術界里,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駱利群,哈佛大學物理系、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莊小威,31歲即當選為哈佛大學教授的尹希;企業界里,包括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歷史上當選年齡最年輕的會士、百度總裁張亞勤,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等。
珠峰計劃的歷史較短,即使是首屆學生,也可能剛剛博士畢業,尚未取得標志性學術成果。因此,對其成長軌跡是否符合預期的考察,可以觀察他們是否選擇繼續深造,及是否留在基礎學科及相關學科領域。
數據顯示,4499名畢業生繼續深造的比例高達98.02%。其中,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蘭州大學、山東大學4所高校的讀研率為100%,最低的浙江大學也達到了93.18%。全部學生中僅有81人就業,占畢業生總數的1.8%。
數據還顯示,他們絕大部分留在了基礎學科及相關領域,其讀研的專業與本科相同或相近的比例高達97.34%。
繼續深造的畢業生中,57.51%的畢業生赴國外深造。其中的絕大部分進入了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0名大學就讀,更厲害的是,進入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名校讀研的人數總計711人,占比16.09%。
除了名校,還需關注他們讀了哪些專業。據統計,671人進入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學科讀研,占比15.18%。進入前50學科讀研人數為2102人,占比47.57%。
在哪所大學的哪個專業學習,對于學生的成才至關重要?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碩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進入世界一流基礎學科領域深造的人,絕大多數能夠進入該學科國際一流的學術交流網絡,大幅增加了成長為科技精英人才的機會。
“在科學界的超級精英中,有大量近親相傳的現象。”李碩豪說。1972年以前在美國進行其獲獎研究的92位諾貝爾科學獎獲獎人當中,有48位曾在前一輩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手下當過學生、博士后或低級合作者。
北京大學是19所珠峰計劃高校中表現最好的。在讀研人數、赴國外讀研人數、全球排名前10大學和學科讀研人數方面,都位列第一。
寧留國內一流不去國外二流
教育部4月2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計劃相關情況,涉及學科將擴大至17個,2019-2021年,建設約60個左右文科基地、200個左右理科和醫科基地。
入選珠峰計劃的學生大多被編成小班,采取導師制進行培養。山東大學泰山學堂化學班每年通過筆試、面試、心理測試從全校選拔15-20名學生,從入學開始,學校就為他們選擇了有國外訪學背景的教授組成教授指導小組。從大一下半學期開始,學生自由選擇一位教授擔任自己的學習生活導師。
當然,尖子生的學習也絕不輕松。南開大學物理“伯苓班”在大一下學期會開設一門“物理研討2”的課程,這門課被學生笑稱為“最坑的課,沒有之一”。在這門課上,同學們和教師針對科學前沿,擬定研討題目范圍。學生們在該范圍內選定題目,并組成相關的學習和匯報團隊,自主查閱資料、相互研討、在全國范圍內邀請相關教師研討、進行初步的科學實驗,并形成總結匯報。
由于要赴國外名校深造,學生們還要學好外語。吉林大學“唐敖慶試驗班”的問卷調查顯示,44%的同學最重視出國申請,53%的同學每周學英語的時間在5-20小時之間,6%的同學大于20小時,41%的同學英語六級在500分以上或者托福90分以上或者雅思6.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珠峰計劃在19所大學中實施的績效差距明顯,北大、清華、中科大等少數高校在上述指標中遙遙領先,而一些大學在赴國際一流名校深造等指標上表現平平。比如,4499名畢業生中,38.89%留在國內一流大學深造,接近14%進入國外大學二流學科領域所在機構深造。
李碩豪認為,如果不能申請到國外一流大學,不如鼓勵他們選擇與國外一流大學相關學科領域所在機構建立密切學術交流關系的國內相關頂尖學科點深造。
他們是精英,但會是大師嗎?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進入珠峰計劃的學生不一定是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受社會上一些急功近利思想影響較深,選擇經濟管理、金融等專業較多。”李碩豪說。
這只是原因之一,高考狀元還可能缺少在某一學科方面的專長。這并非因為他們天賦不足,而是因為他們未經過專門訓練。
“我在國內和國際奧賽上遇到的所有朋友,都被不同大學的珠峰計劃項目所錄取。”一名珠峰計劃學生說。
一位要求匿名的知名大學理學院教務人員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學院3屆珠峰計劃學生中,保送生占69%,自主招生占24%,普通高考生只占7%。這個學院約80%的學生來自保送和自主招生,他們被錄取主要是因為奧賽成績。
趙明(化名)是當年高考全省理科前10名,但進入這個學院讀本科后發現自己跟不上那些競賽生的步子,“高考生與競賽生在一起,簡直是龜兔賽跑”。趙明最終通過選修難度相對較低的專業課湊夠了本科畢業的學分,并順利跨專業考上了金融學碩士。
珠峰計劃的大部分學生,實際上從中學階段就開始了專門訓練,他們早已被認定為在某方面天賦異稟,只不過在選擇是否加入珠峰計劃前經歷了一次人生方向的選擇。
(編輯:李博)
責任編輯:魏雨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